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0)
- 2023(5938)
- 2022(5057)
- 2021(4905)
- 2020(4283)
- 2019(9683)
- 2018(9458)
- 2017(19403)
- 2016(10582)
- 2015(11396)
- 2014(11490)
- 2013(11256)
- 2012(10684)
- 2011(9310)
- 2010(9389)
- 2009(8803)
- 2008(9106)
- 2007(8440)
- 2006(7375)
- 2005(6798)
- 学科
- 济(43755)
- 经济(43696)
- 业(39073)
- 管理(35506)
- 企(34385)
- 企业(34385)
- 方法(23169)
- 数学(20597)
- 数学方法(20369)
- 财(18284)
- 务(13683)
- 财务(13661)
- 财务管理(13638)
- 企业财务(13200)
- 制(12219)
- 农(9864)
- 学(9429)
- 中国(9334)
- 体(9276)
- 体制(8027)
- 业经(7905)
- 银(7899)
- 银行(7883)
- 融(7814)
- 金融(7814)
- 贸(7455)
- 贸易(7450)
- 行(7447)
- 易(7265)
- 地方(7066)
- 机构
- 大学(151641)
- 学院(149426)
- 济(62818)
- 经济(61601)
- 管理(58051)
- 理学(50439)
- 理学院(49924)
- 管理学(49014)
- 管理学院(48747)
- 研究(48123)
- 中国(38704)
- 财(33078)
- 京(31102)
- 科学(29010)
- 财经(26405)
- 农(25308)
- 所(24846)
- 经(24162)
- 中心(22814)
- 研究所(22188)
- 江(21866)
- 业大(21433)
- 财经大学(19983)
- 经济学(19933)
- 农业(19885)
- 北京(19404)
- 经济学院(18039)
- 州(17801)
- 范(17162)
- 商学(16982)
- 基金
- 项目(96499)
- 科学(76859)
- 基金(73843)
- 研究(65934)
- 家(65081)
- 国家(64586)
- 科学基金(55944)
- 社会(43762)
- 社会科(41596)
- 社会科学(41586)
- 基金项目(38834)
- 自然(38111)
- 自然科(37412)
- 自然科学(37402)
- 自然科学基金(36821)
- 省(35513)
- 资助(31699)
- 教育(30734)
- 划(30462)
- 编号(24815)
- 部(22330)
- 重点(21406)
- 成果(20640)
- 创(19623)
- 教育部(19430)
- 性(19136)
- 科研(18929)
- 人文(18840)
- 发(18662)
- 国家社会(18553)
共检索到22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洋 刘志远 李伟
文章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增发或配股(SEO)中的认购行为选择对恶性增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大股东是否参加SEO认购,上市公司都存在恶性增资倾向。但是,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相比,大股东全部和部分放弃认购均加重了上市公司恶性增资倾向。其中,大股东全部放弃认购的恶性增资倾向最大,部分放弃认购次之。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大股东的认购行为选择,并为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增发与配股 认购行为 恶性增资 资本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 刘清军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恶性增资的影响不明显;前两大股东性质均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存在正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股东之间合谋;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制衡股东非国有性质时,虽然股权制衡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恶性增资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时,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恶性增资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恶性增资 股权制衡 大股东性质 制度背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唐洋 李伟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首先以2005-2008年沪深两市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中的认购行为选择对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相比,大股东全部放弃认购时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可能性最高,部分放弃认购次之。其次进一步以上述样本中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对于已陷入再投资陷阱的公司而言,大股东全部放弃认购的公司陷入再投资陷阱的程度显著高于大股东全部参加认购的公司。上述发现为理解大股东认购行为选择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为管理层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提供了依据。
[期刊] 预测
[作者]
宋鑫 阮永平 郑凯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视角,考察了产权异质条件下大股东认购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作用后果和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股东通过低价认购定向增发股份进行了自我利益输送;在原有定向增发价格形成机制下,无论是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均会造成定向增发折价;真实盈余管理已经取代了应计盈余管理成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在民营企业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份和高折价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宋鑫 阮永平 郑凯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视角,考察了产权异质条件下大股东认购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作用后果和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股东通过低价认购定向增发股份进行了自我利益输送;在原有定向增发价格形成机制下,无论是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均会造成定向增发折价;真实盈余管理已经取代了应计盈余管理成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在民营企业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份和高折价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宇建 史晓楠
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通过选取定价基准日压低发行价格,以攫取利益。本文基于2014-2016年定向增发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股东认购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越可能选取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定向增发折价率也相应越高;定价基准日的选取在大股东认购比例与定向增发折价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大股东认购比例对折价率具有直接效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鸣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关键词:
再融资 定向增发 公开增发 认购比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卫东 赵兴欣 李斯蕾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沪深两市实施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相关性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及其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定向增发新股注入的资产与增发公司原有资产的相关性越强时,大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高。大股东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强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更好地发挥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高资产注入后公司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章卫东 赵兴欣 李斯蕾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注入资产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沪深两市实施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相关性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及其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定向增发新股注入的资产与增发公司原有资产的相关性越强时,大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高。大股东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强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更好地发挥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高资产注入后公司的绩效。因此,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都应该重视定向增发注入资产的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洋 白钰 李雨潇
基于恶性增资视角,以2001~2010年采用SEO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定向增发对缓解大小股东代理冲突的作用。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理冲突,抑制了恶性增资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将样本扩大到包括非SEO融资的公司,发现公开增发或配股的公司恶性增资发生概率较高,定向增发和债权融资无显著差异。对于发生恶性增资的公司,SEO融资的公司的恶性增资程度均显著高于债权融资公司,这进一步说明相比于公开增发和配股,定向增发能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洋 刘志远 李伟
文章首先提出了度量恶性增资行为应充分体现和刻画的该行为的三个特点,其次,以体现这三个特点为原则,从恶性增资的发生概率和发生金额两个维度上提出了度量恶性增资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恶性增资行为进行了度量。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恶性增资 度量 资本投资项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米建华 谢琳
文章从长期收益的角度研究现金认购类定向增发中大股东参与是发挥了支持效应还是侵占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认购比例与长期收益率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大股东认购比例与折扣率之间在10%的水平下正相关;折扣率与长期收益率在10%的水平下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收益角度看,大股东没有发挥支持效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侵占效应。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大股东 支持 侵占 长期收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寿福
本文系统研究了大股东是否参与认购、大股东认购比例和认购方式等对定向增发折扣率的影响,发现:(1)大股东参与时的折扣率显著高于大股东不参与时的折扣率,定向增发折扣率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呈正相关关系;(2)当大股东参与认购时,定向增发折扣率与大股东认购比例和其原有持股比例之差显著正相关;(3)大股东认购方式中包含资产认购时的折扣率显著高于其他认购方式。另外,定向增发折扣率的变化受相关政策的影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认购行为对增发价格的折价会产生重要影响,大股东主导下的定向增发可能是其利益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折扣率 大股东 利益输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增持股份 公司价值 大股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