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3)
- 2023(5844)
- 2022(4924)
- 2021(4487)
- 2020(3618)
- 2019(8336)
- 2018(7905)
- 2017(15174)
- 2016(8311)
- 2015(8773)
- 2014(8612)
- 2013(8621)
- 2012(8138)
- 2011(7381)
- 2010(7412)
- 2009(6755)
- 2008(6522)
- 2007(5730)
- 2006(5275)
- 2005(4838)
- 学科
- 济(37066)
- 经济(37025)
- 管理(20309)
- 业(17458)
- 方法(14085)
- 企(13848)
- 企业(13848)
- 中国(13287)
- 数学(12667)
- 数学方法(12415)
- 地方(11213)
- 学(9547)
- 农(8166)
- 财(7656)
- 业经(7002)
- 制(6987)
- 城市(6620)
- 环境(5889)
- 产业(5868)
- 结构(5622)
- 地方经济(5600)
- 农业(5336)
- 体(5104)
- 发(5071)
- 贸(4957)
- 贸易(4953)
- 城市经济(4800)
- 理论(4745)
- 易(4705)
- 融(4683)
- 机构
- 大学(120025)
- 学院(118260)
- 研究(48155)
- 济(46678)
- 经济(45431)
- 管理(40665)
- 理学(35023)
- 理学院(34430)
- 中国(33667)
- 管理学(33560)
- 管理学院(33375)
- 科学(32878)
- 京(27237)
- 所(25260)
- 农(24428)
- 研究所(23326)
- 中心(20561)
- 业大(20425)
- 财(20036)
- 农业(19650)
- 江(18648)
- 院(18426)
- 范(16874)
- 北京(16853)
- 师范(16574)
- 财经(15974)
- 经济学(15000)
- 省(14922)
- 州(14724)
- 经(14600)
- 基金
- 项目(85332)
- 科学(67275)
- 基金(63243)
- 家(58310)
- 国家(57928)
- 研究(54810)
- 科学基金(48854)
- 社会(35720)
- 自然(34322)
- 社会科(33997)
- 社会科学(33983)
- 基金项目(33630)
- 自然科(33577)
- 自然科学(33564)
- 省(32978)
- 自然科学基金(32960)
- 划(29417)
- 资助(25912)
- 教育(24601)
- 重点(20277)
- 编号(19365)
- 发(19058)
- 计划(18144)
- 部(18021)
- 创(17100)
- 科研(16554)
- 创新(16231)
- 科技(15755)
- 国家社会(15286)
- 课题(15142)
共检索到17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德平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应将发展的视野和城市群空间布局的重点放在都市圈的构建和整合之上。应着力构建双核心、双轴线、内外圈层协调发展的网状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总的发展思路是“双核心优势互补,双轴线主次分明,内外圈层协调联动”。
关键词:
大珠三角 城市群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 多中心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绩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在我国服务业外部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背景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日益复杂。本文运用区位商、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大珠三角各个城市金融业和制造业的空间指向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珠三角城市群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在空间上既有分离性也有相吸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般性解释,并由此得出应不断优化金融业和制造业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空间分工布局、不同城市要适当进行产业取舍和协同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覃剑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悄然成为世界金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本文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业整体及其亚类行业领域两个层面,对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勾画出金融等级体系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大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大珠三角城市群 金融资源 金融等级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春玉
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城市流强度模型是研究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圈层结构,但是,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状况有待优化,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辐射与承接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优化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应加快环珠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建设,培育承接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反边缘化战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擎宇 杨山
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识别城镇化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结构和内在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协调水平提高,城市群内部的高协调城市逐渐显现出以上海为核心的"Z型"分布态势,低协调城市则稳定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范围;(2)根据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关联强度划分长三角城市群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的加权平均中心度和联系密度增大后,上海极化效应更加明显;(3)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从在空间距离影响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变形为在时间距离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结构;(4)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三者协调水平的变化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相较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加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协调视角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优化政策,有助于中国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飞 黄耀丽 郑坚强 李凡
本文首先对区域旅游合作中形象差异性和可整合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影响力在于形象的整合,而旅游线路促销中则应突出各自形象的差异性,差异和整合共同存在于区域旅游合作中。在对大珠三角城市的实证分析中,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了城市间形象的亲疏关系和可能进行的形象板块划分,这将为大珠三角今后旅游合作中对外推广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操作的策略,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区域正在开展的旅游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感知形象 大珠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玉鸿 田野
以我国唯一存在两种政体的大珠三角城市群为实证案例,采用基于巴罗回归的重力方程对制度性边界效应进行了测度,评估了"一国两制"背景下跨界协调政策对大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显示: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的制度性边界效应客观存在,但随着跨界协调政策的不断深化而逐渐降低,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跨界协调总体上对香港与珠三角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比对澳门与珠三角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跨界协调 大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边界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先扬 陈忠暖
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城市群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目标要实现经济一体化,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应围绕核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基础及条件展开,其战略可选择组团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联合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射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雅
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的通道。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 空间溢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沈玉芳 张婧 王能洲 刘曙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同其他产业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区域金融业空间合理布局则是保证区域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金融地理学研究视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尝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一心两极多点"向"一心两极两轴多点"演进的空间结构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祥建 唐炎华 徐晋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约占全国的6%。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城市群体系。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玉鸿 李克桐
在对城市群协调发展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4点判断标准及相应的测度方法。同时,利用该测度方法对1991~2011年期间"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协调性进行定量测度。并以定量测度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对1991~2011年期间该城市群协调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大珠三角城市群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进行总结与提炼,并提出促进"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阶段划分 大珠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