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2)
- 2023(4483)
- 2022(3594)
- 2021(3394)
- 2020(2886)
- 2019(6466)
- 2018(5954)
- 2017(12468)
- 2016(6118)
- 2015(6995)
- 2014(6784)
- 2013(6780)
- 2012(6299)
- 2011(5557)
- 2010(5998)
- 2009(6015)
- 2008(5061)
- 2007(4495)
- 2006(4119)
- 2005(3919)
- 学科
- 济(26470)
- 经济(26443)
- 融(25181)
- 金融(25181)
- 业(24599)
- 企(22166)
- 企业(22166)
- 银(21888)
- 银行(21887)
- 行(21328)
- 管理(20424)
- 中国(14542)
- 财(12462)
- 方法(12320)
- 数学(11380)
- 数学方法(11327)
- 中国金融(10920)
- 制(10783)
- 务(10235)
- 财务(10219)
- 财务管理(10211)
- 企业财务(9977)
- 地方(6913)
- 体(6797)
- 业经(6495)
- 农(6327)
- 体制(6152)
- 农业(4786)
- 事业(4509)
- 度(4500)
- 机构
- 学院(86649)
- 大学(85769)
- 济(41065)
- 经济(40268)
- 管理(34066)
- 中国(28894)
- 理学(28876)
- 理学院(28683)
- 管理学(28342)
- 管理学院(28198)
- 研究(26062)
- 财(23095)
- 财经(18376)
- 融(17652)
- 金融(17330)
- 经(16696)
- 银(16475)
- 京(16470)
- 银行(15906)
- 行(14944)
- 中心(14767)
- 财经大学(14098)
- 经济学(13855)
- 人民(12917)
- 经济学院(12606)
- 所(12308)
- 江(11966)
- 科学(11947)
- 国人(11831)
- 中国人(11777)
- 基金
- 项目(52532)
- 科学(42043)
- 研究(39954)
- 基金(39564)
- 家(32963)
- 国家(32666)
- 科学基金(29084)
- 社会(27043)
- 社会科(25917)
- 社会科学(25912)
- 基金项目(20373)
- 省(19855)
- 教育(18191)
- 自然(17714)
- 自然科(17388)
- 自然科学(17385)
- 资助(17293)
- 自然科学基金(17115)
- 划(16293)
- 编号(15904)
- 成果(13442)
- 部(12331)
- 创(11738)
- 重点(11647)
- 性(11639)
- 融(11634)
- 教育部(11315)
- 国家社会(11311)
- 发(11310)
- 人文(11184)
共检索到13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辉 陈得文 胡妍
本文以大股东持股为视角,提出了一个解释股票转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新假说,并以新三板市场转让机制变化为契机,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挂牌公司越不倾向于选择做市转让,但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做市商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外部融资需求越强的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做市转让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辉 陈得文 胡妍
本文以大股东持股为视角,提出了一个解释股票转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新假说,并以新三板市场转让机制变化为契机,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挂牌公司越不倾向于选择做市转让,但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做市商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外部融资需求越强的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做市转让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薇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周小春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志辉 魏斌 陈海龙 季山
股东治理是股票市场运行的基石。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票三秒切片高频交易数据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能够加剧股票市场操纵,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会加剧大股东掏空效应、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股票流动性,从而促进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分析师关注度低、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占比低等弱监督制衡机制的环境下,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建议通过构建适度制衡的股权结构、加大股东监督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操纵监控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股东 两权分离度 债务融资 掏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世杰 谢恩
大股东的短视套利减持行为,给企业和资本市场带来负面冲击。本文选取2008-2020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研究大股东减持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具有负面信息效应,降低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且信任是潜在中介机制。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减持对商业信用融资抑制作用会更明显;无论内部控制水平高低,大股东减持都会显著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研究为企业管理者和市场监管者重视和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供了实证论据,对建立供应商与客户间信任、缓解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上坤 董宣君
文章研究了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增发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往诸多文献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会侵害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出于对未来可能受到的侵害的担忧,中小股东往往更不欢迎此类公司。这增加了投资银行面临的成本与风险,因此大股东资金占用严重的公司会面临更高的增发融资成本。采用1999年~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推论。
关键词:
资金占用 增发融资成本 中小股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弘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开展的理论分析指出,定向增发会妨碍第一大股东通过并购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他会利用个人地位阻止定向增发的发生。但如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状态在公司中已然存在,其他大股东则会推动定向增发的实施。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决策中,第一大股东地位越高,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概率越小,而股权制衡度越高,这一概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增强上市公司选择非定向增发的倾向性,但不会影响股权制衡的治理效果。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愿选择定向增发的并购融资方式,更有可能是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关键词:
大股东 股权融资偏好 掏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