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9)
2023(2917)
2022(2462)
2021(2253)
2020(1857)
2019(4023)
2018(4289)
2017(7261)
2016(4344)
2015(5019)
2014(5365)
2013(4922)
2012(4603)
2011(4200)
2010(4343)
2009(4015)
2008(3840)
2007(3599)
2006(3155)
2005(2903)
作者
(14876)
(12498)
(12424)
(11758)
(7746)
(5949)
(5633)
(4973)
(4834)
(4559)
(4312)
(4270)
(4236)
(4145)
(4089)
(3764)
(3721)
(3710)
(3704)
(3499)
(3296)
(3220)
(3148)
(2908)
(2886)
(2874)
(2821)
(2750)
(2709)
(2607)
学科
(11746)
经济(11717)
管理(10934)
(8085)
(6407)
企业(6407)
(5444)
(5400)
(5144)
中国(4850)
(4537)
理论(3755)
(3746)
(3425)
银行(3401)
(3316)
教育(3241)
(3206)
金融(3199)
方法(3167)
地方(3135)
体制(3015)
业经(2834)
农业(2676)
(2389)
制度(2387)
(2362)
数学(2328)
教学(2319)
数学方法(2261)
机构
学院(60552)
大学(59760)
研究(25535)
中国(18467)
(18376)
管理(18277)
科学(18095)
经济(17698)
(17319)
理学(14835)
(14788)
理学院(14606)
管理学(14153)
(14082)
管理学院(14044)
农业(13914)
研究所(13541)
业大(12286)
中心(11118)
(11062)
(10449)
(10197)
技术(10056)
(9552)
北京(8863)
(8643)
(8513)
农业大学(8503)
(8484)
师范(8454)
基金
项目(40997)
科学(29874)
研究(28481)
基金(26678)
(25406)
国家(25174)
科学基金(19354)
(17755)
社会(15380)
(15052)
社会科(14339)
社会科学(14337)
基金项目(13652)
教育(13233)
自然(12991)
自然科(12651)
自然科学(12638)
自然科学基金(12384)
编号(12077)
资助(11156)
成果(10893)
课题(9735)
(9643)
重点(9601)
计划(9278)
科技(9129)
(9004)
(8269)
(8105)
(7793)
期刊
(24360)
经济(24360)
研究(18004)
中国(17772)
(16605)
学报(16434)
科学(12294)
大学(11259)
农业(10956)
教育(10779)
学学(10676)
(8431)
管理(7499)
技术(5709)
(5685)
(5514)
金融(5514)
业大(5050)
(4590)
业经(4408)
农业大学(4311)
科技(3747)
图书(3745)
职业(3729)
财经(3668)
经济研究(3645)
林业(3378)
(3207)
(3150)
论坛(3150)
共检索到100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新喜  敖小平  邓子牛  熊兴耀  
以大红甜橙的实生苗为试材,研究6-BA与IAA的不同浓度组合和Km不同浓度对大红甜橙不同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和IBA的不同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大红甜橙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该体系的最佳条件是:1)以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2)以MS无机盐+100mg/L肌醇+0.2mg/LV-B1+1mg/LV-B6+1mg/L烟酸+3%蔗糖+0.8%琼脂(pH5.8)+3mg/L6-BA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在26℃黑暗条件下培养7d后,转移至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诱导不定芽的分化(40d分化率达90%).以1/2MS+3%蔗糖+0.7%琼脂+2.0mg/LIBA为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40d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玉明  邓子牛  郭琛  焦徕  胡春华  熊兴耀  
为改良柑桔品种,以普通溆浦甜橙(CitrussinensiscvXupu)实生苗上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把chit42基因和phyB基因导入其中.上胚轴经农杆菌工程菌液浸染后,在共培培养基(MS+3mg/LBA)上培养3d,然后分别转移到含有100mg/LKan(卡那霉素,Kanamycin)和500mg/LCef(头孢噻肟霉素,Cefotaxime)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14d后,上胚轴开始分化抗性芽,chit42基因和phyB基因的抗性芽再生率分别为27.8%和35.6%.将抗性芽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30d后用茎尖微芽嫁接成苗.目前,嫁接苗在温室中生长良好,经PCR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丽琼  刘二鲜  王杰  林俊芳  
【目的】建立PEG介导的高效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芽孢遗传转化体系。【方法】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法把表达质粒pAN7-1(含有构巢曲霉gpd-An启动子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和pLg-hph(含香菇gpd-Le启动子和hph基因)转化进银耳芽孢的细胞中;采用夹层法在含50μg·ml-1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初筛银耳芽孢假定转化子,之后转接于潮霉素含量为100μg·ml-1的PDA平板上进行第2次筛选。【结果】PEG4000浓度为25%时介导的银耳芽孢原生质体初转化率最高;pLg-hph假定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hph基因能有效整合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刘迪  贾红梅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洲  尹新明  张德强  卢孟柱  
以‘小黄’菊茎段、叶盘为外植体 ,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激素 6 BA和NAA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黄’菊茎段、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2mg L +NAA 1mg L和MS +6 BA 1mg L +NAA 0 1mg L ;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1mg L ,生根率可达 10 0 % ;4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 ,1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片的分化 ,2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分化小苗的生根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叶  阳淑金  杜新平  董彬  任丽萍  房伟民  陈发棣  蒋甲福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组织培养转化后的叶片,利用GUS化学染色法和RT-PCR进行转化植株鉴定。[结果]菊花‘优香’瞬时表达的转化效率高达76.7%,外源基因(GUS)的表达水平也较理想,尤以第4和第5片完全展开叶(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数)表现最佳。经过34个月的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瞬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新利  陈发棣  陈素梅  
以匍匐型地被菊雨花勋章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影响很大,以MS+1.0 mg.L-16-BA+1.0 mg.L-1NAA的诱导率最高,达91.1%;分化前期一定时间的暗培养可防止愈伤组织褐变,提高再生率。预培养3 d,侵染10 m in,共培养3 d,延迟培养3 d为最优转化体系;乙酰丁香酮导致外植体褐化加速,不利于转化。叶片对潮霉素十分敏感,叶盘再生筛选以6~8 mg.L-1为宜,生根筛选以7 mg.L-1为宜。羧苄青霉素抑菌质量浓度以250~350 mg.L-1为宜。获得的抗性芽部分株系经PCR检测初步证实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琳   纵丹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图5表5参2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敖小平  胡新喜  郭琛  焦徕  邓子牛  熊兴耀  
为建立大红甜橙的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提高转化芽的成株率,以30d龄的大红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实生苗上胚轴为材料,导入rolB基因,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3.0mg/L6-BA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达95%以上.遗传转化时,采用培养基Ⅱ(MS+3mg/L6-BA+200μmol/LAs)+培养基Ⅳ(MT+3mg/L6-BA+50mg/LKan+500mg/LCef)组合的抗性芽诱导最快,诱导率为51%.用微芽嫁接的方法,将抗性芽嫁接到卡里佐枳橙上,成苗良好,已获得19株转rolB基因植株,盆栽在温室中生长良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科友  樊军锋  赵忠  周永学  高建社  
为了优化84 K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84 K杨树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芽和芽苗生根的影响,并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苗频率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84 K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4 K杨叶片最适的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芽苗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 MS+NAA 0.05 mg/L+IBA 0.05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体系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 min,共培养4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明安  郭立  刘华伟  崔鸿文  
番茄 ZF无菌苗出芽后 5~ 7d,子叶切成 0 .5 cm× 0 .5 cm小块 ,下胚轴切成 1cm的小段作为外植体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玉米素 1.0 mg/ L,6 -苄基腺嘌呤 1.0 m g/ L 分别与吲哚乙酸 0 .0 5 ,0 .2 ,0 .5和 1.0 mg/ L配成 7个激素组合 ,经诱芽比较 ,确定 MS+BA1.0 m g/ L+IAA0 .2 mg/ L 为最佳生芽培养基 ,MS添加吲哚乙酸0 .0 ,0 .0 5 ,0 .1和 0 .2 mg/ L 进行生根比较 ,确定 MS+IAA0 .0 5 mg/ L 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卡那霉素 (Kan)临界浓度确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亚飞  阮涛  周彦  王雪峰  吴根土  孙现超  周常勇  青玲  
【目的】对7个柑橘衰退病毒(CTV)株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明确寄主甜橙和柚中CTV强弱毒株系p20的变异水平。【方法】运用RT-PCR、克隆及测序等技术建立CTV p20种群,并借助MEGA6构建单倍型系统发育树,运用软件DNAStar对两种寄主中CTV强弱毒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异水平进行分析,运用DnaSP软件对各种群进行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和中性检验分析。【结果】构建了7个CTV p20种群,由162条序列构成,包含11个单倍型,单个种群有1个或更多单倍型出现。序列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种群的单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明旺  张春芝  黄三文  
【背景】马铃薯是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栽培马铃薯以四倍体为主,但四倍体遗传和薯块繁殖增加了马铃薯改良的难度。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在二倍体水平进行马铃薯的再驯化,将马铃薯驯化成种子繁殖作物。自然界中存在4个二倍体马铃薯原始栽培种,这些二倍体栽培种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它们的遗传转化体系尚未成熟。【目的】建立高效的二倍体栽培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为二倍体马铃薯优良等位基因和分子育种提供工具。【方法】以二倍体栽培种马铃薯(Solanum phureja)CIP 703541为试验材料,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报告基因,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摸索,主要包括:预处理培养时间、诱导再生的激素比例、抗生素浓度以及转化效率。另外,利用同样的激素组合对17份不同基因型的二倍体马铃薯原始栽培种进行了测试,比较各个材料在不同激素浓度条件下的再生效率,筛选出再生效率较高的激素组合进行大量遗传转化;对再生苗进行生根筛选、荧光观察和PCR鉴定,统计阳性植株的概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植株的倍性,以分析再生植株发生染色体加倍的频率。【结果】预处理培养时间为2 d的外植体浸染效率最高。二倍体材料CIP 703541最适合再生出芽的激素配方为2.0 mg·L~(-1)玉米素(zeatin,ZT)﹕0.01 mg·L~(-1)奈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再生阶段抗生素卡那霉素(kanamycin,Kan)的最适筛选浓度为100 mg·L~(-1),生根阶段的最适筛选浓度为50 mg·L~(-1)。通过对不同基因型进行筛选,获得3份再生能力较强的二倍体马铃薯材料(CIP 703308、CIP 703312和CIP 703541)。它们响应的激素配方各不相同,在添加了100 mg·L~(-1)卡那霉素的再生培养基中,3份材料的再生效率分别为45%、40%和52%。通过大规模遗传转化证明,3份材料的转化率分别为2.8%、4.2%和5.3%。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获得的马铃薯阳性植株中四倍体的比例较高,CIP 703308、CIP 703312和CIP 703541的阳性转化植株中二倍体的比例分别为5.26%、10.53%和38.46%。【结论】建立了高效的二倍体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3份再生能力较强的二倍体材料。另外,发现二倍体马铃薯在经过遗传转化之后再生植株中染色体加倍的比例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娟   吴娟   王沛捷   聂虎帅   刘杰   魏巍   马艳红  
为探究马铃薯的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以紫色马铃薯‘华颂66号’无菌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植物沉默载体质粒pBWA(V)KS-miR8019转化马铃薯外植体,测定不同预培养时间、不同激素组合及抗生素对马铃薯愈伤再生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茎段预培养时间为2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2)最适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干粉式培养基+2.0 mg/L 6-BA+1.0 mg/L 2,4-D,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96.7%。最适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干粉式培养基+4.0 mg/L 6-BA+0.1 mg/L NAA+1.0 mg/L GA_3;3)植株再生及生根的抗生素最适筛选浓度为75 mg/L的卡那霉素;4)农杆菌抑制剂的最适浓度为300 mg/L的特美汀,且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阶段都需要加入。综上,通过对农杆菌介导的愈伤再生转化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华颂66号’的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超  王景雪  裴雁曦  杨婷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 6-BA+0.5 mg/L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