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3157)
- 2022(11207)
- 2021(10076)
- 2020(8117)
- 2019(18217)
- 2018(17839)
- 2017(34032)
- 2016(18423)
- 2015(20595)
- 2014(20763)
- 2013(20391)
- 2012(19288)
- 2011(17703)
- 2010(18234)
- 2009(17178)
- 2008(16965)
- 2007(15424)
- 2006(14218)
- 2005(13439)
- 学科
- 济(78814)
- 经济(78705)
- 管理(56910)
- 业(53993)
- 企(41716)
- 企业(41716)
- 中国(27326)
- 农(25976)
- 地方(24973)
- 方法(22602)
- 财(21244)
- 制(20853)
- 业经(20054)
- 数学(19010)
- 数学方法(18720)
- 农业(17697)
- 银(16135)
- 银行(16110)
- 行(15659)
- 融(15644)
- 金融(15641)
- 贸(15412)
- 贸易(15392)
- 易(14852)
- 学(14677)
- 环境(13913)
- 策(13656)
- 体(13525)
- 地方经济(13162)
- 发(13066)
- 机构
- 学院(265308)
- 大学(262065)
- 济(113196)
- 经济(110634)
- 研究(99133)
- 管理(97306)
- 理学(81078)
- 理学院(80078)
- 管理学(78877)
- 管理学院(78337)
- 中国(77255)
- 财(57123)
- 科学(57108)
- 京(57004)
- 所(50291)
- 研究所(44549)
- 中心(44547)
- 江(44510)
- 农(43477)
- 财经(42241)
- 经(37983)
- 范(36951)
- 北京(36823)
- 师范(36625)
- 院(36411)
- 业大(35245)
- 州(34971)
- 经济学(34282)
- 农业(33156)
- 省(32515)
- 基金
- 项目(166470)
- 科学(131849)
- 研究(126911)
- 基金(118759)
- 家(102543)
- 国家(101639)
- 科学基金(86857)
- 社会(81218)
- 社会科(77008)
- 社会科学(76997)
- 省(66150)
- 基金项目(61330)
- 教育(57565)
- 划(55505)
- 自然(53194)
- 自然科(51865)
- 自然科学(51850)
- 编号(51834)
- 自然科学基金(50875)
- 资助(48291)
- 成果(44017)
- 发(41641)
- 课题(38351)
- 重点(38336)
- 部(36772)
- 制(36063)
- 创(34936)
- 发展(33897)
- 国家社会(33373)
- 展(33328)
- 期刊
- 济(142090)
- 经济(142090)
- 研究(89216)
- 中国(66161)
- 财(43837)
- 农(42445)
- 管理(40606)
- 学报(36435)
- 科学(36063)
- 教育(34753)
- 融(33384)
- 金融(33384)
- 大学(28621)
- 农业(28237)
- 学学(26728)
- 业经(24049)
- 技术(23659)
- 经济研究(21921)
- 财经(21331)
- 经(18427)
- 问题(18274)
- 贸(15192)
- 业(14695)
- 国际(14058)
- 世界(13215)
- 现代(12816)
- 坛(12545)
- 论坛(12545)
- 科技(12277)
- 技术经济(12258)
共检索到440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艳 钟昌标
湾区是世界经济高密度和高产出区域,该区域由港口、产业和城市三大要件构成其特殊性,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这类区域。随着我国大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如何找到建设的抓手成为推进湾区建设的难题。本文从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协调联动发展的角度,剖析微观主体(企业和民众)、中观主体(地方政府)和宏观主体(中央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在大湾区"三群"联动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提出激活主体活力、强化跨行政区域的协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或启示。
关键词:
大湾区 “三群” 利益主体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君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因素 动力机制 模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陈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不仅要继续攻坚突破、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更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携手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本研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毗邻区县间的人口与经济势能差异,总结归纳了“优势互补”的支援模式、“合作双赢”的对接模式和“共建共促”的互帮模式三种典型的毗邻区建设模式。本文结合企业注册数据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四大省际毗邻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现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当前发展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省际毗邻区 困境分析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刘亭杉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际莲
对限制开发区实施倾斜性政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之必然要求。"后三峡时期"库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库"的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以及三峡库区本身自然条件决定了其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补偿性财税政策既是三峡后续规划落实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水资源保护的限制开发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的重要功能定位及面临的问题,建议在生态恢复与保护、生态移民、产业优化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诸方面采取补偿性财税政策,以促进限制禁止开发功能区划下的"后三峡时代"库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限制开发区 协调发展 补偿性 财税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已经清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战略区任务明确,主体功能区为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市场力量推动的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志坤 林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优化生产力结构和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阳光地带”经济迅猛发展。德国的区域援助政策是德国政府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在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平衡地区差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南客
现代大文化建设 ,需要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保障性并且具有积极导向性的文化发展公共政策。本文就此从文化法规政策、文化管理政策、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区域政策、文化人才政策、文化科技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协调发展 公共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一、要正确对待当前我国的地区差距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西差距的扩大。自6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东西差距就一直在不断扩大。1965年,我国沿海与内地间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为22.5%,到1980年已提高到37.6%,1988年又提高到40.5%。在三年治理整顿期间,虽然沿海与内地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略有缩小,但之后又呈现出急剧扩大的趋势。1990—1994年,沿海与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由40.6%迅速提高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针对税收政策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完善原材料环节的资源税、推进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改革、以及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比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欠发达地区 税收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董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制定的外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不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现行优惠政策给外资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带来了市场扭曲效应。从宏观上看,存在着对国内资金的大规模挤出效应;从微观上看,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不强;从制度影响看,导致内资企业出现寻租现象,外资企业则争相避税;从经济利益上看,导致我国资源被廉价利用,出现“打洋工”现象。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外资政策,纠正一味追求外资规模的倾向,适当控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择资”;逐步取消一般性的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外资优惠政策 政策弊端 政策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文章选取变异系数对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差距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1978—1990)、后扩大(1991—2003)、再缩小(2004—2010)三个阶段,但区域差距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财政政策可以在调控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各项财政政策调控区域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政策的实施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完善区域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