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0)
- 2023(10142)
- 2022(8678)
- 2021(7922)
- 2020(7015)
- 2019(16123)
- 2018(16005)
- 2017(30920)
- 2016(16900)
- 2015(19302)
- 2014(19510)
- 2013(19448)
- 2012(18308)
- 2011(16602)
- 2010(16894)
- 2009(16021)
- 2008(16409)
- 2007(15090)
- 2006(13049)
- 2005(12081)
- 学科
- 济(73039)
- 经济(72934)
- 管理(56148)
- 业(53608)
- 企(45452)
- 企业(45452)
- 方法(34480)
- 数学(30444)
- 数学方法(30189)
- 财(24094)
- 制(19287)
- 农(18917)
- 中国(18202)
- 务(15532)
- 财务(15502)
- 财务管理(15467)
- 业经(15392)
- 企业财务(14758)
- 学(13928)
- 体(13103)
- 贸(13054)
- 地方(13052)
- 贸易(13048)
- 银(12862)
- 银行(12834)
- 易(12687)
- 融(12502)
- 金融(12498)
- 农业(12297)
- 行(12183)
- 机构
- 大学(254629)
- 学院(252235)
- 济(107404)
- 经济(105116)
- 管理(97589)
- 研究(84473)
- 理学(83610)
- 理学院(82711)
- 管理学(81454)
- 管理学院(80950)
- 中国(65737)
- 财(53836)
- 京(53272)
- 科学(50450)
- 所(43242)
- 农(41989)
- 财经(41942)
- 中心(39394)
- 江(38767)
- 研究所(38688)
- 经(37940)
- 业大(36356)
- 北京(33709)
- 经济学(33585)
- 农业(32952)
- 财经大学(31137)
- 范(30670)
- 经济学院(30389)
- 师范(30359)
- 州(30150)
- 基金
- 项目(162771)
- 科学(128442)
- 研究(119121)
- 基金(119086)
- 家(102935)
- 国家(102122)
- 科学基金(87551)
- 社会(76113)
- 社会科(72269)
- 社会科学(72247)
- 省(63216)
- 基金项目(63080)
- 自然(55824)
- 教育(54530)
- 自然科(54528)
- 自然科学(54510)
- 自然科学基金(53576)
- 划(53288)
- 资助(48933)
- 编号(47890)
- 成果(40110)
- 部(37137)
- 重点(36806)
- 制(34502)
- 创(34342)
- 发(34227)
- 课题(32777)
- 创新(32241)
- 教育部(32006)
- 国家社会(31666)
- 期刊
- 济(118077)
- 经济(118077)
- 研究(75534)
- 中国(51033)
- 财(45433)
- 学报(38655)
- 农(37995)
- 管理(36446)
- 科学(35697)
- 大学(29468)
- 学学(27855)
- 融(26412)
- 金融(26412)
- 农业(24757)
- 教育(23090)
- 财经(21830)
- 技术(21137)
- 经济研究(18825)
- 经(18584)
- 业经(18244)
- 问题(16039)
- 业(13505)
- 技术经济(13266)
- 理论(13041)
- 科技(12762)
- 贸(12735)
- 版(12421)
- 财会(12343)
- 统计(12085)
- 实践(11633)
共检索到380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刚 徐金鑫
在中国大陆,披露过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通过占用资金、转移资产与利润、对外担保等形式,掠夺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例。为使内部人掠夺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设置几个持股比例相近的大股东,是改善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由此也会带来大股东间的相互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风华 黄俊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红军 汪辉
本文以宏智科技的股权之争为例,研究了股权设置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结构并不能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恰恰相反,董事会总是被某个控制性股东完全控制,并在巨大控制权收益的驱动下,不顾其他股东利益而将上市公司掏空,引起各股东之间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局面。我们认为,被有些学者所称道的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被大家广泛诟病的“一股独大”更有效率。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中,股权设置不能解决公司治理中的根本问题,而加强保护投资者的法制建设,约束经营者的具体行为,才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 股权制衡 现金股利 创业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弘 刘星
本文通过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用以衡量大股东股权制衡的方法,在事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大股东股权制衡和公司并购绩效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在第一、二大股东股权性质相同的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难以发挥效用。这说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促进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性,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关键词:
掏空 股权制衡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于海林
利用2005~2008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视角考察了大股东占款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制衡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占款现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大股东占款程度越严重,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股权制衡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具有监督作用,进而促使审计师更倾向于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大股东占款 审计意见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婷 魏紫洁 游士兵
以EVA回报率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考察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EVA回报率呈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2)股权制衡度和EVA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3)所有权性质对EVA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4)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VA回报率,但这一效应仅通过资本成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制衡 股权激励 EVA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志红 胡培
制约大股东的“内部人”掠夺行为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经营管理下 ,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是 :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间建立股权委托投票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中小股东在大股东间形成股权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晖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