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2)
2023(5043)
2022(4093)
2021(3794)
2020(3224)
2019(7151)
2018(6571)
2017(13430)
2016(6752)
2015(7359)
2014(7031)
2013(7114)
2012(6403)
2011(5321)
2010(5611)
2009(5811)
2008(5261)
2007(4709)
2006(4124)
2005(3999)
作者
(16634)
(13677)
(13483)
(12849)
(8770)
(6576)
(6173)
(5327)
(5020)
(4940)
(4683)
(4563)
(4309)
(4244)
(4232)
(4184)
(4114)
(3963)
(3876)
(3657)
(3306)
(3232)
(3150)
(3125)
(3123)
(3066)
(2903)
(2848)
(2767)
(2716)
学科
(31454)
(29972)
企业(29972)
管理(27388)
(26242)
经济(26217)
(25402)
金融(25402)
(22140)
银行(22140)
(21330)
(20088)
(17210)
财务(17191)
财务管理(17159)
企业财务(16658)
中国(13612)
方法(12997)
(12851)
数学(12115)
数学方法(12089)
中国金融(10935)
(9070)
体制(8551)
业经(6430)
地方(6123)
(4921)
(4568)
贸易(4559)
(4491)
机构
学院(88137)
大学(86438)
(40836)
经济(40063)
管理(35117)
理学(29747)
理学院(29568)
管理学(29318)
中国(29179)
管理学院(29161)
(27121)
研究(23704)
财经(20532)
(18961)
(18671)
金融(18600)
(17578)
银行(16995)
(16282)
(15894)
财经大学(15686)
中心(14289)
经济学(13950)
人民(13454)
经济学院(12823)
(12398)
国人(12183)
中国人(12138)
中国人民(12033)
商学(11997)
基金
项目(51478)
科学(41299)
基金(39520)
研究(39230)
(32231)
国家(31955)
科学基金(29238)
社会(26871)
社会科(25901)
社会科学(25893)
基金项目(20701)
(19252)
自然(17921)
自然科(17571)
自然科学(17569)
教育(17369)
自然科学基金(17319)
资助(17076)
编号(15652)
(15463)
成果(12621)
(12148)
(11995)
(11882)
(11605)
国家社会(11387)
人文(11310)
教育部(11204)
重点(11089)
项目编号(11069)
期刊
(41427)
经济(41427)
(31548)
金融(31548)
研究(29251)
(27573)
中国(15294)
管理(13025)
财经(11224)
财会(9938)
(9317)
会计(8564)
学报(8536)
科学(7713)
经济研究(7431)
大学(7429)
学学(7297)
(7135)
会通(6656)
通讯(6656)
理论(6169)
实践(5565)
(5565)
业经(5549)
技术(5377)
中国金融(5353)
(4964)
国际(4802)
问题(4763)
(4659)
共检索到143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薇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莉苹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上市A股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替换债务融资成本度量指标、多个大股东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成立。对其中的影响机理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质量,最终抑制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同时本文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机制存在替代效应,即内部控制质量削弱了多个大股东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弘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开展的理论分析指出,定向增发会妨碍第一大股东通过并购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他会利用个人地位阻止定向增发的发生。但如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状态在公司中已然存在,其他大股东则会推动定向增发的实施。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决策中,第一大股东地位越高,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概率越小,而股权制衡度越高,这一概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增强上市公司选择非定向增发的倾向性,但不会影响股权制衡的治理效果。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愿选择定向增发的并购融资方式,更有可能是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平  张志  
在公司财务实践中,债务资本成本不仅仅取决于投资风险的大小,还会受到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公司中,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国有控股及其控股比例会对公司风险、公司治理等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债务资本成本的高低及其波动。数据显示,国有控股有助于中国公司债务资本成本水平的下降,且国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债务资本成本之间呈现U型变化。数据没有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债务资本成本"高企"现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股权集中下大股东侵占及其对债务融资活动的影响是公司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在介绍了股权集中现象及实现方式以后,考察了债务融资中大股东的代理风险及衡量方法,综述了大股东代理风险对于债务融资规模、期限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如何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展开相关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基于国内外有关大股东侵占、债权人保护和债务融资关系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为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和债务融资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大股东侵占和债权人法律保护都能够影响债务融资的规模、期限结构以及融资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运通  姜付秀  
本文以2003-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更低。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我们发现与监督假说一致,当公司内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越多、大股东间持股分散度越低时,大股东更容易发挥监督作用,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此外,当公司信息环境更好、公司所处地区法律环境更好时,大股东更容易发挥监督作用,多个大股东与债务融资成本间的负向关系也更加明显。本文从债务融资成本视角,为股权结构安排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运通  姜付秀  
本文以2003-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更低。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我们发现与监督假说一致,当公司内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越多、大股东间持股分散度越低时,大股东更容易发挥监督作用,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此外,当公司信息环境更好、公司所处地区法律环境更好时,大股东更容易发挥监督作用,多个大股东与债务融资成本间的负向关系也更加明显。本文从债务融资成本视角,为股权结构安排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辉  陈得文  胡妍  
本文以大股东持股为视角,提出了一个解释股票转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新假说,并以新三板市场转让机制变化为契机,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挂牌公司越不倾向于选择做市转让,但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做市商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外部融资需求越强的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做市转让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辉  陈得文  胡妍  
本文以大股东持股为视角,提出了一个解释股票转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新假说,并以新三板市场转让机制变化为契机,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挂牌公司越不倾向于选择做市转让,但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做市商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外部融资需求越强的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做市转让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龙勇  
文章基于并购套利视角,以系列高溢价并购后"1元卖壳"的金一文化为典型案例,研究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掏空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并购溢价会受到大股东并购套利动机的影响,该动机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连续高溢价并购;在系列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通过高位减持、关联交易和股权质押等路径进行利益侵占,最终低价转让控制权,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为企业并购高溢价问题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解释,对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强上市公司并购监管、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陶启智  夏显莲  徐阳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并购,分析并购双方前十大股东中交叉持股者的收益及其对并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公告宣布使得以人民币计算的交叉持股股东总收益显著为正;交叉持股股东调整后的主并方收益不显著为负;当市场预期到交叉持股股东通过财富转移致使主并公司其他股东遭受损失时,主并方股价下跌会加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璐  汤谷良  
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双高"现象根源于转型经济环境中债务融资制度特征的影响,信贷资金在订约前后出现不依赖产权类型的软约束,并在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刺激了持续低效益的债务融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利益侵占。案例分析展现出"双高"之谜的实质是上市公司长期借助债务再融资来维系低效率的投资扩张及满足大股东的私有利益,高现金持有不代表公司真实的偿债能力,相反产生了逆向选择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薇  朱艳苹  冯雪莲  
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CEO薪酬溢价在企业财务乱象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财务乱象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CEO薪酬抑制能对企业财务乱象起到较好的治理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显著抑制企业财务乱象;大股东掏空在CEO薪酬溢价与企业财务乱象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CEO薪酬溢价能通过降低大股东掏空的方式抑制企业财务乱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