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
- 2023(1064)
- 2022(924)
- 2021(925)
- 2020(633)
- 2019(1539)
- 2018(1460)
- 2017(2466)
- 2016(1440)
- 2015(1603)
- 2014(1489)
- 2013(1505)
- 2012(1486)
- 2011(1385)
- 2010(1396)
- 2009(1128)
- 2008(1196)
- 2007(952)
- 2006(819)
- 2005(671)
- 学科
- 济(4646)
- 经济(4645)
- 学(3470)
- 地方(2022)
- 物(1877)
- 植(1845)
- 业(1818)
- 植物(1811)
- 农(1783)
- 生态(1631)
- 管理(1509)
- 方法(1452)
- 生态学(1331)
- 数学(1330)
- 数学方法(1306)
- 农业(1296)
- 中国(1203)
- 和(1130)
- 地方经济(1029)
- 森(1020)
- 森林(1020)
- 林(978)
- 理学(943)
- 环境(902)
- 业经(854)
- 资源(849)
- 贸(841)
- 贸易(840)
- 易(794)
- 企(787)
- 机构
- 学院(20661)
- 大学(20507)
- 研究(10923)
- 科学(9316)
- 农(8076)
- 中国(7491)
- 所(6742)
- 研究所(6444)
- 农业(6403)
- 济(6076)
- 业大(5968)
- 经济(5709)
- 京(5267)
- 管理(5064)
- 室(4611)
- 省(4453)
- 理学(4406)
- 实验(4399)
- 中心(4303)
- 科学院(4267)
- 理学院(4248)
- 实验室(4235)
- 院(4228)
- 农业大学(4147)
- 重点(4052)
- 环境(4021)
- 资源(4018)
- 管理学(3979)
- 管理学院(3956)
- 范(3697)
共检索到30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萍 张军 李佳玉 薛宇飞 李宇宸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为有效保护苍山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理苍山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分二号(GF-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大理苍山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辅以纹理特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层次图像分割法,通过构建地形约束因子参与分类过程,准确选择样本,高精度提取研究区域的植被信息,并分析苍山山区东西坡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1)引入辅助信息的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的苍山各植被类型连续且效果好,分类总体精度为95.3%,Kappa系数为0.946 6。(2)苍山东西坡现状植被垂直分布格局明显,各自具有6个垂直分布带,并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大,植被分布类型趋同性增大,但东西坡垂直带谱内的优势植被类型相比也存在部分差异。【结论】相较于传统主观性强的分类方法,引入垂直带谱信息的地形约束因子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提高山地植被分类的精度。这充分说明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层次分割法适用于苍山植被信息的精确提取。图5表3参2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张炜银 罗建 张志均 郎学东 李帅锋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李媛媛
为了探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通过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统计得出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34科517属1323种。对这些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4个植被垂直带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长白山 植物区系 垂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娄义宝 康宏亮 王文龙 沙小燕 冯兰茜 聂慧莹 史倩华
【目的】探明沟头植被根系垂直分布及其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为沟蚀防治中植被措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被覆盖(杂草(农地)、冰草、铁杆蒿、苜蓿)沟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明确沟头土壤抗冲性特征。采用扫描分析法、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等分析和测定根系特征及根-土复合体力学、理化性质。【结果】(1)各植被沟头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根系特征指标(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总体上呈现冰草地最大,其次为苜蓿地、铁杆蒿地,农地最小;垂直深度上,农地沟头土壤中根系各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冰草、铁杆蒿和苜蓿地沟头土壤中根系各指标整体上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各植被根系以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出农地和冰草地大于铁杆蒿地和苜蓿地。(3)各植被沟头土壤黏聚力平均值苜蓿地为12.75 kPa、冰草地9.05 kPa、铁杆蒿地8.60 kPa、农地7.25 kPa;在垂直深度上,农地、冰草地和苜蓿地呈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铁杆蒿地则呈现随着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减小的变化。(4)沟头0—100 cm土层土壤抗冲系数为苜蓿地(39.31 L·g~(-1))>冰草地(25.49 L·g~(-1))>农地(22.39 L·g~(-1))>铁杆蒿地(14.75 L·g~(-1));在垂直深度上,表层(0—20 cm)土壤抗冲系数表现为较大值,在34.91—53.30 L·g~(-1)之间变化。【结论】不同形态根系对土壤抗侵蚀性能作用不一,在沟头防护过程中植被选择应将直根系植物与须根系植物相结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巫翠华 张利利 乔卫国 周娜娜 康永祥
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300~1 900 m地段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该区物种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同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明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植物156种,分属57科129属.其中,种子植物152种,属于55科125属,可划分12个分布区类型5个变型.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种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种数呈上升趋势,且植物分布区类型变得更复杂.(2)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层呈单峰变化趋势;但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小幅度波动.通过分析可知,干扰程度和海拔对不同垂直结构的植物多样性影响最大,冠幅次之,树高的影响最小.其中,海拔与乔木、草本多样性呈正相关;干扰程度与乔木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与灌木多样性呈正相关;乔木的树高、冠幅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影响因子 紫柏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 苏志尧 陈北光 李镇魁
在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海拔500 m到海拔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5条样带,样地面积18 000 m2.结果表明:基于18 000 m2样地的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森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科247属420种;整个海拔梯度的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科属为主,缺乏纯热带成分,具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蕨类植物以单型科和单型属占绝对优势,中低海拔样带植物种类的变异度较大,而种子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物种分布变异性比较均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陈浩 张旭东 许炯心
对晋西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乔灌层优势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乔木层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而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则随海拔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采用Cody指数和Whittaker指数计算了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得出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的指数值最小,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其中在海拔高度1 650 m左右β多样性指数变化最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琮 贺虹 刘铭汤 谢恩魁
本文通过分析太白山不同植被带的蚁种组成及各蚁种在不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探讨了太白山蚂蚁种群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小区间的相似性比较和区系组成比较 ,研究了太白山蚂蚁的垂直分布特点和高大的山体、多样的气候等对蚁科南北成分过渡渗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 ,太白山不同地带分布的蚂蚁种类与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蚁种的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和植被类型的减少而减少 ,且南坡的种类多于北坡 ;蚁种的组成在海拔相同的小区之间相似性较大 ,但随着海拔高度差异的加大和坡向不同 ,各小区间相似性显著降低 ;太白山是南北蚁科成分的交汇过渡地带 ,具有南北成分相互渗透和交错...
关键词:
蚂蚁 垂直分布 太白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林大影 姚永刚 李惠伶 杨树云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
关键词:
北京山地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华
该文尝试从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垂直变化对北京百花山大阴坡植被作垂直分带,其结果与土壤的垂直分带和主要依据水、热因子和群落特征划分的植被垂直分带基本是一致的.故认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垂直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不仅提供了一个定性的指标,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定量的指标,它应是山地植被垂直带划分的一个参考因素.
关键词:
百花山,植被,垂直分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萍 叶吉 王绍先 冯秀春 黄祥童 牛立君 吴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坡,南坡研究很少见报导。该文通过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沿海拔梯度设置样方和植被调查,研究长白山南坡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长白山南坡12个样地6种森林群落共记录乔木树种53种、灌木57种、草本植物310种。南坡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没有北坡那么明显,随海拔的升高,乔木树种的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显著下降。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受海拔梯度变化下热量分布差异的影响不大,灌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变化无一定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土壤体积质量、pH以及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垂直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高山灌丛林>方枝柏林>杜鹃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且随着海拔的上升以上4个指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温度、湿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钱万建
通过测定河西走廊中部梭梭人工林中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分析了其在0~10 cm土层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差异较大;(2)在0~10 cm土层中,百粒重在0.500~1.000 g之间的种子在分布密度上占明显优势;(3)形态方差在0.050~0.100之间的种子密度和出现频次都相对占优势,且其在0~2 cm土层中的分布密度较大,随土壤加深密度减小,但出现频次变化不大;(4)单位体积种子质量>500 kg·m~(-3)的种子在分布密度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明显优势;(5)百粒重较小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较大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倩 伍红燕 宋桂龙 孙盛年 杨欣宇 刘嘉鑫 张军
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鹫峰林场内同一岩石边坡(35°)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胡枝子"、"荆条+胡枝子"3种植物配置,采用完全分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挖掘法和根系分析系统分径级(D≤2 mm、2 mm 5 mm)根系扫描法,研究其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等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和抗拔力特征,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护坡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植物配置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在0–5 cm土层深度中,根长百分比和根干重百分比中最大的植物配置分别是"荆条+荆条"和"胡枝子+胡枝子",占比均超过了整个土层的一半;根长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荆条";比根长最大和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是"荆条+胡枝子"。5–20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根系密度和比根长最大及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均是"荆条+胡枝子",且与其他2种植物配置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