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5)
- 2023(9960)
- 2022(8879)
- 2021(8394)
- 2020(6958)
- 2019(16120)
- 2018(16073)
- 2017(31183)
- 2016(17048)
- 2015(19146)
- 2014(19052)
- 2013(18959)
- 2012(17199)
- 2011(15553)
- 2010(15127)
- 2009(13649)
- 2008(13099)
- 2007(11166)
- 2006(9503)
- 2005(8033)
- 学科
- 济(65431)
- 经济(65362)
- 管理(47765)
- 业(45318)
- 企(38076)
- 企业(38076)
- 方法(33365)
- 数学(28929)
- 数学方法(28584)
- 农(16921)
- 学(16623)
- 中国(15803)
- 财(15693)
- 业经(14471)
- 地方(13112)
- 贸(11541)
- 贸易(11537)
- 理论(11443)
- 农业(11362)
- 易(11181)
- 和(10947)
- 技术(10930)
- 环境(10757)
- 务(10161)
- 财务(10103)
- 财务管理(10087)
- 制(10024)
- 企业财务(9561)
- 划(9445)
- 教育(8973)
- 机构
- 大学(242007)
- 学院(239346)
- 管理(98122)
- 济(90056)
- 经济(88028)
- 理学(86495)
- 理学院(85566)
- 管理学(83976)
- 管理学院(83569)
- 研究(79247)
- 中国(55270)
- 科学(53010)
- 京(51250)
- 农(42322)
- 所(40536)
- 业大(40236)
- 财(39314)
- 研究所(37670)
- 中心(35100)
- 农业(33606)
- 江(33113)
- 财经(32836)
- 北京(31932)
- 范(31146)
- 师范(30829)
- 经(29956)
- 院(29136)
- 州(27200)
- 经济学(26366)
- 技术(25644)
- 基金
- 项目(175696)
- 科学(136895)
- 基金(127208)
- 研究(124645)
- 家(112412)
- 国家(111513)
- 科学基金(95150)
- 社会(76742)
- 社会科(72692)
- 社会科学(72674)
- 省(69240)
- 基金项目(68634)
- 自然(64390)
- 自然科(62899)
- 自然科学(62883)
- 自然科学基金(61735)
- 划(58377)
- 教育(56625)
- 资助(52731)
- 编号(50206)
- 成果(39787)
- 重点(38911)
- 部(38136)
- 发(36570)
- 创(36509)
- 课题(34171)
- 科研(34072)
- 创新(33987)
- 计划(33107)
- 大学(32217)
共检索到328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为进一步将小白菜、芜菁的优良晚抽薹特性转育到大白菜材料中,同时为转育遗传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大白菜、小白菜、芜菁间的晚抽薹遗传效应进行研究。以4组晚抽薹与易抽薹的材料的对应亲本(YH和BY;FMS和BY;WS和BY;MM和BY)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试材分别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大白菜(YH)、小白菜(FMS和WS)、芜菁(MM)的晚抽薹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早抽薹呈显性,其中WS的晚抽薹显性效应值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可望在晚抽薹育种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白菜 小白菜 芜菁 抽薹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斐 李式军 奥岩松 陈广福
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关键词:
大白菜 抽薹期 遗传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刘晓晖 赵冰 宋连久 罗智敏
以现蕾期和抽薹期为指标,对98份有代表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抽薹性进行了2年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材料从播种到现蕾的时间为101~112 d,占73.8%,超过116 d现蕾的材料仅占8.7%;从播种到抽薹的时间为105~116 d,占75.1%,超过120 d抽薹的材料仅占10.1%,青麻叶类型晚抽薹材料所占比率更低。对3组不同抽薹性材料组合后代DH系群体抽薹期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抽薹期相近的双亲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集中,双亲抽薹期相差较远的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分散。比早抽薹亲本抽薹早的后代DH系普遍存在,但比晚抽薹亲本抽薹晚的后代DH系极少。
关键词:
大白菜 现蕾期 抽薹期 DH系 遗传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徐小谢 徐家炳
采用0,15,20,25,30d5种不同春化处理天数对5份大白菜和5份小白菜抽薹和开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大白菜而言,冬性强的和较强的材料(B,D,E),春化时间以20d为宜,冬性弱的材料(A,C)以15d为佳,冬性强的材料初花天数为50d左右,冬性弱的材料为37d。对小白菜而言,春化天数以15d为佳,冬性强的材料初花天数为46d,其他为38d左右。春化天数长,开花略早,但差异不显著。在试验中,小白菜除J的冬性较强外,其他各材料冬性相差不大,不易分开,这可能与小白菜现蕾和开花需一定光照有关。可见小白菜在春化天数满足条件下,光照才是影响现蕾和开花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大白菜 小白菜 现蕾 开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强 张志刚 赵智中 刘栓桃 裴玉贺 刘贤娴 徐文玲 任瑛 宋希云 李巧云
为了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并筛选相关的分子标记,分别以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和感TuMV的自交系材料06-247为亲本,构建其BC1群体,运用摩擦接种法以TuMV的C4株系对上述群体进行接种,同时采用生物学观察法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BSA法筛选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组合中,TuMV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筛选出与该基因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rID90143(4.2 cM)、BrSSR4068(4.2 cM)和BrID10645(10.1 cM),为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白菜 TuMV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云 张志刚 刘栓桃 卢金东 赵智中
为了明确不同感病亲本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影响,以大白菜抗TuMV的国家级抗源材料8407和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为亲本之一,分别与2个感病材料冠291和06-247构建F1杂交组合,并制备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Tu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8407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表现为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表现为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73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TuMV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一个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
关键词:
大白菜 芜菁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贵聚 赵泓 郭仰东 刘凡
为丰富大白菜的抗病基因类型,特别是培育根肿病抗性种质,以品质优良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pekinensis)自交系为母本,具有黑腐、根肿病抗性的野生黑芥(B.nigra)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13株杂种植株。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3种方法对杂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杂种的花粉活力及其育性。结果表明:杂种表型介于白菜和黑芥双亲之间,SRAP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杂种在DNA水平上更趋向于白菜母本。F1雄蕊发育不好,花粉育性低,13株杂种中,仅获得杂种H4的回交后代。杂种H4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超过18条,约48%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6条,超过了预期杂种...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大白菜 黑芥 杂种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焕焕 靳颖玲 张明科 张鲁刚 惠麦侠
为了研究大白菜中是否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以14S116为母本,14S443、14S375、14S120、14S502、14S393、14S536为父本,配置杂交种;以14S193为母本,14S443、14S125、14S116、14S375、14S531为父本,配置杂交种;以92S24A为母本,8407、72M、DA T511、DA164-2-1、14S126、14S375、山东4号、芥菜、DA秦3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测定杂交当代角果的果荚长、果荚宽、果喙长、种子形状、单荚种子数以及千粒质量,获得中亲优势、杂种优势和父本效应。另外,JY3与JY4、JY5与JY6、JY19与JY20、Bre与夏...
关键词:
大白菜 果实 种子 花粉直感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选用桔红心、黄心和白心大白菜的纯系材料配制成桔红心×白心、黄心×白心和白心×白心 (亲本之一 ,花也为白色 )的F1,F2 ,BC1和BC2 ,研究大白菜球色、花色的遗传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大白菜的桔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对黄色花的遗传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球色为桔红色对白色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 ,而球色为黄色对白色表现为数量遗传的特点。另外 ,桔红色花和球色完全连锁 ,即花色为桔红色的其球色也为桔红色 ,且两者的遗传规律也一样。白、黄二球色与花色不存在相关性 ,因此 ,在配制桔红心的F1时 ,双亲必须都是桔红心材料 ,在配制黄心的F1时 ,双亲也必须是...
关键词:
大白菜 球色 花色 遗传规律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鸣庆 李岩 蒋涛 西尾刚
植物的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最先在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上,以后又在烟草、矮牵牛、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试验成功。八十年代初,在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油莱(Brassica napus L.)上获得突破,后相继在该属的埃塞俄比亚芥菜(B.carinata)、黑芥(B.nigra)、大白菜(B.campestris spp.pekinensis)和结球甘蓝(B.oleracea spp.capitata)上获得成功。在植物育种应用方面,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较花药培养表现了更大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以更高的效率获得单倍体来缩短常规育种周期,而且还可以比较方便地用于诱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云 冯辉
对芸薹属芸薹种不同亚种间大白菜福田50双单倍体纯系FT50和小白菜双单倍体纯系HG01杂交的F1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其对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基为NLN-13+0.05mg.L-16-BA+0.05mg.L-1NAA,诱导率可达14.13胚.蕾-1。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0mg.L-1NAA+3%蔗糖+0.55%琼脂,生根率为100.00%,再生植株驯化后移栽到到花盆中,在日光温室培育,采取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结合方法鉴定再生植株倍性,自然加倍率为56.67%。人工蕾期自交得到一个具有242个双单倍体的作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军良 逯保德 徐鸿林 朱祯 赵美华 梁爱华
以大白菜纯合系河头早B为试验材料,用携带质粒pBinΩSCK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BA4404转化其无菌苗子叶,比较了8种酚类化合物对大白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丁香酮和邻苯二酚对外植体的转化频率影响最大;阿魏酸和ρ-羟基苯甲酸的作用次之;芥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香草醛和丁香酸没有明显的作用。复合酚类化合物的促进作用优于单一酚类化合物的作用。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遗传转化 子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顺华 郑晓鹰 徐家炳 余阳俊
采用RAPD技术对64份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OPE,OPF,OPG和OPH 4套共80条引物中选出了16个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析供试材料,结果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7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平均为72%。由RAPD分析结果可初步得出芜菁、小白菜和大白菜的特征谱带,这些特征谱带可分别作为这3个亚种的RAPD标记,据此可鉴定这3个亚种。将扩增出来的72条多态性片断进行统计,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取相似距离0.721为阈值,将大白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而小白菜(66号,苏州青)和芜菁(67号)各成一类,共8个类群。
关键词:
大白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拴仓 王永健 郑晓鹰
利用不同生态型的大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ssp .pekinensis)栽培种高代自交系 177和 2 76杂交获得的 10 2份F6重组自交系 ,通过对A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 ,构建了包含 17个连锁群 ,由 35 2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白菜连锁图谱 ,其中包括 2 6 5个AFLP标记和 87个RAPD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长度2 6 6 5 .7cM ,平均图距 7.6cM。AFLP标记对于增加图谱密度效率较高 ,但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有较大的空隙。连锁群上有 13.92 %的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 ,偏分离标记在连锁群上聚集出现。
关键词:
大白菜 遗传图谱 AFLP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俊峰 张斌 李梅 刘莉 闻凤英
构建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为大白菜干烧心QTL定位和分析奠定基础。以大白菜感病品种B120和大白菜抗病品种黑227为亲本建立的DH系为作图群体,基于所筛选出的74对In Del标记和37对SSR标记构建分子遗传图谱。利用Join Map 4.0软件,初步构建了一张覆盖基因组长度为1 004.7 c M、平均图距为9.30 c M的大白菜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包含12个连锁群、108个标记位点。该图谱能有效地用于大白菜干烧心QTL定位。
关键词:
大白菜 干烧心病 DH群体 遗传图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