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2)
2023(12418)
2022(10862)
2021(10144)
2020(8593)
2019(19562)
2018(19263)
2017(37424)
2016(20455)
2015(22535)
2014(22133)
2013(21936)
2012(19905)
2011(17779)
2010(17315)
2009(15707)
2008(15282)
2007(12949)
2006(11103)
2005(9416)
作者
(60139)
(49969)
(49552)
(47041)
(31730)
(24146)
(22290)
(19740)
(18955)
(17535)
(16986)
(16737)
(15758)
(15499)
(15352)
(15285)
(15214)
(14963)
(14302)
(14153)
(12729)
(12098)
(11842)
(11363)
(11180)
(11052)
(11043)
(10923)
(10087)
(9947)
学科
(76629)
经济(76540)
管理(59915)
(58359)
(49154)
企业(49154)
方法(39068)
数学(34317)
数学方法(33984)
(21953)
(20356)
中国(18170)
(17948)
业经(17123)
(15340)
财务(15282)
财务管理(15267)
(14701)
贸易(14697)
企业财务(14589)
地方(14520)
(14273)
农业(13958)
(13242)
环境(13122)
技术(12805)
(12260)
理论(12089)
(11296)
(10401)
机构
大学(286997)
学院(284810)
管理(116437)
(109057)
经济(106787)
理学(102801)
理学院(101684)
管理学(99862)
管理学院(99376)
研究(92874)
中国(66298)
科学(61448)
(60219)
(52249)
(48827)
业大(48706)
(47064)
研究所(43573)
农业(41603)
中心(41446)
财经(40491)
(38589)
北京(37536)
(37028)
(35486)
师范(35024)
(33601)
经济学(31795)
(31780)
商学(30693)
基金
项目(207003)
科学(161358)
基金(150963)
研究(144160)
(134183)
国家(133098)
科学基金(113755)
社会(90200)
社会科(85546)
社会科学(85522)
基金项目(81764)
(80670)
自然(77741)
自然科(75943)
自然科学(75920)
自然科学基金(74578)
(68669)
教育(65327)
资助(61700)
编号(57723)
重点(45947)
(44700)
成果(44549)
(43294)
(42836)
科研(40560)
创新(40357)
计划(39589)
课题(38606)
大学(37954)
期刊
(109413)
经济(109413)
研究(77552)
学报(53176)
中国(46113)
(46009)
科学(45711)
管理(39739)
大学(38856)
学学(37080)
(36664)
农业(31997)
教育(26078)
技术(21677)
(20814)
金融(20814)
财经(18965)
业经(18781)
经济研究(17944)
(16291)
(15928)
科技(15521)
问题(14548)
业大(14440)
(14382)
图书(14028)
理论(13876)
技术经济(13134)
实践(12886)
(12886)
共检索到389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韩宏稳  
商誉减值规避会透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损害投资者权益,因而考察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股权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与“监督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理论预期一致。异质性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中更能抑制商誉减值规避;中国证监会2017年发布减值新规后,随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大股东更能约束企业商誉减值规避程度。本文发展了商誉减值和大股东持股的相关文献成果,对于加强商誉减值事项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索玲玲   杨克智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在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为使其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准则规定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包括在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中。然而,准则在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时是以母公司的商誉除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求出整体商誉,再乘以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直接得出,即假设母公司每一单位合并成本中包含的商誉与少数股东购买股权时每一单位成本中包含的商誉相同,此举违背了客观性原则,给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希望为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步丹璐  王多仁  
以中国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实施股份减持或股权质押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且减值程度更大;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提前减持股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轻资产行业中这种关系更为明显;控股股东的股份减持与股权质押行为在商誉减值前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聚焦商誉减值前控股股东的规避风险行为,丰富了控股股东应对商誉减值的策略选择模式及不同对策之间的替代效应研究,为资本市场监管与企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松令  孔嘉欣  刘亭立  
文章以201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低;从僵尸企业的形成路径来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会缓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抑制企业过度借贷的程度,进而预防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境下,大股东倾向于采取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扭转困境,降低企业僵尸化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周炜  谢文丽  
本文通过建模在理论上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机,发现除了逢高减持外,公司业绩差、公司巨额对外担保、大股东严重掏空也是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经验证据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通过转移公司资源或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股东能够顺利地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根源在于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遭受大股东的减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子昂  陶晓慧  
基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持股对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企业商誉减值风险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抑制商誉减值风险,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发挥得更为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竹清  
以2006-2010年的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境外大股东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首先,境外大股东在来源地方面具有显著的地缘特征和经贸关系特征;其次,行业不同股价同步性呈现出较大差异,如采掘业、金融业的股价同步性很高,而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相对较小;再次,境外大股东持股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负相关性;最后,来自非港澳台的直接境外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有更大的影响,而直接境外大股东是否为金融机构差异不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庭选  
以2001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借款债务融资契约的关系,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贷款规模呈现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与长期借款比重呈现负相关关系;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贷款规模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与长期借款比重呈现U型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建文  国艳玲  韩飞飞  
大股东增减持股票行为带来股权结构的改变,股价的大幅波动促使大股东频繁增减持股票,从而使持股结构出现动态特征。从静态股权结构入手,结合增减持行为所产生的双重效应,分析公司的成长性将产生何种变化。对A股市场上一个阶段所发生大股东增减持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减持股份比例、公司成长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动态持股的影响特征:公司成长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但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体现股权相互制衡与股权控制之间存在优化平衡关系;大股东增持股票有利于公司成长,减持不利公司成长。因此,应形成有利于大股东增持、不利于大股东减持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论文以中国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05年跨越多个年度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背景下大股东持股及其他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区间特征,两者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且本研究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公司价值与大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负相关,而与股权结构的制衡水平正相关。此外,与现有的理论预期和研究结论完全相反,本研究发现公司价值与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维  吴世农  
创业板公司高管和大股东不断减持其股份套取现金,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从财务绩效、股权结构、市场态势、减持后果等方面研究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套现行为。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如何,大股东和高管面对高额收益,具有强烈的减持动机;第二,在高管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成长性成反比,并具有明显的择机特征;第三,在大股东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成反比,但与股价高低无关,表明无论股价高低,其仍然减持套现获取高额收益;第四,第一大股东对其他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无制约作用;第五,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导致市值下降,造成投资者损失。尽管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对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关月琴   徐莉萍   辛宇  
本文考察并购重组问询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中商誉风险高的交易更容易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同时公司会通过商誉减值规避来应对并购重组问询的压力。问询强度越大,公司越重视,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也越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并购重组问询引起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主体关注,增加了公司的业绩压力,从而导致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有“洗大澡”动机、国有企业以及会计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明显更轻。本文的研究发现符合印象管理理论,为监管机构强化对商誉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国松  张飞  
由于我国创业板存在高超募资金、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三高"现象,使得创业板是名副其实的造富板。"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把这些纸上财富变为现实,必须对所持股票进行减持变现。拥有亿万财产的大股东减持后即可享受财富盛宴,合法减持本身无可非议。但是面临着公司业绩变脸,成长性不足等问题时,具有先天信息优势的大股东便有了在股价高位变现的动机。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公告前后不仅股价波动明显,而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股东减持对股价影响的差别很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2015年7月8日,为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非理性下跌,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规定自当日起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面对2016年1月8日即将到来的解禁期,市场普遍预期负面,并形成股市下跌压力。1月7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以期疏解减持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原本作为市场上正常的交易行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却一直是令A股市场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A股从异常波动逐步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