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3)
- 2023(18266)
- 2022(15948)
- 2021(14866)
- 2020(12795)
- 2019(29751)
- 2018(29726)
- 2017(57421)
- 2016(31339)
- 2015(35436)
- 2014(35584)
- 2013(34962)
- 2012(31916)
- 2011(28729)
- 2010(28771)
- 2009(26655)
- 2008(26661)
- 2007(23391)
- 2006(20104)
- 2005(17849)
- 学科
- 济(123694)
- 经济(123542)
- 管理(92821)
- 业(89999)
- 企(77241)
- 企业(77241)
- 方法(61472)
- 数学(53785)
- 数学方法(53094)
- 财(37380)
- 农(32007)
- 中国(30596)
- 学(27482)
- 业经(27289)
- 制(26386)
- 务(25300)
- 财务(25214)
- 财务管理(25162)
- 企业财务(24014)
- 地方(22990)
- 贸(22051)
- 贸易(22045)
- 易(21358)
- 农业(21136)
- 理论(21102)
- 银(19565)
- 银行(19508)
- 和(19238)
- 融(19160)
- 金融(19156)
- 机构
- 大学(447995)
- 学院(445136)
- 济(175715)
- 管理(175406)
- 经济(171876)
- 理学(152194)
- 理学院(150503)
- 管理学(147732)
- 管理学院(146897)
- 研究(145537)
- 中国(108545)
- 京(94449)
- 科学(91176)
- 财(84091)
- 农(73784)
- 所(73735)
- 业大(67802)
- 财经(67372)
- 研究所(67095)
- 中心(66721)
- 江(64949)
- 经(61295)
- 北京(59456)
- 范(58288)
- 农业(58041)
- 师范(57688)
- 经济学(53116)
- 院(52674)
- 州(52333)
- 财经大学(50316)
- 基金
- 项目(302997)
- 科学(237611)
- 基金(220196)
- 研究(218271)
- 家(192304)
- 国家(190724)
- 科学基金(163880)
- 社会(136338)
- 社会科(129162)
- 社会科学(129125)
- 省(118306)
- 基金项目(116654)
- 自然(108900)
- 自然科(106373)
- 自然科学(106340)
- 自然科学基金(104441)
- 教育(101900)
- 划(99993)
- 资助(91952)
- 编号(88860)
- 成果(72254)
- 重点(67821)
- 部(67277)
- 发(62804)
- 创(62391)
- 课题(60960)
- 科研(58706)
- 创新(58217)
- 教育部(57724)
- 大学(56997)
- 期刊
- 济(186777)
- 经济(186777)
- 研究(127933)
- 中国(81551)
- 学报(73235)
- 财(67751)
- 科学(65463)
- 农(65389)
- 管理(62799)
- 大学(55329)
- 学学(52077)
- 教育(49181)
- 农业(44432)
- 融(39112)
- 金融(39112)
- 技术(38560)
- 财经(33340)
- 业经(30595)
- 经济研究(29926)
- 经(28388)
- 问题(24391)
- 业(23422)
- 图书(21779)
- 版(21599)
- 理论(21381)
- 技术经济(21279)
- 统计(21011)
- 科技(20084)
- 财会(19666)
- 商业(19537)
共检索到642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意 谭洪涛
本文对1113家公司从2005年至2010年大股东与公司价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改后一年,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但股改与否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同时还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股权制衡制度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大股东 公司价值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映照 李亚培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背景,选择现金股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是否还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仍然依靠控股优势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尚不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健健
本文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的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以高派现为手段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此外,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虚拟变量,对股改前后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掏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喜仓 董小亮
本文从长期的角度去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美股市的相关性,选取2000年至2010年之间的股价指数,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中美股市的相关性不强,但是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和QFII的引入,中美股市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中国股市将更大程度地受到美国股市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信 张雪峰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出于和大股东相同的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管理层有可能成为虚假信息披露的直接提供者,与大股东合谋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利用核以及类Shapley值概念分析了两者合谋的根源和实现条件,结果表明:除了加强各自的收益、成本控制外,对其中一方参数(如持股比例)的控制会影响到另一方参与合谋的积极性,通过相互约束可以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超 新夫 全怡
本文以在2008年8月27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发生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增持行为的确能带来短期的累计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支持效应,但长期市场业绩反而较差;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并不受股改进程、所持股份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股份增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连阳 高亚超 杨亦民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7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存在"N型"曲线关系,但是这种"N型"曲线关系在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上表现不稳定;②股改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而与公司价值存在"N型"曲线关系。股改后,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大勇 傅利平
随着全流通进程的加快,限售股解禁和大股东减持行为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而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在对大股东减持的动机和截止到2009年11月30日沪深A股312家股份全流通公司的减持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全流通后,公司的托宾Q值、公司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估值水平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估值水平越高,大股东的减持数量越大;限售股解禁数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婷 魏紫洁 游士兵
以EVA回报率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考察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EVA回报率呈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2)股权制衡度和EVA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3)所有权性质对EVA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4)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VA回报率,但这一效应仅通过资本成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制衡 股权激励 EVA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大股东掏空 审计治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力 胡运权
本文借助所构建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指数,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间接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比较普遍;大股东间的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有抑制作用;增加独立董事比例、保障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减少隶属于控股股东单位的公司董事数量,建立适度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抑制控股股东代理行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万立全
本文根据2007年度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控制人资料,将上市公司分为国家控制和非国家控制两类,国家控制分为国资委控制和国资委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控制,非国家控制包括民营企业控制等。实际控制人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有正的激励效应,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有负的壁垒效应,较长的控制链有助于减轻政府对国有公司的干预,国资委控制的公司价值优于国资委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控制的公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