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2)
2023(14201)
2022(12439)
2021(11629)
2020(10013)
2019(22031)
2018(21763)
2017(42102)
2016(22979)
2015(25155)
2014(24952)
2013(24889)
2012(22562)
2011(20392)
2010(19982)
2009(18164)
2008(17501)
2007(15071)
2006(12883)
2005(11006)
作者
(68500)
(56992)
(56474)
(53921)
(36192)
(27536)
(25544)
(22362)
(21544)
(20179)
(19302)
(19260)
(18097)
(17759)
(17649)
(17636)
(17478)
(17051)
(16280)
(16265)
(14556)
(13824)
(13636)
(12962)
(12731)
(12690)
(12585)
(12477)
(11534)
(11395)
学科
(85541)
经济(85439)
管理(65153)
(64195)
(53305)
企业(53305)
方法(42629)
数学(37162)
数学方法(36787)
(23683)
(22919)
中国(21330)
(21274)
业经(19033)
(16593)
贸易(16587)
(16526)
地方(16203)
(16081)
农业(15609)
(15193)
财务(15129)
财务管理(15107)
环境(14474)
企业财务(14419)
技术(14227)
理论(14001)
(13682)
(12828)
银行(12752)
机构
大学(324375)
学院(321568)
管理(127663)
(123386)
经济(120808)
理学(112343)
理学院(111032)
管理学(108981)
研究(108423)
管理学院(108422)
中国(77441)
科学(71979)
(68235)
(61395)
(55547)
业大(55307)
(55063)
研究所(51550)
农业(49052)
中心(48556)
财经(45387)
(44493)
北京(42413)
(41530)
(41149)
师范(40587)
(39240)
经济学(36650)
(36429)
财经大学(34156)
基金
项目(232452)
科学(181162)
基金(169527)
研究(160755)
(151543)
国家(150319)
科学基金(127582)
社会(100980)
社会科(95709)
社会科学(95683)
基金项目(91000)
(90874)
自然(86897)
自然科(84900)
自然科学(84872)
自然科学基金(83351)
(77477)
教育(73051)
资助(69507)
编号(63583)
重点(52003)
(50300)
成果(49672)
(48470)
(48453)
科研(45741)
创新(45266)
计划(45137)
课题(43414)
大学(42426)
期刊
(126706)
经济(126706)
研究(87418)
学报(61945)
中国(55794)
(54102)
科学(53236)
大学(45100)
管理(44174)
学学(43017)
(40461)
农业(37467)
教育(30597)
(24238)
金融(24238)
技术(24234)
业经(21435)
财经(21267)
经济研究(21186)
(19763)
(18052)
科技(17246)
业大(16897)
(16818)
问题(16376)
图书(15704)
理论(14958)
商业(14823)
技术经济(14445)
资源(14021)
共检索到445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建新   范秀成   杨建华   张成虎  
新冠等传染性疾病疫情仍然在持续的迭代扩散,其曾经不断引发的恐慌性购买前所未有。虽然已有研究探究了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严重性、持续性和干预性等对消费者恐慌性购买的影响,但却鲜有研究其反复性的影响。基于心理应激理论与心理韧性理论,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深入探查了传染性疾病疫情反复影响消费者恐慌性购买的内在机理与边界条件,并采用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1个田野调查和3个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1)传染性疾病疫情反复确实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而且垂直性反复较之于水平性反复的影响更为严重;(2)心理应激与心理韧性会共同中介它们之间的影响,其中前者起着积极中介效应,而后者起着消极中介效应;(3)消费者结构化需求会对共同中介产生调节作用,即高结构化需求者更容易让心理应激中介效应占优,而低结构化需求者更容易让心理韧性中介效应占优。这些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完善重大公共危机理论和消费者恐慌性购买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消费者、厂商和监管机构等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林沁   范秀成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不断持续导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恐慌性购买,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与社会秩序稳定,但对于其形成机理却缺乏关注与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确实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病害类危机事件较之于灾害类危机事件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社会学习与控制补偿起共同中介作用;解释水平对共同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即低解释水平者面对灾害类危机事件时更善于社会学习,而高解释水平者面对病害类危机事件时更易于控制补偿。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与丰富公共危机事件、恐慌性购买和解释水平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旌  郑雪妮  范维  
国内局部疫情陆续暴发,关注已有疫情经历的员工防护和工作行为对疫情防控有一定意义。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文章假设新冠焦虑对武汉员工防护行为和工作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对防护行为影响大于对工作结果的影响。在2021年初国内局部疫情期间,对52名武汉员工连续5天的调查发现,每日新冠焦虑通过每日新冠耗竭显著提升武汉员工新冠防护行为,但武汉员工每日工作产出不受疫情影响,包括工作绩效、创新绩效、工作导向和人际导向的帮助行为。文章揭示了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经验的武汉员工对待后续疫情防护的谨慎态度,以及在工作结果方面对后续疫情的“抗干扰性”。结合当前情况,讨论了研究结果对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芝  石梦微  肖邦明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消费者畜禽产品购买偏好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网络问卷形式获得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4个城市934位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不同区域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存在差异,相对于轻度疫情区域,重度疫情区域的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显著,对时间成本负向偏好明显,且对各属性的支付意愿均较高;从产品上看,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对具有品牌属性的产品支付意愿最高,可追溯信息属性次之,且同一区域内猪肉的支付意愿高于鸡肉。因此,畜禽产品零售企业应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提高效率吸引消费者;加强与完善可追溯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合理细分产品和区域,逐步拓展可追溯产品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洪刚  陈迅  
本文首先描述了恐慌性购买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的4大具体原因:我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公共信息传导不畅、消费观念的不成熟、投机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提出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及时为公众释放价格信息,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雪美  
目的:分析我国各地区在遭遇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抵御灾害能力,为今后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构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社会易损性评价函数,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地区2003年SARS和2009年甲型H1N1两次重大突发疫情进行社会易损性评价。结果:我国中东部地区社会易损性较低,而且2009年比2003年有所下降,但西部、西南地区正好相反。结论:加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降低社会易损性、提高地区应急能力的关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卫辉  赵彦云  
突发全球性重大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疫情相关大数据的开放及精准防控应用不仅长期占据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疫情防控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亦成为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与疫情防控相配套的新生态统计系统的应急建设,作为互联网统计体系实践和现代统计学科应用的实例,也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我国地级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开放现状为分析案例,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特征的数字技术和应用统计理论,建立了包括数据源专业统计、疫情数据开放统计以及市场应用统计在内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互联网统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叶春明  赵洁  
基于公平视角研究传染病爆发和疫区应急物资短缺情景下的国际救援物资调度问题。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物资需求量的预测。其次,运用模糊c类均值聚类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各疫区疫情严重程度、疫区人民恐慌心理效用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恐慌心理感知目标、带有严重系数的效用目标、内部运输距离最小化、基于基尼系数公平目标的多目标应急物资分配规划模型并采用改进的鲸鱼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物资援助为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昌福  姚娟  陈超然  李兆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宁  刘德海  
世界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本文根据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体制动员成功经验,将社会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博弈因素与传染病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演化机理与情境预测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将传染病传播模型中感染系数参数加以内生化,解释了社会动员体制在疫情初期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使用感染系数内生化的SI模型分别对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三种抗疫模式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和峰值点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对。本文研究表明,在缺少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采取隔离和政府疫情信息公开的中国疫情防控模式,在新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沛龙  李志楠  
在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加入投资者情绪因素,分析投资者恐慌情绪对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加入投资者恐慌情绪的传染与影响机制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过程与结果变化。结果表明,投资者恐慌情绪的传染,显著提升了银行破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传染范围与概率,并显著加速了风险的传染过程,使风险爆发在时期上更为集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郭春侠  
[目的/意义]2019年底始露端倪的重大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1月底全面爆发,2月底最为严峻,至3月中旬渐趋缓和。在应对这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数据管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使疫情的精准判断和应对成为可能。[方法/过程]通过分析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过程中数据监测和数据利用等相关文献,着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管理体系框架。[结果/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管理实践表现有:相关主体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多渠道发布范围不同深度各异的数据;部分数据实现融合关联,并积极推动数据的开发利用;初步实现基础健康卫生知识共享,利于个人自我防控;通过数据管理助力科技攻关,加速疫苗药物研发;一定程度上符合开放的标准性,方便疫情数据复用。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出包括疫情数据管理主体、客体、环境和过程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管理体系框架,以该理论框架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管理若干思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斌  朱兆芳  陈佳鹏  陈芝芳  刘倩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贫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效果,为推进贫困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的监测数据,对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慢病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进展、管理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健康扶贫促进贫困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快速覆盖,签约率达92.39%,重点慢病患者签约率为96.95%。贫困重点慢病患者管理逐步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与血压、血糖控制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0.754)。贫困慢病患者门诊自付医疗费用明显减轻。结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短缺成为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瓶颈,建议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并借助医共体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能力;结合慢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慢病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拓展签约服务费的筹资渠道,逐步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由于养殖者缺乏饲养克氏原螯虾的经验和技术,随着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性发生正在威胁着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由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严重。本文对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和防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晓华  喻智健  郑适  
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的食品谣言事件给国内三文鱼消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本文根据北京市实际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消费者对三文鱼购买意愿的恢复周期,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官方媒体信任以及自媒体信任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剔除掉疫情大环境好转的潜在影响后,消费者三文鱼购买意愿的完全恢复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第25周,恢复周期与剔除前的22周相比小幅延后。第二,食品谣言冲击后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恢复周期远远短于传统食品安全事件,市场对负面谣言具有很强的韧性。第三,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与官方媒体的信任程度越强,越倾向于更快地恢复三文鱼购买意愿,恢复周期也就更短;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与自媒体信任程度越强,则越倾向于避免购买三文鱼相关食品,延长了购买意愿的恢复周期。据此,本文提出强化引导消费者购买检疫合格食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大进口冷链检测力度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