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
2023(638)
2022(450)
2021(449)
2020(398)
2019(853)
2018(802)
2017(1533)
2016(889)
2015(1012)
2014(1003)
2013(923)
2012(1058)
2011(933)
2010(985)
2009(1020)
2008(1142)
2007(795)
2006(747)
2005(777)
作者
(2700)
(2270)
(2240)
(2152)
(1495)
(1057)
(1022)
(877)
(870)
(859)
(825)
(763)
(761)
(751)
(751)
(744)
(625)
(609)
(606)
(593)
(551)
(547)
(543)
(539)
(529)
(516)
(465)
(452)
(438)
(434)
学科
(4672)
经济(4668)
管理(2728)
(1564)
方法(1547)
及其(1454)
(1424)
数学(1323)
数学方法(1314)
(1181)
(1176)
企业(1176)
中国(1158)
(989)
金融(989)
(983)
银行(983)
(970)
(946)
宏观(946)
宏观经济(946)
经济管理(934)
教育(874)
(852)
(794)
(769)
(768)
(753)
(690)
理论(687)
机构
大学(13763)
学院(13296)
(6143)
经济(6018)
研究(5614)
中国(4380)
管理(4171)
理学(3426)
理学院(3359)
科学(3286)
(3276)
管理学(3271)
管理学院(3241)
(2956)
(2862)
研究所(2584)
中心(2493)
财经(2299)
北京(2223)
经济学(2210)
(2145)
(2085)
师范(2074)
(2071)
(2021)
经济学院(1991)
业大(1881)
(1862)
财经大学(1797)
师范大学(1711)
基金
项目(8763)
科学(6987)
基金(6719)
研究(6166)
(6014)
国家(5969)
科学基金(5004)
社会(4176)
社会科(3892)
社会科学(3890)
基金项目(3395)
自然(3321)
自然科(3213)
自然科学(3213)
自然科学基金(3156)
资助(2961)
(2940)
教育(2901)
(2742)
编号(2200)
(2110)
重点(2075)
成果(1904)
教育部(1835)
国家社会(1816)
中国(1811)
(1708)
课题(1702)
(1692)
大学(1685)
期刊
(7056)
经济(7056)
研究(5393)
中国(2683)
学报(2591)
科学(2420)
(2225)
大学(2085)
学学(2009)
(1960)
金融(1960)
(1867)
管理(1817)
教育(1766)
经济研究(1535)
财经(1415)
(1229)
农业(1211)
问题(948)
资源(901)
林业(855)
(815)
技术(794)
(747)
宏观(747)
宏观经济(747)
(747)
世界(695)
经济管理(694)
(687)
共检索到21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兴民  
世界上大灾害经常发生,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灾害。据此提出,加强灾害科学研究,促进减灾实践发展必须建立正确的灾害观念即建立大灾害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丹  郑智峰  
依据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及美国、日本的救灾经验,构建我国重大灾害救灾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充分的预防机制、完备的应对机制、高效的反应机制和科学的重建机制。救灾机制的建设,应以完善救灾法律体系、提高政府救灾效率、优化救灾资源配置、扶持民间救灾力量和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为重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殷宇冰  黄铁苗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催生关于建立重大灾害防控长效机制的迫切需求。梳理总结我国应对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建立重大灾害防控长效机制,秉持的基本思路可以有: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坚持和加强党对防控重大灾害的领导;全面发挥基本经济制度在防控重大灾害中的优越性;以保证救灾物资充足储备为核心,夯实防控灾害的物质基础;在精准处理防控灾害与生产关系中实现两手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防控灾害法治建设;厉行创新,提升灾害防控的科技水平;重视区域部门产业联结,构建科学的联防联控机制;运用各种教育和传播形式,增强广大民众防控灾害意识;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加强防控灾害科学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实现防控灾害体系的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建构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体系有助于促进解决我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灾害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重大灾害的心理救助体系涉及心理救助法制建设、组织管理体制、心理救助人员筛选和队伍建设、具体心理救助方案。实施重大灾害后心理救助,应根据相关法律统一规范管理,综合协同应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  王新军  
本文选取非典时期全国208个城市416组数据,对非典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针对保险需求不足的问题,利用保费补贴来补救的方法是可行的。(2)证实了人们在灾前灾后对风险发生的主观概率呈先低估后高估的特点,同时证明了最优承保水平与人们对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主观概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重大灾害事件发生之前,公众对政府灾后救助的预期会对灾前保险购买需求产生挤出效应,但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保险公司公平定价以及个人绝对风险厌恶递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邢天才  宋晓彤  李孝溢  
本文以保险业遭受外部冲击为研究起点,建立了基于重大灾害与资产抛售双重冲击下的保险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通过分保偏好矩阵构建保险公司分保业务转移网络,测度不同重大灾害冲击下的保险业务赔付损失,在考虑保险保障基金的介入下进一步研究重大灾害与抛售行为对保险系统性风险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事前与事后应对措施下的对策效果。研究发现,大型直接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在分保网络中具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在双重冲击下因破产数量较多而出现系统性风险,证实了保险业会因外部冲击造成的风险传染而产生系统性危机。其中,小型保险公司更具系统脆弱性,大型保险公司破产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更大,资产抛售行为对系统性风险存在激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救助能够有效化解保险系统性风险,业务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赔付损失,分保业务调整与资本结构调整效果较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明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唐山、汶川、芦山三次特重大灾害恢复重建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不同时期灾害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重点讨论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的变迁的时代背景、事权制度、支出责任的比较分析,分析了其制度变迁的规律。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制度中的政府间关系、社会参与、资金结构、划分制度、管理模式和稳定性方面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制度变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健  吴虹  
本文以济南市区为重点 ,较全面的汇述了建国以来济南发生的重大灾害 ,总结了全市防灾工作的得失 ,分析了当前异常严峻的防灾形势 ,提出了济南 2 0 0 0~ 2 0 10年减灾工作的基本构想 ,勾划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民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是人类社会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处的环境问题不仅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也包括灾害的问题,它们都发生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存在密切的联系。灾害(Disaster)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防灾减灾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维军  巩在武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启彪 ,左唅  
问题的提出今年,我国遭受特大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还无从得知。但是,人类在灾害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事实上,千百年来,人类在与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不少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灾害进行了研究。遗憾的是,人类与灾害作斗争的原始历史记录以及对灾害的研究成果很少被有意识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集中统一管理、保存、运用。在我国,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由科研机构负责,而救灾事务由民政部门具体办理,遇到特大灾害,便以党政机关的名义成立“抗救指挥部”(或办公室),各级负责人亲临抗灾救灾前沿,动员党、政、军、农、工、商齐力抗救。救灾工作结束,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腊银  傅越  赵东  
核心工业企业在重大灾害阻隔下,其供应网络的被动式修复往往以不计代价、有求必应、逐个突破的方式展开,大大降低了供应网络的修复效率并增加了成本。如何在重大灾害阻隔下实现供应系统稳定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供给网络韧性视角探讨了区域核心工业企业在应对重大灾害阻隔时的防御投资优化策略和系统韧性提升策略。在考虑政府重大灾害救济的前提下,将网络韧性分为线韧性和点韧性,通过建立一种防御-攻击-应对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探索了多级别、多渠道、多阶段的核心工业企业重大灾害阻隔的应对过程,并用C&CG算法进行求解。通过Z市应对COVID-19疫情的算例,验证了本博弈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Z市在疫情阻隔下提升核心工业企业供给网络韧性的策略和特征。结果表明:韧性提升策略的选择与不同灾害等级、不同类别企业的供应线路特征、对重大灾害阻隔状况的预测水平、各类别核心工业企业的灾害防御需求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区域应对重大灾害、保障紧要物资的不间断生产和供应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欧阳新辉  雷慧  涂绍生  陈雄诺  
随机抽取在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寄读的150名汶川中学生,运用SCL-90诊断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6%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障碍,阳性项目检出率为54.37%,远远高于全国常模。根据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策略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干预模式,通过对其中的10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后发现:实验对象在抑郁等6个维度上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凌云  董建文  席阳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相对,是因人为致灾因子或相关主体脆弱性而引发的灾害。技术灾害是人为灾害主要形式之一。技术灾害的研究经历了从注重相关主体脆弱性(即灾害原因)到构建相关主体韧性(即应灾措施)的两个阶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需求与技术选择是技术灾害发生的根源;而企业经济利益动机则是导致技术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除此之外,经济集聚效应和贫困也是影响技术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树立科学经济发展观、构建相关主体韧性"是减灾的基本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有  
进入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每年我国对防灾减灾工程都有很大的投入,但由于自然灾害最小化活动的复杂性,其还未在国民经济中进行专门的核算。文章对自然灾害最小化活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其进行宏观核算的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