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9)
- 2023(17705)
- 2022(15217)
- 2021(14496)
- 2020(12057)
- 2019(28051)
- 2018(27391)
- 2017(53003)
- 2016(28535)
- 2015(32309)
- 2014(31903)
- 2013(31327)
- 2012(28551)
- 2011(25710)
- 2010(25296)
- 2009(23448)
- 2008(23085)
- 2007(19959)
- 2006(17445)
- 2005(15561)
- 学科
- 济(113831)
- 经济(113670)
- 管理(89394)
- 业(83747)
- 企(71572)
- 企业(71572)
- 方法(54209)
- 数学(47589)
- 数学方法(47008)
- 财(35185)
- 中国(31277)
- 农(29995)
- 制(25595)
- 业经(25509)
- 务(23322)
- 财务(23242)
- 财务管理(23194)
- 企业财务(22158)
- 学(21917)
- 贸(21391)
- 贸易(21380)
- 易(20879)
- 地方(19482)
- 农业(19398)
- 体(18299)
- 银(18013)
- 银行(17975)
- 环境(17868)
- 和(17732)
- 理论(17613)
- 机构
- 大学(405210)
- 学院(400787)
- 济(167210)
- 经济(163956)
- 管理(161821)
- 理学(140757)
- 理学院(139299)
- 管理学(136967)
- 管理学院(136237)
- 研究(132773)
- 中国(101411)
- 京(85401)
- 财(79820)
- 科学(78216)
- 所(64470)
- 财经(63987)
- 中心(60225)
- 农(58547)
- 研究所(58476)
- 经(58452)
- 业大(56342)
- 江(55803)
- 北京(54087)
- 经济学(51409)
- 范(50730)
- 师范(50290)
- 院(48495)
- 财经大学(48093)
- 经济学院(46347)
- 农业(45519)
- 基金
- 项目(275183)
- 科学(218602)
- 基金(203560)
- 研究(202750)
- 家(176395)
- 国家(174981)
- 科学基金(151809)
- 社会(130655)
- 社会科(123943)
- 社会科学(123913)
- 基金项目(107400)
- 省(103618)
- 自然(97957)
- 自然科(95708)
- 自然科学(95686)
- 自然科学基金(93977)
- 教育(93334)
- 划(87909)
- 资助(84097)
- 编号(81539)
- 成果(66289)
- 部(62577)
- 重点(61152)
- 创(57189)
- 发(57057)
- 课题(55249)
- 国家社会(54654)
- 教育部(54559)
- 创新(53468)
- 制(53384)
- 期刊
- 济(176778)
- 经济(176778)
- 研究(119881)
- 中国(73392)
- 财(63387)
- 管理(60029)
- 学报(59888)
- 科学(56558)
- 农(53036)
- 大学(47114)
- 学学(44380)
- 教育(41019)
- 农业(36664)
- 融(35237)
- 金融(35237)
- 技术(34090)
- 财经(31867)
- 经济研究(28847)
- 经(27199)
- 业经(27172)
- 问题(23090)
- 理论(19745)
- 业(19154)
- 贸(18990)
- 技术经济(18856)
- 图书(18420)
- 版(18385)
- 科技(18045)
- 实践(17687)
- 践(17687)
共检索到582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李维安
本文依据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迥异,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利用公司治理的信号显示作用,在谋取私人利益的同时博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同时,基于操控公司治理和管理的需要,第一大股东可能避重就轻,偏好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与之相对,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可能对上市公司治理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大股东 再融资 股权成本 债务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美君
文章从制度环境、控制权市场以及中介市场的角度,研究了外部公司治理环境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水平、新会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因素对大股东利益输送有制约作用,而法律水平和控制权变更因素对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制约作用失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将大股东治理机制、其他治理机制与资本结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大股东治理在融资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不仅能直接影响资本结构,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其他治理机制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的负面效应大于间接影响的正面效应,导致总效应是负面的。同时,大股东治理也通过股权制衡和管理层持股对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只有完善其他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呼声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中生
大股东治理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探讨了大股东的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效应,并提出了优化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大股东治理 治理机制 治理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栋 杨淑娥 杨红
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2)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无显著关系。(3)企业外部治理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小,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越高,执法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同时产品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 治理机制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艾莉
本文以2002年沪深股市11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的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能够遏制大股东的偏好。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更多地选择权益资本融资而不是负债融资。在第一大股东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机制均失去应有的监控功能。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栾天虹
结合制度环境深入考察了多个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及其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作用只有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才是有效的,而在制度环境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外部大股东的监督是不存在或者说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作用是无效的。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监督 合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实践差异的理论解释。在缺乏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外部法律,并且存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托市"行为的基础上,较低的公司治理绩效和证券市场的表面繁荣可以共存。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方向不在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而在于政府改变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偏好。
关键词:
大股东 投资者保护 公司治理 证券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颖
本文从全球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入手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的论述基础上 ,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的治理效率 ,提出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符合公司治理进化方向的观点 ,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政策背景 ,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转轨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非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力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育华
"独立化"后的独立董事会削弱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其本身也难以发挥监督经理层、保护股东利益的作用,从而可能诱发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损害股东整体利益。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及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弱的现实情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两方面着手:政府选择合适的国家终极产权控制方式和合理的代理人行使国有股股权优化大股东治理;制定和切实实行保护小股东的外部强制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