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
- 2023(1537)
- 2022(1201)
- 2021(1031)
- 2020(873)
- 2019(1782)
- 2018(1790)
- 2017(3030)
- 2016(1512)
- 2015(1795)
- 2014(1846)
- 2013(1834)
- 2012(1749)
- 2011(1547)
- 2010(1559)
- 2009(1317)
- 2008(1291)
- 2007(1286)
- 2006(1113)
- 2005(1032)
- 学科
- 业(10550)
- 技术(10176)
- 企(9141)
- 企业(9141)
- 管理(8585)
- 济(7617)
- 经济(7616)
- 技术管理(5556)
- 方法(3706)
- 数学(3238)
- 数学方法(3222)
- 新技术(2720)
- 高新(2715)
- 高新技术(2715)
- 农(2000)
- 学(1941)
- 农业(1713)
- 业经(1696)
- 中国(1620)
- 贸(1509)
- 贸易(1509)
- 易(1497)
- 产业(1377)
- 环境(1301)
- 教学(1291)
- 理论(1260)
- 技术经济(1250)
- 信息(1228)
- 出(1188)
- 划(1099)
- 机构
- 学院(27431)
- 大学(27019)
- 济(11845)
- 经济(11617)
- 管理(11365)
- 研究(9870)
- 理学(9797)
- 理学院(9725)
- 管理学(9606)
- 管理学院(9552)
- 科学(6649)
- 中国(6428)
- 京(5816)
- 技术(5525)
- 农(5511)
- 所(5426)
- 业大(5101)
- 研究所(5040)
- 江(4510)
- 农业(4466)
- 中心(4453)
- 院(3602)
- 北京(3576)
- 科技(3498)
- 经济学(3434)
- 财(3407)
- 经济管理(3353)
- 省(3309)
- 州(3308)
- 经济学院(3151)
共检索到40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戴贤君 邵庆均 徐旭江 刘秋伟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关键词:
匙吻鲟 孵化 培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牛雪莹 任志明 吴佳颖 母昌考 王春琳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离体孵化 孵化率 幼体活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秋白 金善勉 吴小波 张燕萍 杨发群 吴华东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 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 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强光2 000 lx以上或长期弱光250 lx以下环境中孵化率较低。光照度在250~1 500 lx范围随光照加强孵化率提高。光照度在1 500 lx左右获得较佳孵化率。
关键词:
黄鳝 受精卵 水深 光照 孵化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司亚东 姚卫建 李文祥 陈英鸿 张帆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关键词:
乌鳢 繁殖 人工孵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戈志强 朱江 朱玉芳 沈其璋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大银鱼受精卵孵化率有较大差异。黑暗、弱光照有利于受精卵孵化 ,长光照不利于大银鱼卵的孵化。在一定范围内 ,大银鱼孵化所需时间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 ,孵化时间短 ;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大银鱼的孵化率 ,甚至使受精卵不能孵化
关键词:
大银鱼 孵化率 光照 温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32℃,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4.3%~91%),温度高于34℃和低于22℃时,孵化率较低。温度与培育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函数关系为y=0.3607x2-26.836x+553.5,R2=0.97...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琳 于业绍 陆平 杨世俊
本文报道了青蛤受精卵密度对孵化的影响和青蛤幼虫培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受精卵密度在26个/ml、30个/ml、38个/ml、44个/ml、53个/ml时,孵化率在87.8~89.9%之间;受精卵密度为53个/ml时,幼虫畸形率较高。实验发现,幼虫的培养密度应控制在6~11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关键词:
青蛤 密度 孵化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斌 黄勇 郭旭升 龚睿
研究了黄缘闭壳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孵化积温。结果显示:在孵化床平均温度为29.3℃、28.7℃时,受精卵在常温与控温条件下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76.7 d、75.8 d,孵化率为84.9%与92.5%,孵化积温分别为47491.2~57741.1℃.h、45460.8~56088.0℃.h,最短孵化期为66 d,最长孵化期为82 d,常温孵化比控温孵化的平均孵化积温高1803.8℃.h,孵化率低7.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成为为 杨焕超 张辉 刘志刚 周琼 危起伟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的孵化率,其中,24 h黑暗组的孵化率为(63.75±3.31)%,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24 h弱光组的孵化率为(82.08±2.6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各个试验组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死亡率高度一致,死亡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细胞期-囊胚早期和孵化期。从孵出时间来看,24 h黑暗组和24 h弱光组的孵出时间略早于其他2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历时23.5 d(24 h黑暗)、25.5 d(12 h黑暗∶12 h强光)、25.5 d(24 h强光)和24.5 d(24 h弱光)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鉴毅 肖汉兵 杨焱清 林锡芝
本文通过连续9年观察中国大鲵成熟精子,连续10年观察中国大鲵成熟卵子的形态后加以概括描述。正常精子呈尖椒状,全长约190μm,头部约占全长的25%,头尾部之间无明显颈部。中国大鲵产出的卵为念珠状长链型带形卵,卵球含三层膜,卵有单胞卵也有多胞卵,卵的形态多样。受精卵孵化过程吸水增大,第五天吸足平衡,吸水率达185%;胶带也吸水增大,第四天基本吸足,吸水率达150%。
关键词:
中国大鲵,精子,卵子,形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志华 王志远 金宪 郭维士 马旭洲 于科 付增才 杨凤华 董宏伟
1993年和1994年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二次从加拿大移植大眼狮鲈发眼鱼卵,经室内孵化培育出鱼苗,在池塘中进行鱼苗、鱼种、成鱼养殖。鱼苗培育35天,体长平均达5.2cm,成活率分别是75.8%和17.9%,鱼种培育套养方式成功,亩套养100-150尾,经3个月的养殖,体重可达50-100克,成鱼养殖,亩套养20-40尾,经5个月的培育体重可达300-475克,2龄鱼体重达670-1020克,单产5-10千克。
关键词:
大眼狮鲈 鱼苗 鱼种 成鱼 池塘养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