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9)
- 2023(14172)
- 2022(11993)
- 2021(11273)
- 2020(9613)
- 2019(22189)
- 2018(21385)
- 2017(41973)
- 2016(22861)
- 2015(25680)
- 2014(25270)
- 2013(25144)
- 2012(23700)
- 2011(21465)
- 2010(21661)
- 2009(20642)
- 2008(20610)
- 2007(18458)
- 2006(16497)
- 2005(15381)
- 学科
- 济(98150)
- 经济(98019)
- 管理(73938)
- 业(70937)
- 企(59675)
- 企业(59675)
- 方法(44898)
- 数学(40401)
- 数学方法(40051)
- 财(33560)
- 中国(28689)
- 制(25736)
- 农(25705)
- 务(21381)
- 财务(21349)
- 财务管理(21305)
- 业经(20466)
- 企业财务(20437)
- 贸(20077)
- 贸易(20067)
- 易(19642)
- 融(18042)
- 金融(18040)
- 银(17950)
- 银行(17915)
- 体(17838)
- 学(17441)
- 行(17124)
- 农业(16613)
- 地方(15731)
- 机构
- 大学(333023)
- 学院(328656)
- 济(149654)
- 经济(147006)
- 管理(125700)
- 研究(116761)
- 理学(107597)
- 理学院(106478)
- 管理学(105008)
- 管理学院(104388)
- 中国(93736)
- 财(75466)
- 京(69977)
- 科学(64940)
- 所(58727)
- 财经(58562)
- 经(53533)
- 研究所(52358)
- 中心(52043)
- 农(51398)
- 江(49204)
- 经济学(48226)
- 北京(45000)
- 财经大学(43841)
- 业大(43629)
- 经济学院(43423)
- 院(42366)
- 农业(40180)
- 范(39455)
- 师范(39019)
- 基金
- 项目(210802)
- 科学(168508)
- 基金(158598)
- 研究(154187)
- 家(138048)
- 国家(136985)
- 科学基金(117765)
- 社会(102710)
- 社会科(97642)
- 社会科学(97620)
- 基金项目(81627)
- 省(77184)
- 自然(74681)
- 自然科(72956)
- 自然科学(72934)
- 自然科学基金(71766)
- 教育(70968)
- 资助(67409)
- 划(66807)
- 编号(59086)
- 成果(50404)
- 部(50166)
- 重点(47752)
- 发(44601)
- 国家社会(43863)
- 教育部(43830)
- 创(43462)
- 制(43240)
- 课题(41794)
- 人文(41646)
- 期刊
- 济(164336)
- 经济(164336)
- 研究(106222)
- 中国(66789)
- 财(60803)
- 管理(49537)
- 学报(48836)
- 科学(46746)
- 农(46389)
- 融(39832)
- 金融(39832)
- 大学(38505)
- 学学(36438)
- 财经(31219)
- 农业(30864)
- 教育(30143)
- 经济研究(28080)
- 经(26773)
- 技术(25429)
- 业经(23382)
- 问题(21765)
- 贸(20989)
- 国际(18897)
- 世界(18070)
- 业(17110)
- 技术经济(16098)
- 统计(15434)
- 理论(14743)
- 现代(14456)
- 版(14424)
共检索到510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从理论角度推演大股东、法律制度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决策,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经验检验大股东、法律制度与资本结构决策之间关系。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法律制度确实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水平负相关;(2)最终控制人是国有企业的控制股东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类公司拥有相对低的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债务水平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除以第一大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新 廖冠民 毛世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雷玲 王彪华
本文以高管拥有纪委身份作为高管廉洁的代理变量,选取2011—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考察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廉洁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表现为高管廉洁程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上述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基于经济后果的进一步测试显示,高管廉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大股东掏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文献,同时为高管廉洁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陆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2006年以来的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行为的变迁及后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大股东的减持是近年来大股东减持的显著特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不转让控制权而通过逐渐降低持股比例获得私利,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制度背景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通过减持是否可以获利,获利水平如何,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减持收益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经验证据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第一大股东 减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作平 廖理
本文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大股东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确实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2)第一大股东的产权性质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长期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公司债务期限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会超 潘临 张熙萌
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倾向于从事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来维稳股价,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因而大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可能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从而规避高质量的外部监督,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2)这种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不存在。(3)市场化环境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4)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选择非"四大"后进行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提出了公司代理问题与审计师选择、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对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蔡地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姚惠宇 马丽亚
本文以2005-2008年中国企业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企业集团、金字塔式控制结构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采用行业业绩冲击敏感性方法,以同属于一个集团内公司间的相对控制权为基点,研究控制性大股东利用集团内部市场进行非效率资产转移与配置的可能性与转移路径。结果显示"大股东掏空"行为在中国非常普遍,而且控制性大股东倾向于把资源从拥有较少所有权的底层公司转移到拥有较高所有权的上层公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惠聪
本文以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信息披露 审计委员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鸣 郭思永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财富转移 折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控制 支持行为 侵占行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献中 周昌仕
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竞争优势,但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股东监督并购公司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收购公司总体上没有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但不同类型的并购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司竞争优势与法人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收购前后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收购公司的竞争优势明显。培育非国有股大股东,减少地方政府干预,限制关联并购中的投机性,有助于增强公司竞争优势。
关键词:
收购公司 股权结构 大股东变更 竞争优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高管合谋是大股东掏空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但高管是否愿意和大股东合谋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大股东的控股程度与高管报酬契约。现有关于掏空的研究很少涉及高管合谋与合谋条件。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控股程度较低时对高管控制力度不够,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掏空。当大股东控股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需要高管合谋。为达成合谋,大股东设计的报酬契约削弱了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股权激励使高管成为股东,为抵制合谋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掏空需要高管参与。为此,大股东对报酬契约进行了特殊设计:一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股东控股、报酬契约与合谋掏空——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侵占、公司声誉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治理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大股东掏空——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大股东变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终极现金流量权与债务融资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业绩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占款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机构投资者治理与公司绩效——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