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403)
2022(4658)
2021(4183)
2020(3493)
2019(7426)
2018(7530)
2017(13192)
2016(7370)
2015(7915)
2014(7251)
2013(6783)
2012(5858)
2011(5379)
2010(5189)
2009(4917)
2008(4532)
2007(3760)
2006(3243)
2005(2739)
作者
(21464)
(17824)
(17764)
(16930)
(11217)
(8831)
(7820)
(6981)
(6757)
(6211)
(6045)
(6015)
(5623)
(5609)
(5526)
(5468)
(5465)
(5361)
(5320)
(5072)
(4729)
(4396)
(4388)
(4164)
(4039)
(3988)
(3895)
(3847)
(3659)
(3632)
学科
(21004)
经济(20981)
管理(16239)
(14485)
(11855)
企业(11855)
方法(8441)
(8056)
数学(7228)
数学方法(7090)
(6945)
中国(6507)
(5882)
业经(5070)
(4687)
贸易(4683)
(4565)
(4511)
农业(4459)
地方(4075)
理论(4003)
(3826)
(3795)
土壤(3781)
环境(3714)
(3591)
税收(3556)
(3535)
财务(3522)
(3521)
机构
学院(94077)
大学(90948)
研究(35194)
(30444)
管理(30054)
经济(29655)
理学(25993)
科学(25940)
中国(25677)
理学院(25622)
管理学(24749)
管理学院(24605)
(21469)
(19362)
(19284)
研究所(18101)
业大(17380)
农业(17260)
中心(15857)
(14562)
(14144)
(13211)
(13188)
师范(13020)
技术(12312)
(12215)
(11863)
北京(11668)
财经(11532)
科学院(11386)
基金
项目(69468)
科学(53473)
基金(49249)
研究(46249)
(46111)
国家(45789)
科学基金(37481)
(28165)
社会(27303)
自然(26606)
自然科(25986)
自然科学(25978)
社会科(25738)
社会科学(25735)
基金项目(25716)
自然科学基金(25465)
(24789)
教育(21388)
资助(19945)
编号(18808)
重点(17284)
(15563)
计划(15425)
成果(14531)
(14413)
科研(14233)
科技(13882)
(13854)
课题(13606)
创新(13581)
期刊
(33843)
经济(33843)
研究(24994)
学报(21436)
(20138)
科学(18155)
中国(17583)
大学(14737)
学学(14292)
农业(13939)
(10783)
管理(10377)
教育(10176)
(7698)
业经(6948)
技术(6586)
经济研究(6471)
(6247)
金融(6247)
业大(5996)
(5743)
资源(5616)
科技(5404)
林业(5191)
财经(4935)
农业大学(4729)
(4233)
商业(4220)
自然(4192)
中国农业(3946)
共检索到134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江辉  王全九  巨龙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盐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干旱区葡萄为例,对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土壤水盐分布特性。【结果】葡萄生育期内,在垂直方向上覆膜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滴头30 cm处,土壤含水量从30 cm处向两边递减;在水平方向距滴头30~60 cm处土壤含盐量最大,土壤盐分质量浓度与土壤含盐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灌水周期为7.5 d时,红提葡萄生育期内各处土壤均处于干旱状态。【结论】在综合调控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时,必须考虑滴灌技术参数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志刚  李宏  李疆  程平  武钰  刘帮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了原位土的单点源滴灌试验,研究不同滴灌量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滴灌过程中,当滴灌量较小时,湿润体呈平卧半椭球体分布,随着滴灌量的增大,湿润体呈直立半椭球体分布,湿润体的形状大小受到滴灌量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湿润体再分布时间为滴灌停止后的12 h内,滴灌过程中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变化率在滴头正下方40 cm处达到最大值,滴灌量(Q)≥72 L时,水平再分布距离不再随着滴灌量增大而增加;土壤质地以及土壤层的分布直接影响到含水量变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光昱  杨培岭  任树梅  贺新  俞昊良  郑凤杰  
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及亏缺程度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河套蜜瓜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滴灌试验,分别在蜜瓜伸蔓期和结果期进行20%、30%和40%灌水量亏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T1)的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时间波动最为剧烈,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平均极差分别比T1低48.5%和80%。各处理的土壤剖面盐渍度随时间均有增长趋势,T1的土壤剖面平均电导率在生育期前后的增幅为0.026ds/m,亏缺灌溉处理的增幅为0.073~0.098ds/m。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产量平均值分别比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6.0%和20.5%,但2个时期亏缺处理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伸蔓期亏缺处理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吴海华  
滴灌条件下对红枣进行生育期需肥规律研究,通过对氮、磷、钾三要素在红枣各器官中的分配和浓度变化以及在各生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年生长周期中氮、磷、钾的吸收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随后氮的吸收开始逐渐降低,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N>K>P。枣树对氮的吸收和枣叶萌发同时进行,并不断增加;对磷素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钾肥的吸收在萌芽开花期需要量相对较少,座果后吸收量增加,并随果实的膨大吸收量明显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增丽  董平国  樊晓康  王天任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建辉  叶旭红  韩冰  李文  虞娜  范庆锋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目的】灌溉是设施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探究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合理水分调控、促进设施土壤结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年膜下滴灌试验地为对象,供试作物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植模式为沟垄覆膜。设置了3个灌水控制下限,其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30及40 k Pa(分别记为D20、D30、D40),灌水控制上限均为6 k Pa。各小区以埋设深度30 cm的张力计指示土壤水分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航  李久生  
【目的】研究滴灌均匀系数及土壤特性对土壤水氮时空分布的影响,定量评价现行标准的适宜性。【方法】试验在华北平原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66(低)、0.81(中)和0.99(高)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灌溉需水量的50%(低)、75%(中)和100%(高)3个水平,监测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均匀系数在生育期内大于0.85(2009年)和0.80(2010年),低灌水均匀系数处理与中、高灌水均匀系数处理没有明显区别,远大于滴灌均匀系数(0.66),初始含水量均匀系数的影响大于滴灌均匀系数,灌水量的影响较小。滴灌均匀系数对硝态氮均匀系数的影响不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虎  王旭东  
将一定量的肥料KH2PO4溶于灌水,配制成速效磷(P2O5)含量为87 mg/L的溶液进行滴灌施肥试验,研究滴头流量分别为2,4,6 L/h、灌水施肥量分别为8,16,24 L时,水分和速效磷在土娄土中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灌水施肥量为8 L时,随滴头流量增大,滴头周围地表积水区半径增大,水分径向运移距离增大,纵向入渗水量减小;当滴头流量为2 L/h时,随灌水施肥量增大,水分径向和纵向运移距离均增大,径向运移距离增大幅度较纵向明显。速效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聚集机制为“对流主导、对流-吸附控制”型;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逐渐减小,随径向距离增大呈先逐渐减小再增大趋势,在滴头处及湿润锋附近速效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长城  李宏  张志刚  程平  刘帮  韩莹莹  孙明森  刁凯  
本文研究了水分在砂壤土中入渗和再分布的规律特征,为枣树的合理灌溉及有效节水提供依据。以各径级枣树根系在沙壤土中的分布为依据,运用Decagon公司生产的ecH20土壤水分传感器与48通道的自动数据采集器动态测量其合理的布置,得到灌水期及灌水结束后水分分布的特征值。根据被采集数据的特征值对水分的运移距离、运移时间、运移速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了解土壤水分运移及含水率的变化,绘出灌水结束及水分再分布湿润体模型。结果表明,(1)在灌水初期,不同滴头流量的水分运移距离,运移速率水平方向均大于垂直方向;(2)水分再分布湿润体大于灌水结束时湿润体,而在相同位置灌水结束时湿润体含水率大于再分布湿润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孙尚伟  刘俊琴  刘志仁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5、2.5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和4.5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余良  单晓政  王坤  牛国保  张远芳  
在天津市武清区黏质潮土日光温室,通过田间土壤剖面实地连续监测,研究了滴灌栽培西红柿条件下土壤湿润锋水平、垂直运移规律和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滴灌开始后,湿润锋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在0.5 h内能达到10 cm以上,在1 h内能达到12 cm以上,在停止灌溉后移动距离仍然继续增大,灌溉后1.5 d后基本稳定在14.5~15.0 cm。滴灌后湿润锋垂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在0.5 h能达到30 cm以上,停止灌溉后仍能继续下移,6 h能达到49.5~53.0 cm,滴灌后1.5 d稳定在52.5~55.7 cm。湿润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距离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灌溉后6~10 h滴孔正下方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鹏亮  董新光  郭开政  马英杰  岳文俊  
【目的】探明干旱区滴灌条件下枣树根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根系分布和土壤水分动态资料为基础,用考虑二维根系吸水的HYDRUS模型对滴灌条件下枣树根区土壤水分动态进行模拟,用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误差(RMAE)检验模拟效果。【结果】(1)各层土壤水分90d内的动态模拟结果显示,RMSE小于0.024cm3/cm3,RMAE小于14.2%;(2)典型灌溉周期剖面含水率分布的模拟结果显示,RMSE小于0.016cm3/cm3,RMAE小于5.6%。【结论】模拟结果表明,试验灌溉定额(450m3/hm2)合理,灌溉周期需调整,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干旱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曼玉  杨海昌  张凤华  于善超  孙静  曹政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新疆盐渍化土壤降盐保水的作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种处理:不还田(CK),棉花秸秆还田(P1),玉米秸秆还田(P2),油菜秸秆还田(P3),棉花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P12),棉花秸秆~+油菜秸秆还田(P13),分别测定各处理对棉花全生育期0~60 cm土层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盐基离子含量以及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可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差异逐渐减小。相比CK处理,P12、P13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78%~15.03%、5.06%~18.23%。在棉花全生育期,P12、P13处理可提高0~20 cm土层的脱盐率,电导率较CK处理分别降低3.54%~39.27%、17.83%~40.01%。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呈现出Na~+>Ca~(2+)>K~+>Mg~(2+)的规律,盐基离子中的Na~+、K~+、Mg~(2+)含量具有表聚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控棉田土壤水盐环境(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可以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综上结果表明,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更能显著增强棉花生育期内农田土壤持水能力并改善盐分分布状况,适合新疆地区盐渍土改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世德  万书勤  康跃虎  孙甲霞  
【目的】"滴灌+高垄"模式下盐碱地垄沟栽种的苗木初始成活率高,而一段时间后成活率大幅降低,为研究清楚垄沟苗木死亡原因,开展了"滴灌+高垄"模式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方法】田间原土起垄后分别在垄面和垄沟铺设滴灌带,在保证滴头附近不出现大面积明水前提下持续滴灌,根据湿润锋运移和水盐运动情况连续取土样,分析垄体和垄沟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当灌水量不超过41.4 mm时,水平湿润锋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增加,垄体滴头下方形成一个高土壤含水量、低土壤盐分区,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该区向横向和纵向不断扩大。当灌水量达到84.3 mm时,土壤质量含水率等值线由原来的椭圆形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面滴灌形成的湿润锋与垄沟滴灌形成的湿润锋搭接,土壤盐分在湿润锋搭接处聚集。当灌水量达100.9 mm时,垄体盐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不断向土壤深层和垄沟迁移,盐分等值线图由双"U"型转变为倾斜向垄沟方向,垄体淋洗下来的盐分向垄沟大量聚集。当累计灌水量为171.6 mm时,垄体和垄坡大幅度脱盐,ECe较初始值降低62.9%。【结论】垄作滴灌灌溉对垄体和垄沟水盐运移有显著影响,垄沟盐分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过程,垄沟脱盐较垄体脱盐有延迟性。在此条件下对垄沟进行植被构建时,要避开盐分向垄沟聚集的时段,延迟于垄面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秘洪雷  兰再平  孙尚伟  傅建平  彭晶晶  马鑫  
[目的]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兴区林场滴灌栽培的5年生欧美107杨的细根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0.2、0.5、1.0、1.5 m处取样,取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为1个土层。[结果]滴灌条件下,在不同方向的不同树干距离和土层深度,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树干距离、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对角>行间,细根主要分布在湿润带范围内且在0 40 cm土层相对集中分布。依据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