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9)
- 2023(5349)
- 2022(4254)
- 2021(3892)
- 2020(3172)
- 2019(7137)
- 2018(7029)
- 2017(12163)
- 2016(6836)
- 2015(7739)
- 2014(8066)
- 2013(7509)
- 2012(7087)
- 2011(6578)
- 2010(6708)
- 2009(6153)
- 2008(5936)
- 2007(5684)
- 2006(5098)
- 2005(4400)
- 学科
- 济(22158)
- 经济(22125)
- 管理(18341)
- 业(13208)
- 企(10481)
- 企业(10481)
- 中国(9977)
- 农(8243)
- 地方(7380)
- 制(7042)
- 学(6752)
- 体(6057)
- 业经(5961)
- 财(5958)
- 教育(5843)
- 理论(5831)
- 方法(5599)
- 农业(5170)
- 银(4880)
- 银行(4857)
- 融(4817)
- 金融(4810)
- 和(4765)
- 行(4730)
- 数学(4026)
- 数学方法(3959)
- 教学(3830)
- 发(3782)
- 环境(3772)
- 工作(3688)
- 机构
- 学院(91452)
- 大学(91407)
- 研究(35581)
- 管理(31577)
- 济(31111)
- 经济(30092)
- 中国(26554)
- 理学(25628)
- 理学院(25235)
- 管理学(24645)
- 管理学院(24474)
- 科学(22881)
- 京(21207)
- 农(18505)
- 所(18003)
- 中心(16621)
- 江(16554)
- 财(16298)
- 研究所(16211)
- 业大(14750)
- 范(14596)
- 师范(14397)
- 农业(14353)
- 技术(13617)
- 北京(13504)
- 院(13405)
- 州(12871)
- 省(12826)
- 财经(11570)
- 师范大学(11323)
- 基金
- 项目(60458)
- 研究(46994)
- 科学(46640)
- 基金(40430)
- 家(35990)
- 国家(35637)
- 科学基金(29493)
- 社会(27462)
- 社会科(25695)
- 社会科学(25689)
- 省(25239)
- 教育(22532)
- 划(21306)
- 基金项目(20979)
- 编号(20674)
- 成果(18403)
- 自然(18126)
- 自然科(17690)
- 自然科学(17682)
- 自然科学基金(17344)
- 课题(15918)
- 资助(15790)
- 重点(14114)
- 发(13448)
- 年(13052)
- 部(12708)
- 创(12503)
- 项目编号(12307)
- 体(12000)
- 创新(11721)
共检索到156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馨旖 黄振羽
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参与的视角,回顾与分析了中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五个阶段的参与主体特征,即"两弹一星"工程时期的专门委员小组领导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的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十一五"规划起始的依托大学建设、十八大以来的央地共建和当前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这五个发展阶段彰显了大科学装置建设在国家战略转变下的参与主体演化路径,而演化的动力在于国家能力提升、建设目标多元化和建设方式市场化。参与主体的演化反映了国家与多元主体的合作演变,这给基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公共管理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振羽
大科学装置在中国一直被默认为公共品,在简单套用现有公共品理论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大科学装置具有很强的私人品性质,这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和张力。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回顾,提出一个修正的公共品界定方式,认为"非竞争属性"和"非排他手段"是物品得以转变为公共品的主要依据。基于这个修正的界定方式指出,"知识生产和扩散"是大科学装置的"非竞争属性",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和灵活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实现大科学装置"非竞争属性"的"非排他手段"。最后,在这个视角下,分析美国和中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及运营上的区别,并提出相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燕 杜鹏辉
大科学装置具备重大科学意义、国家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界对大科学装置的关注与日俱增。基于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对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筛选和编码,并展开系统分析和内容分析,对国内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进行系统全面梳理,把握整体研究脉络的同时,挖掘其研究特点。已有研究达成若干共识:大科学装置通过适应环境变化实现长期生存,对大科学装置的评估需要采用多维度、多手段的框架体系,大科学装置具有显著的科学效应和经济社会影响,但资源开放共享仍有不足。进一步对研究特征、演进逻辑和理论联系进行探讨发现,政府、高校与企业等主体间关系,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率水平评估以及如何选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与运营模式从而提升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政府角色及边界是大科学装置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产出评价和资源共享乃至各种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均由其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玲玲 王蝶 张利斌
大科学装置对解释、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推进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符合科学逻辑的学科布局与团队建设提升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不仅对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大科学装置以及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的综合科学中心的未来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探究了跨学科性(学科均衡性)与团队合作特性(团队异质性)对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影响,并基于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成果展示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学科布局的均衡性与多样性,对挖掘公共实验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科研潜力具有积极作用,对专用研究型大科学装置的积极作用弱于公共实验平台型装置;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研活动的团队,科学家及其组织背景的异质性越强,科研产出的影响力越大。此外,基于实证结论,本文从学科布局、资源利用、人才集聚、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良好发挥。
关键词:
大科学装置 跨学科性 团队合作 科学效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玲玲 黄思婷 张莹利 胡国峰 张秋柳
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理论,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理论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科学装置自身特点,提出以产业升级潜力、地域发展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三大维度为基础的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筛选模型。通过建立三维度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判断。再以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例,运用模型筛选出适合东莞市与散裂中子源发展的主导产业与行业,为东莞市后续资金投向与产业化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凡
<正>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将其视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争之地。~(1)因此,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大科学装置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于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推动作用,触发形成新质生产力,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郭世杰 王学昭 韩涛 魏韧 董璐 李宜展 李泽霞
为揭示大科学装置的潜在应用方向,综合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共现聚类技术和文献耦合原理,分别从3类数据源(实验研究提案、科学成果、成果施引文献)入手,提出在3个层次(设想应用情况、实际应用情况、扩展应用情况)上对大科学装置的应用主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大科学装置"预期-实际-扩展应用"链式分析模型,并以日本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Pring-8紧凑型自由电子激光"(SACLA)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潜在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振羽
大科学装置的"高密度科技创新资源聚合体"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大科学装置布局过于分散,并且,中国大科学装置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与当前以"城市群""湾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不符。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探索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湾区城市群合作的大科学装置投资和管理模式,基于大科学装置整合多项国家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基于大科学装置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的可选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帅 孙鑫琴 赵蕊 时省
大科学装置是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平台,兼具显著的科学效益与经济效益。已有文献着重于探讨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而对大科学装置的产业溢出效应、溢出机制及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分析。本文基于知识溢出理论与TOE框架,以160家典型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开展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组织和环境中的任一单一条件均无法构成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效应的必要条件;(2)存在“组织-环境”双重驱动型和“环境”单向驱动型两种驱动模式;(3)从要素替代关系看,知识产权保护度和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提升产业溢出效应上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为强化大科学装置产业溢出效应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谢伟 李瑞 沈发治
为使石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够动手操作,开发出一套校内工厂化的现代石油化工生产实体仿真实训装置。该装置配有真实的动设备、仿真测控系统、DCS仿真软件、Matrix知识点系统(二维码扫描)和操作评价管理系统,其工艺流程体现了现代石油化工真实生产过程。该装置以水或空气代替真实物料,以发光发烟等特效技术模拟化工厂事故。该实训装置虚实结合,为参加实训的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生产场景,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
石油化工 实体仿真 实训基地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盘思桃 林雄 韦文求
研究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及其协同创新效应,探讨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带动作用机理。以广东建设大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广东大科学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广东大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玲 付赛际 张秋柳 江若然
国家科技管理体制顺畅与否关乎一国科技发展命脉,依托大科学装置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在宏观上受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管控,是一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以美日英三国科技管理体制为例,探讨了多元分散型、高度集中型和分散与集中相协调型的科技管理体制特点,通过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设施中心、英国哈威尔科技创新园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以及中子科学城自身特点,提出了中子科学城管控模式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峰 刘月 王琳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当下的环境治理逐步形成多主体治理模式。本文将环境治理中的四个主要相关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众”置于统一框架下,建立了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参数变化对博弈系统不同主体稳定策略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四方演化博弈系统的16个纯策略均衡点中,共有8个条件稳定点,其余8个均衡点在任何条件下都不稳定。其中8个条件稳定点代表着我国环境治理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可能呈现的策略均衡,策略集中某策略的相对净收益决定了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2)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发现,增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消极执行的处罚、增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增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消极执行的追加处罚不仅能够提升地方政府的环保执法力度,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提高环境规制标准、增大对企业非法排污的处罚,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策略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可以使系统更快向“中央政府不严格监管、地方政府积极执行、企业合法排污、公众不举报”的理想稳定状态演化,但提高环境规制标准的效果会略优于加大对企业处罚。地方政府增大企业治污补贴短期内可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过高的企业治污补贴将不利于博弈系统达到理想稳定状态,是一种非长效的环境治理模式。提高公众举报奖励可以促使企业合法排污,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实现博弈系统的理想稳定状态。最后,分别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众角度提出了环境治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四方博弈 数值仿真 演化博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颖 刘贻新 张光宇 朱怀念
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利用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新型研发机构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策略的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多元主体收益支付矩阵,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和雅可比矩阵,得到模型局部均衡点,从而得出随着时间变化参与各方最终的策略选择,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验证博弈系统策略演化趋势,同时梳理合作创新下新型研发机构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合作模式、企业需求和政策环境等角度,提出实现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玲 赵道真 张秋柳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具有特殊性和稀缺性。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通过借鉴英国哈维尔创新科技园区实地调研一手资料、关键人物访谈及日本J-PARC、上海光源等国内外典型散裂中子源、光源相关产业化标杆的成功经验,提出4种产业化模式:大学-企业合作、企业自主转化、装置自主转化及大学自主转化。分析4种产业化模式的适用条件及优劣势,结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所在地东莞及其周边实际情况,发现大学-企业合作模式更符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未来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科学装置 产业化模式 散裂中子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