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5)
- 2023(7142)
- 2022(6061)
- 2021(5740)
- 2020(4635)
- 2019(10645)
- 2018(10656)
- 2017(18995)
- 2016(11091)
- 2015(12525)
- 2014(12961)
- 2013(12347)
- 2012(11873)
- 2011(10819)
- 2010(11383)
- 2009(10420)
- 2008(10455)
- 2007(9805)
- 2006(8889)
- 2005(8096)
- 学科
- 济(38927)
- 经济(38865)
- 管理(30214)
- 业(23988)
- 企(18132)
- 企业(18132)
- 地方(15163)
- 农(14909)
- 中国(13166)
- 财(10898)
- 环境(10882)
- 方法(10479)
- 农业(10281)
- 学(10246)
- 业经(10135)
- 制(9646)
- 教育(8094)
- 理论(8079)
- 数学(8034)
- 数学方法(7854)
- 和(7679)
- 银(7623)
- 银行(7611)
- 融(7497)
- 金融(7492)
- 行(7310)
- 地方经济(7145)
- 发(6876)
- 生态(6765)
- 贸(6706)
- 机构
- 学院(149799)
- 大学(147285)
- 研究(53817)
- 济(52309)
- 经济(50641)
- 管理(49848)
- 中国(43178)
- 理学(39916)
- 理学院(39287)
- 管理学(38486)
- 管理学院(38183)
- 科学(33607)
- 京(33476)
- 财(28755)
- 所(27770)
- 江(27608)
- 中心(26569)
- 农(25180)
- 范(24688)
- 师范(24495)
- 研究所(24429)
- 州(22658)
- 北京(21893)
- 财经(20838)
- 业大(20483)
- 省(20320)
- 院(19949)
- 师范大学(19349)
- 农业(19013)
- 经(18505)
- 基金
- 项目(91440)
- 研究(72720)
- 科学(69522)
- 基金(60971)
- 家(53251)
- 国家(52706)
- 科学基金(43311)
- 社会(42497)
- 社会科(39760)
- 社会科学(39751)
- 省(36734)
- 教育(34255)
- 编号(32627)
- 基金项目(32058)
- 划(31031)
- 成果(28950)
- 自然(26127)
- 自然科(25230)
- 自然科学(25221)
- 自然科学基金(24713)
- 资助(24555)
- 课题(23925)
- 重点(21493)
- 发(21195)
- 年(20408)
- 部(19434)
- 性(19168)
- 项目编号(18727)
- 创(18124)
- 规划(17636)
共检索到255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彦龙
洱源县坚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时刻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在保护中求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时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带动和统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中保护。成功实现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为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洱源 生态文明建设 经验 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亚虹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卿向阳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率低。由于早期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的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和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保护区设立终极目的,必须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移民 城镇化 生态资源特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超 罗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低、物种濒临灭绝程度较高、植被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城市环境质量日趋变差等生态恶化的现象。因此,以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路径、制度化路径、社会化路径、科学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边疆民族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景保 高军波 周家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异常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探索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方法,在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及水源区生态环境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邱鹏
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新时期。在总结和归纳瑞典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瑞典经验"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几点启示,即在建设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构建综合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丰富建设手段以及调动地方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瑞典 经验 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克斌
生态文明本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涉及到人类的观念、制度、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负有特殊使命。高校应制定清晰准确的生态化发展战略,从管理、教学、科研等高校的基础任务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展开。高校在实现自身生态化的前提下,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高等教育 绿色转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娟
陈云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把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提高到战略和国策的高度,对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森林资源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等方面提出的许多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促进了当时环保事业和国土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发展,同时对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陈云 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