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2)
- 2023(9265)
- 2022(7800)
- 2021(7021)
- 2020(5852)
- 2019(13021)
- 2018(12642)
- 2017(23874)
- 2016(12267)
- 2015(13388)
- 2014(12548)
- 2013(12299)
- 2012(11387)
- 2011(10204)
- 2010(10212)
- 2009(9190)
- 2008(8705)
- 2007(7694)
- 2006(6707)
- 2005(5774)
- 学科
- 济(52933)
- 经济(52897)
- 业(39097)
- 管理(38558)
- 企(33113)
- 企业(33113)
- 方法(18395)
- 技术(17444)
- 地方(16845)
- 数学(15323)
- 数学方法(15188)
- 中国(14928)
- 农(14542)
- 业经(14459)
- 技术管理(12253)
- 产业(11554)
- 财(10657)
- 农业(10148)
- 制(9265)
- 地方经济(8929)
- 贸(8362)
- 贸易(8353)
- 理论(8097)
- 易(7981)
- 环境(7954)
- 学(7888)
- 融(7878)
- 金融(7876)
- 划(7559)
- 银(7557)
- 机构
- 学院(163409)
- 大学(161165)
- 济(71270)
- 经济(69958)
- 管理(67842)
- 理学(58978)
- 理学院(58308)
- 管理学(57593)
- 管理学院(57245)
- 研究(52786)
- 中国(39567)
- 京(32816)
- 财(30560)
- 科学(30545)
- 中心(25167)
- 江(25140)
- 财经(24313)
- 所(23715)
- 经(22017)
- 范(21989)
- 经济学(21891)
- 师范(21842)
- 业大(21520)
- 研究所(21437)
- 农(21365)
- 州(20656)
- 北京(20230)
- 院(19920)
- 经济学院(19817)
- 商学(18446)
- 基金
- 项目(115323)
- 科学(94103)
- 研究(88952)
- 基金(83629)
- 家(71321)
- 国家(70698)
- 科学基金(63167)
- 社会(59399)
- 社会科(56604)
- 社会科学(56591)
- 省(48080)
- 基金项目(45369)
- 教育(39563)
- 划(38652)
- 自然(38409)
- 自然科(37583)
- 自然科学(37578)
- 自然科学基金(36967)
- 编号(35034)
- 资助(31025)
- 创(30765)
- 创新(27731)
- 发(27278)
- 成果(26940)
- 重点(25422)
- 国家社会(24927)
- 课题(24787)
- 部(24587)
- 制(23182)
- 发展(22846)
共检索到246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盘思桃 林雄 韦文求
研究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及其协同创新效应,探讨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带动作用机理。以广东建设大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广东大科学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广东大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何秀美 朱庆华 沈超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网络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获取"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论文合作数据,利用Vos Viewer和Ucinet构建"2011计划"机构论文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网络在网络结构、机构间合作强度等方面的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 /结论]"2011计划"实施前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表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龙 朱卫未 宋福明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模型,从投入资源配置和产出效率视角对27个江苏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内的科研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心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建议供主管部门、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借鉴,为建立科学规范竞争与退出机制提供参考,使得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卜伟 陈军冰 王钰云
文章采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以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对2017—2020年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探究经费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二建设周期内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内部经费规章制度对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部地区政策环境和实际协同程度对经费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主管部门应从实施分类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经费管理、强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文章不仅客观分析了江苏高校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绩效,而且从不同维度深入探究了经费绩效影响因素,可为其第三周期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莉敏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太森 李新德
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其中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以晋江和莆田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纷纷崛起,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市场格局演化过程中,晋江市逐步发展成为"品牌之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晋江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产品升级和品牌创新,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而这恰恰是国内体育用品制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对加强协同创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科技自主创新,从内容上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组织形式看,则包括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协同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琼瑜 李武武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入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理论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进行特征分析,基于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动力因素的角度以及企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对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CAS理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银伟
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制于金融排斥的现实,产业集群的融资约束一直存在,阻碍协同创新的实施。因此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应当与融资创新耦合才能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能的发挥。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是由商业银行信贷、小额信贷、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必须体现充分的包容性,以满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金融包容 耦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威 陈彦亮 丛永强 李军岩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由于能够便利地获取外部资源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理、路径,推动我国地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以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带动该地区整个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升级,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体育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胡强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传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传导要素和风险传导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机制;同时,依托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过程,从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和制度协同三方面进行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风险传导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志达 华菊翠 李学伟
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基于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带动辽宁省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现状,结合辽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实需求,建构辽宁高校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总结提升辽宁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以期更好实现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合作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学科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王云云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系统,深入剖析在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动因、影响因素和类型,探究在不同竞合关系类型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方式的选择,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竞合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灵玥 彭华涛
城市群协同创新受城市密度、产业布局等限制,形成了"中心-外围"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通过虹吸效应或涓滴效应对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2—2016年五大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指标及数据,分别构建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创新发展水平虹吸及涓滴效应的测量模型,对城市群协同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涓滴效应逐渐显现,且不断加强,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创新发展,珠三角、长中游、川渝城市群协同创新以虹吸效应为主,减缓了周边城市创新发展的速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