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1)
- 2023(7294)
- 2022(6006)
- 2021(5903)
- 2020(4576)
- 2019(11098)
- 2018(11148)
- 2017(18549)
- 2016(11099)
- 2015(12779)
- 2014(12852)
- 2013(12058)
- 2012(11192)
- 2011(10158)
- 2010(10886)
- 2009(9374)
- 2008(9353)
- 2007(8551)
- 2006(7751)
- 2005(7374)
- 学科
- 济(28004)
- 经济(27964)
- 教育(22917)
- 管理(22354)
- 业(21088)
- 中国(16704)
- 企(14124)
- 企业(14124)
- 理论(12022)
- 教学(10922)
- 学(9394)
- 农(9062)
- 制(8887)
- 财(8097)
- 服务(7892)
- 方法(7888)
- 地方(7586)
- 工作(7479)
- 研究(7143)
- 业经(6981)
- 贸(6733)
- 贸易(6723)
- 易(6506)
- 学法(6231)
- 教学法(6231)
- 发(6222)
- 度(6032)
- 制度(6026)
- 数学(5819)
- 银(5813)
- 机构
- 大学(141315)
- 学院(135167)
- 研究(51673)
- 管理(41535)
- 济(41366)
- 经济(39607)
- 中国(33766)
- 京(33569)
- 理学(33361)
- 教育(33233)
- 理学院(32730)
- 管理学(31819)
- 范(31547)
- 管理学院(31484)
- 师范(31347)
- 科学(29385)
- 江(26406)
- 师范大学(25607)
- 所(25532)
- 中心(22919)
- 北京(22805)
- 财(22491)
- 研究所(22420)
- 技术(22005)
- 职业(21234)
- 州(21003)
- 院(19411)
- 农(17773)
- 省(16401)
- 财经(16008)
- 基金
- 项目(79400)
- 研究(70997)
- 科学(61630)
- 基金(49520)
- 教育(42090)
- 家(41462)
- 国家(40876)
- 社会(38917)
- 社会科(36317)
- 社会科学(36307)
- 编号(34571)
- 科学基金(33629)
- 省(33415)
- 成果(33284)
- 划(29347)
- 课题(27844)
- 年(24426)
- 基金项目(24314)
- 项目编号(20832)
- 重点(19780)
- 资助(19703)
- 规划(19588)
- 性(19042)
- 一(18780)
- 发(18713)
- 研究成果(18277)
- 部(18253)
- 自然(17933)
- 自然科(17480)
- 自然科学(17475)
- 期刊
- 教育(62013)
- 研究(56295)
- 济(55656)
- 经济(55656)
- 中国(49219)
- 财(19023)
- 学报(18839)
- 技术(18343)
- 图书(16632)
- 管理(16394)
- 职业(16214)
- 大学(15828)
- 农(15824)
- 科学(15187)
- 书馆(12585)
- 图书馆(12585)
- 融(11968)
- 金融(11968)
- 学学(11826)
- 技术教育(10912)
- 职业技术(10912)
- 职业技术教育(10912)
- 农业(10436)
- 坛(10385)
- 论坛(10385)
- 生(9243)
- 业经(8481)
- 经济研究(8091)
- 高等(7884)
- 发(7820)
共检索到24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增耀 丁明利
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愿景与目标的重要保障,博士生教育是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最佳渠道。东华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探索实施了“一核心二导师三全程四保障”的“1234”大纺织学科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瞄准博士生教育国际化这一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国内外双导师制,深化科教融合“三全程”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课程、奖助体系、国际交流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四重保障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环境的博士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的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屈廖健 刘宝存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对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结构和培养内容提出了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逐渐专门化、制度化,但面对新的要求仍存在复合人才培养不足、国家和区域覆盖不全、组织与师资队伍结构固化、学科归属不明等问题与挑战。基于现状和问题,可从国家层面、院校层面以及学科知识层面出发,开展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全面布局,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历,全面系统地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慧波 祝蕾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走出去"的多样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代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探索,有效挖掘"走出去"的渠道、拓展"走出去"的路径、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形成"走出去"的合力、增强"走出去"的内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走出去"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缺乏系统顶层设计、缺乏充足稳定经费、缺乏校企协同"走出去"机制等困局,亟待国家政策与经费保障,降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潜在风险,引导高职院校"走出去"有序持续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董衍美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的世纪性伟业。作为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先锋,中国企业正在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同时职业教育也正在为此大战略积极供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强化人才支撑服务"一带一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许多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的成功做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 企业 走出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生 王耀青
基于认知-影响-反应分析范式和企业调研问卷数据并区分企业特征和管理者异质性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投资反应特征及机理。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给出管理者异质性衡量指标后,运用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有更高认知强度和投资意愿反应激励,但风险厌恶型管理者产生了企业认知和投资反应稳定器作用;管理者异质性主要作用于企业面对"一带一路"环境变化的外视反应;投资经验不对企业认知和投资意愿反应构成影响,企业规模不影响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带一路"的企业认知及所受影响间存在正向互动影响,二者联合推动企业做出正向投资反应。分类模型还发现,企业规模对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为正,与抱团式投资、合资或东道国政府签约意愿正相关;国有企业要比非国有企业有更强抱团式投资、合资和并购的意愿;企业反应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但企业可不依赖于认知强度而做出独立的并购、合资、研发、人才招聘等投资和风险防控反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振国 徐秀丽 贾子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对外农业合作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具有地缘空间特征的倡议,"一带一路"推动我国对外农业合作空间格局的演变,引发了学界诸多研究的关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其一,"一带一路""重置"了对外农业合作的空间观,实现由点到线的转变,并推动形成新的空间战略;其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农业合作方式在空间上具有非均衡性,但国内不同区域及省域在该框架下推动农业发展都突出了地域优势这一空间特征的关键作用,并且农业成为我国制定"一带一路"各种规划的重要指标;其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农业合作以周边国家为主、大区域合作为辅,农产品贸易潜力较高,但农业投资环境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一带一路"与对外农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农业合作 空间 文献综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和
构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是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各国间贸易往来,提升沿线各国商贸流通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自营商务平台模式和云物流模式,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种模式进行评价,供应链金融模式、自营商务平台模式和云物流模式的综合得分分别为59.1556、56.3825和63.2654,最后选取了云物流模式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构建的优先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电子商务 新常态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理工科人才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服务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理工科人才走出去和请进来提出了新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继续加强理工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产能合作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产业、企业各个层面的产能合作上已进行了前期的行动探索。在中国全面提升国际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渐成共识,针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目标,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通过校企协同的形式助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星星 吴应辉
“打造中海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是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任务。在海合会国家中,阿联酋和沙特分别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孔子学院分布密度较高但国别差异大,为推动当地中文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华文教育基础薄弱,阿联酋开启设立中国学校的华文教育新模式。中海高级别合作机制、务实合作关系、友好人文交流为中文教育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中文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中文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中文教育区域一体化程度低等现实困境。未来,中海当以“双驱动”“双纽带”为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间交流,采取“支点辐射”的区域发展策略,加大国际中文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推动“职业+中文”教育新范式等路径深化中文教育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宁
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十九大和"一带一路"峰会精神要求,我国高职院校须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在发展自身过程中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开展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我国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品牌。文章从应用技术培训、优势专业辐射、骨干教师援外、技能成才留学、企业出海助力、教育质量保障、科技服务合作等工程方面进行了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俞凌云 马早明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成果显著。"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教育合作是教育合作理念与实践的再度提升,具有包容性、服务性、共营性与虑远性四大特征。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对外教育合作还应坚持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教育援助力度、深化教育全球化实践以及发挥教育外交能力为政策取向。基于对概念内蕴与政策取向的认知,本文借助国内学者区域教育合作的分析框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设计与具体实践,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教育合作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归类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 刘楠
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教育合作有利于两国创新发展的人才保障。哈萨克斯坦以总统奖学金推动人才交流,以广泛合作实现与世界教育接轨,以跨境流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宏观政策对接和多项教育合作协议是中哈两国间的合作基点,孔子学院和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两国人民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大平台,两国将来的教育合作发展方向指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孔子学院功能拓展和跨境合作办学。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教育合作 哈萨克斯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曼丽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契机。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准确定位,从当下发展与长远目标两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规划,既服务于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也助力于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长远目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