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4)
2023(8388)
2022(6673)
2021(6035)
2020(5032)
2019(10880)
2018(10732)
2017(20351)
2016(10545)
2015(11496)
2014(11445)
2013(11704)
2012(10523)
2011(9301)
2010(9683)
2009(9526)
2008(9634)
2007(9049)
2006(8186)
2005(7498)
作者
(30202)
(25931)
(25605)
(23819)
(16179)
(12327)
(11352)
(10024)
(9604)
(9189)
(8704)
(8527)
(8278)
(8010)
(7807)
(7541)
(7497)
(7397)
(7362)
(7318)
(6440)
(6259)
(6232)
(6066)
(5913)
(5738)
(5704)
(5668)
(5183)
(5077)
学科
(77265)
(61014)
企业(61014)
(53458)
经济(53386)
管理(45401)
(45158)
农业(30494)
业经(27243)
方法(19964)
(19243)
(15350)
财务(15348)
财务管理(15340)
技术(15146)
企业财务(14496)
(13316)
数学(13078)
数学方法(13039)
中国(12701)
(12536)
农业经济(10872)
(10846)
(10799)
企业经济(10262)
(10118)
技术管理(9909)
经营(9765)
地方(9115)
(8899)
机构
学院(164970)
大学(153625)
(76199)
经济(75075)
管理(73063)
理学(63067)
理学院(62611)
管理学(62079)
管理学院(61789)
研究(48148)
(43061)
中国(41982)
(33100)
农业(32278)
(30550)
业大(28375)
(26809)
科学(26628)
财经(25967)
中心(23682)
(23468)
(23355)
经济管理(23299)
经济学(21213)
研究所(20607)
(20445)
商学(20266)
商学院(20107)
农业大学(19487)
经济学院(19327)
基金
项目(104648)
科学(85235)
研究(81909)
基金(76907)
(64508)
国家(63690)
科学基金(57469)
社会(55542)
社会科(52334)
社会科学(52320)
(44109)
基金项目(41488)
自然(34508)
编号(34141)
自然科(33770)
自然科学(33760)
教育(33684)
(33246)
自然科学基金(33240)
(31021)
资助(28860)
(26237)
(26223)
成果(25176)
(24468)
(23528)
创新(23522)
(23180)
国家社会(22960)
重点(21935)
期刊
(96674)
经济(96674)
(49252)
研究(44772)
中国(33654)
农业(33235)
管理(29080)
(27975)
业经(24748)
科学(22194)
学报(19173)
(18111)
金融(18111)
(16805)
大学(16553)
学学(16336)
技术(15916)
农业经济(13660)
农村(13474)
(13474)
问题(13092)
财经(12735)
经济研究(12386)
技术经济(11694)
(11029)
世界(10954)
科技(9821)
经济问题(9721)
现代(9280)
商业(9221)
共检索到25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健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关系11亿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安危的关键所在。要在全党全国形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持农业,齐心协力把农业搞上去的热潮,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五中全会还号召,中央和省、地、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各项经济工作都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增加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梅文学  
湖北省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个贫困山区县。全县411个村,“八山—水—分田”,人均只有7分地,但是,全县有大面积的桑园、板栗园及草山草坡等自然资源,能够组织科技力量进行开发,瞄准市场,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  
从单纯种植粮食到供给多样化农产品,再到满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对农业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消费,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展、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为方向的"大农业"思想赋予农业和乡村的各种功能以经济价值,使过去被隐藏的价值能够显化并得以实现。由此,大农业可以成为乡村资本积累的源泉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并让乡村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上的独一无二性彰显无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瑛,牛德林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区域整体概念,振兴农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层面。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东北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兴农富民提供了难得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大区域观的视角提出破除行政区划的界限,发挥各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就可以在分工合作中配置好农业资源,不断增强东北大农业的整体实力,同其他产业一起共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黑龙江省财政厅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规范资金管理,多措并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9万个,合作组织成员达到28.5万户,带动农户120万户。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省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农业产业振兴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保障我国农业安全、食物安全、就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基础支撑条件薄弱、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难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内消费升级,为农业产业振兴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尊重农业产业发展规律,着力推动相关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地生效,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内在发展动力,提高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永堂  
一、加拿大的农业科技计划管理1.加拿大的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加拿大国家科学技术部围绕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从长计议,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科研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冬根  袁晓东  潘庆国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其实质就是要使科技要素与现代物质要素投入替代对增加土地等传统资源投入的依赖,按照多级综合循环利用原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使之成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进而获得预期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以效益来检验和衡量农业发展的标准。为此,必须从战略思想上树立四大观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眉  陈国海  晏培华  周龙海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表现出跨学科跨专业、产学研结合、科技与产业结合等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时代性胜任素质要求,而既有相关研究重显性胜任特征而轻隐性胜任特征。为此,选取广东省某农牧龙头企业的29名农业科技人才作为研究样本,在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展开质性研究,归纳和总结农业科技人才更为深层次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为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遴选和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8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3个层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属于基础性胜任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类于保障性胜任特征,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则为时代性胜任特征。从而可知,农业企业应尤其注重农业科技人才时代性胜任特征培育,在加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其身心素养和崇高品德的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春妍  闫春风  郝楠  焦银珠  钟鹏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涵盖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机、畜牧五大领域的综合性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精良选才,将优秀的科技干部派驻基层,发挥自身科技专长,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辽宁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俊杰  祝文涛  何南君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农业科技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也为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后,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五大路径,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敏  戴嵘  杜建军  
文章基于我国1690个县(市、区)2013—2018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控制内生性、空间效应及更换农业产业集聚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各地区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高水平集聚,以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会昌  
近年来,甘肃省金塔县各金融机构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抢抓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大力挖掘戈壁绿洲农业资源,利用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机遇,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可得性为主线,强力推动戈壁绿洲农业县产业振兴提质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