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9)
2023(10827)
2022(9676)
2021(9171)
2020(7759)
2019(17780)
2018(17738)
2017(34261)
2016(19022)
2015(21111)
2014(21098)
2013(20985)
2012(19098)
2011(17202)
2010(16841)
2009(15262)
2008(14672)
2007(12674)
2006(10716)
2005(9207)
作者
(56387)
(46968)
(46511)
(44420)
(29959)
(22733)
(21157)
(18476)
(17742)
(16763)
(16013)
(15761)
(14932)
(14712)
(14600)
(14412)
(14393)
(14041)
(13442)
(13332)
(11873)
(11404)
(11382)
(10625)
(10549)
(10543)
(10513)
(10245)
(9664)
(9436)
学科
(69466)
经济(69389)
管理(52372)
(49684)
(41880)
企业(41880)
方法(34651)
数学(29942)
数学方法(29597)
(18403)
(17861)
(17743)
中国(17033)
业经(15306)
地方(13553)
理论(12381)
(11981)
(11930)
农业(11924)
(11917)
贸易(11913)
财务(11871)
财务管理(11853)
技术(11670)
(11614)
(11571)
企业财务(11245)
环境(10717)
(10322)
金融(10318)
机构
大学(266190)
学院(263518)
管理(103716)
(96089)
经济(93796)
理学(91007)
理学院(89918)
研究(89045)
管理学(88196)
管理学院(87735)
中国(62760)
科学(60244)
(56557)
(49569)
(46398)
业大(45153)
(43252)
研究所(42942)
中心(39657)
农业(39621)
(36995)
财经(35702)
北京(35184)
(34363)
师范(33930)
(32597)
(32498)
(30630)
技术(29043)
经济学(27849)
基金
项目(190877)
科学(147603)
基金(137561)
研究(133671)
(122455)
国家(121472)
科学基金(102623)
社会(81424)
社会科(77035)
社会科学(77015)
(75588)
基金项目(73974)
自然(70086)
自然科(68436)
自然科学(68414)
自然科学基金(67179)
(64119)
教育(60761)
资助(57025)
编号(53536)
成果(43261)
重点(42736)
(41108)
(39746)
(39641)
科研(37400)
计划(37165)
创新(36992)
课题(36948)
大学(34763)
期刊
(99848)
经济(99848)
研究(72702)
学报(51462)
中国(45858)
(44774)
科学(44089)
大学(37047)
管理(36360)
学学(35208)
(31653)
农业(31506)
教育(27676)
技术(20796)
(19433)
金融(19433)
财经(16878)
业经(16592)
(15976)
经济研究(15768)
图书(14443)
科技(14274)
(14190)
业大(14006)
(13728)
理论(13414)
问题(13043)
实践(12590)
(12590)
林业(12096)
共检索到36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徐家炳  严红  李明远  
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对大白菜苗期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抗病亲本和两个感病亲本抗性差异显著;两个抗病亲本杂交的F1仍表现抗病,两个感病亲本的F1仍表现感病,一个抗病亲本和一个感病亲本杂交的F1表现中间偏抗类型,F1的抗性和中亲值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为部分显性,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呈现核遗传,细胞质作用不显著。一般配合力的F值极显著,而特殊配合力F值不显著,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遗传力为64.45%,狭义遗传力为61.9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张斌  闻凤英  刘晓晖  王超楠  李梅  黄志银  
为探究根肿病抗病遗传规律,采用根肿病抗性差异的材料G57和G70,构建了包含50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通过对父母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人工接种表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为进一步定位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利用678个分子标记对双亲、F1及F2群体进行了筛选验证,初步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KBRH129J18和TCR02-F。并基于2个连锁标记,开发设计了更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最终获得与抗病基因连锁的5对SSR分子标记,分别为Bra0345-1、Bra02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学君  李润双  凌宏通  吴蔼民  王金生  张斌  丘玉秀  宋连玖  王玉龙  
对66个大白菜品种苗期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细菌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别;同一品种幼苗对侵入侵染的抗性与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间没有相关性。幼苗期的组织含菌量与成株的田间软腐病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了大白菜对软腐病苗期抗性的鉴定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孙厚俊  陈晓宇  邢继英  谢逸萍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选用桔红心、黄心和白心大白菜的纯系材料配制成桔红心×白心、黄心×白心和白心×白心 (亲本之一 ,花也为白色 )的F1,F2 ,BC1和BC2 ,研究大白菜球色、花色的遗传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大白菜的桔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对黄色花的遗传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球色为桔红色对白色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 ,而球色为黄色对白色表现为数量遗传的特点。另外 ,桔红色花和球色完全连锁 ,即花色为桔红色的其球色也为桔红色 ,且两者的遗传规律也一样。白、黄二球色与花色不存在相关性 ,因此 ,在配制桔红心的F1时 ,双亲必须都是桔红心材料 ,在配制黄心的F1时 ,双亲也必须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斐  李式军  奥岩松  陈广福  
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莹  柳李旺  谢学文  孟霖  刘博  王晓武  李宝聚  武剑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强  张志刚  赵智中  刘栓桃  裴玉贺  刘贤娴  徐文玲  任瑛  宋希云  李巧云  
为了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并筛选相关的分子标记,分别以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和感TuMV的自交系材料06-247为亲本,构建其BC1群体,运用摩擦接种法以TuMV的C4株系对上述群体进行接种,同时采用生物学观察法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BSA法筛选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组合中,TuMV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筛选出与该基因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rID90143(4.2 cM)、BrSSR4068(4.2 cM)和BrID10645(10.1 cM),为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云  张志刚  刘栓桃  卢金东  赵智中  
为了明确不同感病亲本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影响,以大白菜抗TuMV的国家级抗源材料8407和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为亲本之一,分别与2个感病材料冠291和06-247构建F1杂交组合,并制备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Tu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8407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表现为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表现为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73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TuMV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一个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克钧  朱月林  侯喜林  张蜀宁  曹寿椿  
选取84份经芜菁花叶病毒(TuMV)、霜霉病菌[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icae(Berk)Sac.]单抗鉴定后筛选出的自交系,于1992~1993年对其进行上述3种病害苗期人工诱发接种多抗性联合鉴定,获得21份三抗材料。经鉴定,确认为三抗抗源材料。探讨了多抗性联合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叶烁  郝玲玉  张杰  张鲁刚  
【目的】探讨鉴定大白菜菌核病抗病性的简易方法,为大白菜抗菌核病育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白菜菌核病样病原菌为接种体,选用抗病品种15S261和15S94、耐病品种14S474和14S265及感病品种14S406、15S64和17S20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活体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离体叶片的接种时期、发病温度、接种部位及活体幼苗的接种时期、接种量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89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大白菜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苗龄为4叶期,最适宜接种部位为叶片正面,最佳发病温度为25℃;活体幼苗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量为直径5 mm的菌丝琼脂块,最适接种苗龄为3叶期。在89份被鉴定的大白菜种质材料中,23份材料表现抗病,38份材料表现耐病,21份材料表现感病,7份材料表现高感。【结论】离体和活体菌丝琼脂块接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大白菜的抗病性,其中离体菌丝琼脂块法更经济适用;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抗病和耐病材料,可用于抗(耐)菌核病品种的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刘晓晖  赵冰  宋连久  罗智敏  
以现蕾期和抽薹期为指标,对98份有代表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抽薹性进行了2年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材料从播种到现蕾的时间为101~112 d,占73.8%,超过116 d现蕾的材料仅占8.7%;从播种到抽薹的时间为105~116 d,占75.1%,超过120 d抽薹的材料仅占10.1%,青麻叶类型晚抽薹材料所占比率更低。对3组不同抽薹性材料组合后代DH系群体抽薹期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抽薹期相近的双亲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集中,双亲抽薹期相差较远的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分散。比早抽薹亲本抽薹早的后代DH系普遍存在,但比晚抽薹亲本抽薹晚的后代DH系极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希辉  于拴仓  苏同兵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为寻找与TuMV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选用高抗病毒病大白菜自交系91-112和高感病毒病自交系T12-19以及由二者为双亲构建的包含100个株系的DH群体为材料,通过SSR和InDel标记的遗传分析,在A09上定位了一个新的与大白菜苗期Tu MV-C4抗性相关的主效QTL位点BrTu A09。在此基础上,针对该QTL位点所在的标记区间,根据作图群体双亲的重测序结果,设计合成27对引物,其中11个In Del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且条带单一、扩增稳定;连锁分析发现,11个InDel标记均被定位在A09连锁群上BrTu A09的置信区间。利用BC1群体进行标记验证发现,这些标记对高抗单株选择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顺华  郑晓鹰  徐家炳  余阳俊  
采用RAPD技术对64份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OPE,OPF,OPG和OPH 4套共80条引物中选出了16个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析供试材料,结果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7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平均为72%。由RAPD分析结果可初步得出芜菁、小白菜和大白菜的特征谱带,这些特征谱带可分别作为这3个亚种的RAPD标记,据此可鉴定这3个亚种。将扩增出来的72条多态性片断进行统计,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取相似距离0.721为阈值,将大白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而小白菜(66号,苏州青)和芜菁(67号)各成一类,共8个类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刘晓晖  王玉龙  宋连久  赵冰  
以稳定遗传的青麻叶类型大白菜甲型两用系2个、乙型可育株系4个及可育品系26个为材料,经过杂交、自交、测交及育性鉴定等手段,对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进行了验证,并对青麻叶类型材料的育性基因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在经过多代纯化的青麻叶材料中,基因型为ms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65 4%,基因型为Msf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小,为7 7%,基因型为MsfMsf的材料所占比例居中,为26 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