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5)
2023(4974)
2022(4136)
2021(3866)
2020(3332)
2019(7465)
2018(7547)
2017(14833)
2016(8155)
2015(9182)
2014(9443)
2013(9037)
2012(8613)
2011(7541)
2010(7728)
2009(7110)
2008(7015)
2007(6505)
2006(5693)
2005(5275)
作者
(23421)
(19441)
(19297)
(18538)
(12459)
(9255)
(8789)
(7496)
(7416)
(7039)
(6674)
(6578)
(6406)
(6330)
(6314)
(6067)
(5840)
(5707)
(5506)
(5326)
(5011)
(4866)
(4807)
(4530)
(4411)
(4382)
(4288)
(4272)
(4041)
(3879)
学科
(34883)
经济(34835)
管理(23074)
(22255)
(18549)
企业(18549)
方法(15784)
数学(14120)
数学方法(14058)
(11468)
(10224)
中国(9544)
(8306)
(8109)
(7817)
银行(7799)
地方(7652)
(7567)
财务(7545)
财务管理(7536)
(7479)
(7439)
金融(7432)
企业财务(7224)
(7050)
业经(6255)
体制(5854)
农业(5463)
(5461)
贸易(5456)
机构
学院(112185)
大学(111836)
(49387)
经济(48432)
研究(41465)
管理(40694)
理学(34178)
理学院(33833)
管理学(33281)
中国(33237)
管理学院(33073)
(25653)
(24318)
科学(23116)
(21598)
财经(19613)
(19384)
研究所(19150)
中心(18644)
(17913)
(17573)
北京(15659)
经济学(15484)
业大(15325)
(15183)
农业(15176)
财经大学(14664)
经济学院(14045)
(13748)
(13132)
基金
项目(70235)
科学(55017)
研究(51538)
基金(51056)
(44832)
国家(44508)
科学基金(37689)
社会(32638)
社会科(30964)
社会科学(30959)
(26797)
基金项目(26320)
教育(24121)
自然(23848)
自然科(23347)
自然科学(23339)
自然科学基金(22960)
(22654)
资助(21611)
编号(20625)
成果(17789)
重点(16117)
(16096)
(14941)
课题(14811)
(14418)
教育部(13813)
(13752)
国家社会(13739)
创新(13513)
期刊
(55415)
经济(55415)
研究(36399)
中国(25724)
(22348)
学报(18412)
(17458)
管理(17055)
科学(15600)
(15118)
金融(15118)
大学(14006)
学学(13323)
教育(12958)
农业(11286)
财经(10637)
经济研究(9884)
技术(9600)
(9209)
业经(8090)
问题(7151)
(6226)
会计(6193)
(6045)
国际(5954)
统计(5827)
财会(5769)
世界(5743)
理论(5319)
技术经济(5175)
共检索到181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强  
本文将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行为包含信息区分为作用相反的两方面:一方面,大股东增持向市场传递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优势,对行业内其他公司带来正向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大股东增持传递出本公司特有发展优势,对行业内其他公司带来负向溢出效应。通过发展传统的信号传递模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增持行为的信号传递如何引发大股东行为的策略性博弈,同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旨在实证上区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含义。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增持行为不仅能够传递行业内个别企业的优势,更主要是传递行业整体优势或劣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宁  
股权分置改革后,解禁股份减持中的内幕交易,成为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新途径。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前后的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的内幕交易问题。首先,在交易时点上,大股东倾向于在业绩预告披露"坏消息"之前、"好消息"之后出售股份;其次,在交易规模上,在业绩预告之前(后)出售股份时,业绩预告的利空(利好)程度越高,交易的规模也越大;最后,在业绩预告前减持时,正式业绩相对预告业绩的利空程度要大于在业绩预告后减持的情况,这在业绩预告为"好消息"的情况下尤为突出。这进一步证明了股东的信息优势,即股东的择时行为不仅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大信息,还充分考虑了公司的业绩前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京芳  王珍义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交易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以2007年至2010年A股市场大股东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不同类型大股东交易利用信息优势程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具有明显信息优势,其交易行为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可以缓解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控股股东的逆向投资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股票市场定价功能;而非控股股东信息优势不明显,其交易行为更多地受市场波动性影响,对市场稳定性的冲击较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今年6月,A股市场刮起一阵"兜底式增持"风。自从6月2日凯美特气和奋达科技两家公司大股东发出对员工增持进行"兜底"的承诺以来,短短十来天的时间,沪深两市有近3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发出了鼓励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其中,仅6月6日一天,大股东承诺对员工增持"兜底"的公司就达到10家之多。所谓"兜底式增持",顾名思义,这种增持是有"兜底"的。从发起"兜底式增持"的30余家上市公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今年6月,A股市场刮起一阵"兜底式增持"风。自从6月2日凯美特气和奋达科技两家公司大股东发出对员工增持进行"兜底"的承诺以来,短短十来天的时间,沪深两市有近3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发出了鼓励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其中,仅6月6日一天,大股东承诺对员工增持"兜底"的公司就达到10家之多。所谓"兜底式增持",顾名思义,这种增持是有"兜底"的。从发起"兜底式增持"的30余家上市公司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松  温德尔  赵良玉  刘玉  
2012年,中国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的事件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大股东增持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从动机看,非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决策与公司前期股价的低估程度显著相关,而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决策与公司前期股价表现之间的关系则较弱;从后果看,国有大股东增持后一年内股票超额报酬率的改善程度比非国有大股东增持后显著要低。这些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的增持是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化行为,而国有大股东的增持则可能是配合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有大股东的这种非市场化增持行为在中央控制的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超  新夫  全怡  
本文以在2008年8月27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发生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增持行为的确能带来短期的累计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支持效应,但长期市场业绩反而较差;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并不受股改进程、所持股份比例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2015年7月8日,为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非理性下跌,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规定自当日起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面对2016年1月8日即将到来的解禁期,市场普遍预期负面,并形成股市下跌压力。1月7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以期疏解减持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原本作为市场上正常的交易行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却一直是令A股市场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A股从异常波动逐步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尤华  刘容  
本文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年末发布大股东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A股市场上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持事件窗口内有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从短期内股价的波动特征来看,大股东具有较强的短期市场择时能力。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市场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规模大公司的市场效应强于规模较小的公司,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自然人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大于法人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本文还发现,投资者对待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加理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征征  蔡报纯  
本文选取2015年5月份以来发布增持公告的38家民营样本公司,以发布增持公告当天为事件日,以事件日前后5天为事件窗口。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经过市场回报率对比,得出结论:民营企业大股东增持可明显提高市场信心,对市场影响显著,增持公告发布日市场反映最强烈,之后随时间递减。分析民营企业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和这一行为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以及监管部门规范市场行为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幸娟  严子淳  杨慧  
在中国,基于大股东主导的股权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完善,大股东们难免做出侵害外部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大股东增持的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年~2012年第三次大股东增持浪潮为背景,以254家存在大股东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大股东增持行为发生前后的绩效进行配对分析来对比公司绩效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增持后公司绩效未升反降,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收益也未有显著增加。而对于IRII指标高的上市公司则相反。进一步的验证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调节作用消除了大股东增持对公司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琼  
2015年股市动荡中,有关参与方的立场、道德问题引起了各种争论,有人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是这轮牛市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减持套现是股指暴跌的重要原因。证监会出台通知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增持本公司股票,并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违法减持案件进行了查处。我们来看看几个大股东,是如何对待自己(创建或经营)公司的股票的:美国实业家威廉·杜兰特控股通用汽车公司。在1920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浩  刘碧波  
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10.5%的正宣告效应是大股东支持和利益输送预期影响的净效果,大股东支持效应能够解释宣告时19.5%的股价波动,而利益输送预期能够解释2.5%的价格波动。市场化机制下大股东依据向上市公司提供的支持和中小股东议定折价,因此折价是大股东支持力度的代理变量。对于利益输送行为的监管应当重点关注定向增发实施后的其他类型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