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3)
2023(6255)
2022(5242)
2021(4750)
2020(4001)
2019(8860)
2018(8418)
2017(16433)
2016(8989)
2015(9675)
2014(9163)
2013(9006)
2012(8036)
2011(7043)
2010(6773)
2009(6328)
2008(6463)
2007(5474)
2006(4778)
2005(4167)
作者
(26881)
(22571)
(22482)
(20951)
(14378)
(11050)
(9994)
(8792)
(8482)
(7713)
(7662)
(7465)
(7205)
(7034)
(7008)
(6853)
(6834)
(6739)
(6573)
(6562)
(5778)
(5507)
(5106)
(5099)
(5067)
(4974)
(4973)
(4815)
(4555)
(4447)
学科
(36273)
(36161)
经济(36110)
管理(33248)
(32611)
企业(32611)
方法(21168)
数学(19282)
数学方法(19199)
(16799)
(13889)
财务(13887)
财务管理(13874)
企业财务(13480)
(8211)
业经(8156)
(7876)
(7459)
贸易(7456)
(7294)
中国(6889)
技术(6342)
(6270)
(6121)
农业(5819)
(5536)
公司(5527)
体制(5322)
环境(5097)
(5011)
机构
大学(129734)
学院(128554)
(54085)
管理(53877)
经济(53335)
理学(48397)
理学院(47951)
管理学(47303)
管理学院(47093)
研究(39032)
中国(30010)
(26140)
(25967)
(25224)
科学(24965)
业大(22854)
财经(21858)
农业(20935)
(20203)
(19966)
研究所(18317)
中心(17736)
财经大学(16797)
(16714)
商学(16703)
商学院(16574)
经济学(16562)
经济学院(15289)
北京(15201)
经济管理(14789)
基金
项目(92727)
科学(73699)
基金(71515)
(64905)
国家(64384)
研究(58956)
科学基金(55823)
社会(40660)
自然(39566)
基金项目(39237)
社会科(38838)
社会科学(38827)
自然科(38765)
自然科学(38752)
自然科学基金(38131)
(34856)
(30115)
资助(28774)
教育(26829)
(20949)
重点(20621)
编号(20615)
(19973)
科研(19025)
计划(18733)
创新(18664)
(18447)
教育部(17973)
(17884)
人文(17570)
期刊
(49391)
经济(49391)
研究(31177)
学报(25980)
(23080)
科学(21858)
(21425)
管理(19020)
大学(18931)
学学(18646)
中国(17893)
农业(14196)
(12182)
金融(12182)
财经(11271)
(9379)
经济研究(9195)
(8315)
业经(8313)
财会(7948)
技术(7359)
(7055)
业大(6999)
问题(6812)
会计(6672)
商业(6568)
科技(6181)
农业大学(6049)
技术经济(6031)
(5772)
共检索到170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建文  国艳玲  韩飞飞  
大股东增减持股票行为带来股权结构的改变,股价的大幅波动促使大股东频繁增减持股票,从而使持股结构出现动态特征。从静态股权结构入手,结合增减持行为所产生的双重效应,分析公司的成长性将产生何种变化。对A股市场上一个阶段所发生大股东增减持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减持股份比例、公司成长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动态持股的影响特征:公司成长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但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体现股权相互制衡与股权控制之间存在优化平衡关系;大股东增持股票有利于公司成长,减持不利公司成长。因此,应形成有利于大股东增持、不利于大股东减持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论文以中国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05年跨越多个年度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背景下大股东持股及其他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区间特征,两者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且本研究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公司价值与大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负相关,而与股权结构的制衡水平正相关。此外,与现有的理论预期和研究结论完全相反,本研究发现公司价值与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文章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探究了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度根源。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即使大股东存在掏空的动机,第一大股东仍有较强的激励优化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资源配置;而且,第一大股东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激励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强。第一大股东在决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的积极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旭辉  李明  贾阳  
文章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次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次大股东存在着治理效应,在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和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下,Z指数越小,公司价值越高;次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军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查了股利政策和第一大股东持股以及企业成长性机会之间的统计关系,考察了股利政策的股权效应,并比较分析了企业成长性机会对股利政策股权效应的影响程度。作者发现,第一大股东具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动机,而且这种动机不受股东性质的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观察到,企业成长性机会能够弱化第一大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激励,并促使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本文的经验结果并不支持“掏空”理论,而更支持自由现金流理论:第一大股东能够迫使公司吐出多余的自由现金流,并能根据企业的成长性机会调整股利政策(在成长性高的公司增加投资,在成长性低的公司增加股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周小春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松令  孔嘉欣  刘亭立  
文章以201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低;从僵尸企业的形成路径来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会缓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抑制企业过度借贷的程度,进而预防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僵尸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境下,大股东倾向于采取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扭转困境,降低企业僵尸化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韩宏稳  
商誉减值规避会透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损害投资者权益,因而考察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股权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与“监督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理论预期一致。异质性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中更能抑制商誉减值规避;中国证监会2017年发布减值新规后,随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大股东更能约束企业商誉减值规避程度。本文发展了商誉减值和大股东持股的相关文献成果,对于加强商誉减值事项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陈小悦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海  张涤新  
在控制权公利和控制权私利的分析框架下,本文从第二大股东持股的视角研究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利于提升对应公司的经营绩效,其持股比例越高,对应公司的经营绩效越高,且公司经营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特别地,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为证券投资基金,其对该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大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双重身份强化了股权制衡的效果。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洪涛  
股权质押不仅能为公司带来现金流,且股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害。本文以华映科技为例,分析其大股东频繁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通过股权质押前后控制权转移分析、市场价值分析、财务分析、关联交易分析等方法得出股权质押对公司总体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质押行为都可以是华映科技大股东更倾向于损害公司价值的一个信号,可以给华映科技的中小股东起到信号预警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郭金凤  杨春艳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