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0)
- 2023(10555)
- 2022(8889)
- 2021(7903)
- 2020(6250)
- 2019(13986)
- 2018(13678)
- 2017(25619)
- 2016(13469)
- 2015(14901)
- 2014(14759)
- 2013(14672)
- 2012(14166)
- 2011(13196)
- 2010(13841)
- 2009(12930)
- 2008(12782)
- 2007(11693)
- 2006(10950)
- 2005(10231)
- 学科
- 济(80897)
- 经济(80842)
- 管理(42933)
- 业(41686)
- 企(34391)
- 企业(34391)
- 地方(25491)
- 中国(23516)
- 方法(20274)
- 业经(18224)
- 农(17647)
- 数学(16690)
- 数学方法(16519)
- 技术(16242)
- 地方经济(16024)
- 学(13289)
- 制(13060)
- 银(12804)
- 银行(12791)
- 融(12768)
- 金融(12768)
- 行(12550)
- 农业(12410)
- 发(12348)
- 财(11985)
- 环境(11277)
- 技术管理(11191)
- 贸(11164)
- 贸易(11151)
- 易(10639)
- 机构
- 学院(201979)
- 大学(198559)
- 济(95374)
- 经济(93401)
- 研究(77668)
- 管理(74374)
- 理学(61694)
- 理学院(60916)
- 管理学(60153)
- 管理学院(59722)
- 中国(59571)
- 京(43327)
- 科学(43028)
- 财(41301)
- 所(39059)
- 研究所(34670)
- 中心(33520)
- 江(33077)
- 财经(31471)
- 经济学(29625)
- 北京(28491)
- 农(28356)
- 院(28296)
- 经(28220)
- 范(28119)
- 师范(27907)
- 州(26780)
- 经济学院(26076)
- 业大(23741)
- 省(23193)
- 基金
- 项目(120970)
- 科学(96195)
- 研究(93014)
- 基金(85563)
- 家(73195)
- 国家(72521)
- 科学基金(62350)
- 社会(61366)
- 社会科(58320)
- 社会科学(58306)
- 省(48830)
- 基金项目(44012)
- 教育(41241)
- 划(40185)
- 编号(37026)
- 自然(36365)
- 自然科(35504)
- 自然科学(35497)
- 自然科学基金(34846)
- 资助(34290)
- 发(33482)
- 成果(30704)
- 发展(27999)
- 课题(27749)
- 创(27709)
- 展(27530)
- 重点(27513)
- 创新(26074)
- 部(25868)
- 国家社会(25395)
- 期刊
- 济(123820)
- 经济(123820)
- 研究(71825)
- 中国(49282)
- 管理(34082)
- 财(30859)
- 农(27895)
- 科学(25939)
- 教育(24615)
- 学报(24073)
- 融(23604)
- 金融(23604)
- 经济研究(20619)
- 技术(20220)
- 业经(19854)
- 大学(19100)
- 农业(18928)
- 学学(17713)
- 财经(16532)
- 问题(15335)
- 经(14543)
- 技术经济(12751)
- 贸(12098)
- 世界(11491)
- 国际(11194)
- 商业(11001)
- 现代(10749)
- 坛(10553)
- 论坛(10553)
- 业(10425)
共检索到34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广 汪一帆 戴琴琴
一、引言在广义的层面上,凡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为人们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均属于资源范畴。行政作为一项资源,是指能为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发展提供支持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行政资源主要包含一个国家或地区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环境、行政组织等政府机构及其经济功能等多方面内容。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西方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资源经济学所共同面临的问题。[1]探寻中国近30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背后的逻辑,是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毕立功 胡立新
再度辉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经济协作面临发展新契机──兼论经济技术协作与江苏经济发展战略毕立功,胡立新80年代伊始,随着对封闭的、纵向的传统经济模式的冲破,全国性的经济协作组织网络迅即建立,一批多功能的经济技术协作委(办)及公司亦应运而生。从此,经济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学勤
辐射既表现为自然界不同物体间的能量相互传递,也表现为人类社会资源的互相流动。经济辐射理论既可以深化我们对扩大开放的新认识,也可以说明区域、产业等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到均衡过程。
关键词:
经济辐射 经济发展 战略构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本身也有个从外生向内生转变的问题。这就是转变技术进步的模式,由外生转为内生,立足于自主创新,依靠原始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驱动需要注重协同创新,最为重要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还有个过程,但必须以此为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创新投入制度的创新来说,既要有市场创新,又要有政府创新,创造激励创新的环境。
关键词:
创新 驱动 发展 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承世
作者构思了江西经济今后十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并提出了十大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弯海川
这次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民生与发展,专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体制与政策。这个选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们民族地区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希望借助这一平台,集中全国民研会领导、专家、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桓
由何异煌教授主编的《广西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构想》(以下简称《构想》)一书经过作者们的潜心研究和辛勤劳动,终于同读者见面了。它是《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系列丛书中带有综合性的专题卷,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广西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发展途径和总体构想。它的问世,为广西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该系列丛书各专题卷的相继出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从全局上去把握经济社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嘉瑞 张云 田学斌 陈永国
世纪之交,环渤海地区有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环渤海地区应当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优势,谋划具有全局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以便从地理意义上的北方“龙头”变为经济社会意义上的北方“龙头”,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富有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经济“龙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美荣 曾翔旻
一、关于武汉的优势和特点 武汉历史悠久,自汉以来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末清初,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武汉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如下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 武汉距京、津、沪、穗、渝、西安等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优势的中心位置。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并接纳了它最大的支流汉水,构成庞大的水网,在世界大城市中极为罕见。武汉也是全国的铁路枢纽之一。目前,京广、京九、武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关键词: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经济发展战略 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学
西部经济要想起飞 ,必须选择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从传统贸易理论的缺陷入手 ,分析区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重新界定划分主导产业的标准 ,为西部经济发展提出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区际贸易 西部经济 主导产业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陈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地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国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达成的共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在体现公平性、持续性与共同性原则的条件下,鼓励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条件下)经济增长,因为技术创新能够使经济得到高效益的增长(技术创新走内涵发展经济之路),走的是一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与资源承栽能力相协调之路,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笔者从事多年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并拓展了技术创新的含义,不仅仅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技术创新,而且从"生产关系"的范畴对技术创新有了较深的探索。进而提出了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近乎同步运行并推动经济波动向前发展的观点。本文特别从基础性技术创新和应用型技术创新视角看可持续经济发展,因为基础性技术创新主导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应用型技术创新主导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力量。并例举美国和日本两国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认为我国宏观的技术创新战略,应在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体系引导下,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只有这样才是我国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战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认为,从可比名义增长率看,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未能缩小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差距。症结在于质量改进速度和市场发育速度缓慢,必须选择高速质量改进制导下的高速增长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并尽快实现从追求高效益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改进发展战略的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盛超明 陈晓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刘东涛 秦广生 孙兰玉 刘伯德 王永治 徐国弟 常修泽 孙鸿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