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8)
2023(7296)
2022(6289)
2021(5825)
2020(5106)
2019(11704)
2018(11608)
2017(22528)
2016(12347)
2015(13939)
2014(14105)
2013(14046)
2012(12761)
2011(11394)
2010(11635)
2009(11362)
2008(12054)
2007(11098)
2006(9995)
2005(9379)
作者
(34322)
(28720)
(28717)
(27411)
(18564)
(13577)
(13148)
(10962)
(10688)
(10537)
(9766)
(9633)
(9429)
(9319)
(9131)
(8662)
(8527)
(8527)
(8326)
(8315)
(7234)
(7030)
(6930)
(6592)
(6557)
(6507)
(6429)
(6377)
(5772)
(5536)
学科
管理(57990)
(50397)
经济(50304)
(49905)
(47246)
企业(47246)
方法(24473)
(24447)
数学(20617)
数学方法(20500)
(17948)
财务(17916)
财务管理(17885)
企业财务(17175)
(17080)
业经(11778)
(11349)
中国(10872)
(10227)
银行(10216)
(10131)
体制(9959)
(9764)
(9473)
(9313)
金融(9311)
(8873)
理论(8285)
人事(7810)
人事管理(7807)
机构
大学(182303)
学院(179403)
(76429)
管理(75959)
经济(74716)
理学(63610)
理学院(62996)
管理学(62230)
管理学院(61855)
研究(53481)
中国(45533)
(44882)
(37298)
财经(33747)
(30553)
(28002)
科学(27984)
(26101)
财经大学(25217)
中心(24967)
北京(23679)
经济学(23129)
研究所(22581)
商学(22247)
(22190)
商学院(22050)
(21024)
业大(20707)
经济学院(20655)
(19547)
基金
项目(108203)
科学(87189)
基金(82056)
研究(79941)
(69174)
国家(68593)
科学基金(61179)
社会(53133)
社会科(50483)
社会科学(50472)
基金项目(43220)
(39921)
自然(39614)
自然科(38779)
自然科学(38770)
自然科学基金(38150)
教育(37976)
资助(34249)
(33597)
编号(31394)
成果(26588)
(26378)
(25755)
重点(23394)
教育部(23203)
人文(22591)
(22555)
国家社会(21831)
(21456)
课题(21438)
期刊
(90683)
经济(90683)
研究(56233)
(41446)
中国(38193)
管理(34439)
(22477)
金融(22477)
科学(22476)
学报(22265)
财经(18462)
大学(18417)
(18232)
学学(17374)
(15643)
教育(15598)
技术(15206)
经济研究(13596)
业经(12564)
财会(12291)
会计(11528)
农业(11192)
问题(11104)
(9525)
国际(9267)
技术经济(9225)
现代(9016)
理论(8838)
通讯(8403)
会通(8373)
共检索到28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连福  胡艳  陈德球  
以2005年深圳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集中持股、具有信息绝对优势的大股东有动机实施盈余管理,而其他股东(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或者由于权力有限,或者由于不热衷,导致其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有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为此,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其他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机制(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高大股东盈余操纵被发现的概率。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有效地制约大股东的盈余操纵行为,并对其他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产生替代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公司股权结构的主导形态。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此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成为大股东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幸娟  严子淳  杨慧  
在中国,基于大股东主导的股权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完善,大股东们难免做出侵害外部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大股东增持的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年~2012年第三次大股东增持浪潮为背景,以254家存在大股东增持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大股东增持行为发生前后的绩效进行配对分析来对比公司绩效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增持后公司绩效未升反降,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收益也未有显著增加。而对于IRII指标高的上市公司则相反。进一步的验证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调节作用消除了大股东增持对公司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亭立  杨理嘉  王志华  
文章基于我国特有的"关系"文化背景和资本市场特征,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关系进行了梳理,实证检验了大股东关系的存在属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股东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2)与不存在关系的独立型公司相比,大股东间存在关系的关系型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3)该结论在不同控制权性质的公司中都成立。因此可以认为,大股东之间的关系起到相互约束的作用,抑制了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真实盈余管理的操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中胜  陈俊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0-2002年所有A股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的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越严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说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不仅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还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翁健英  
文章手工搜集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2年-2006年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业绩困境→利用财务报表的盈余管理加以掩饰"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亏损公司而言,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可能向上盈余管理、美化业绩。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将公司业绩恶化归咎于其非法的"掏空"行为,从而竭力延迟坏消息、进行盈余管理、虚增收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方媛  
一、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1932年Berle和Means正式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观点,由此引起了以股权分散的美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研究。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股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因此,大股东通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李婧怡  蔡树人  
股权质押往往会诱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以2004—2014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股权质押后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移。根据产权性质的不同,民营企业的转移程度更为显著。因此,接受股权质押的信贷机构应加强对质押企业的后续监管,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谦  
本文以2002-2003年沪市A股为研究样本,得用截面的Jones模型来分析在中国上市公司与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而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性关系,说明我国目前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不合理,建议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使之达到最优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蕴英  胡洪  
本文选取2009-2011年64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大股东利用盈余管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真实盈余不能达到实际派现需要时,上市公司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来提高账面盈余;真实盈余与派现额相差越大,盈余管理越大。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为派现盈余管理也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