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5)
2023(8017)
2022(6782)
2021(6169)
2020(5117)
2019(11642)
2018(10762)
2017(20685)
2016(10972)
2015(12022)
2014(11840)
2013(11697)
2012(10997)
2011(9973)
2010(10347)
2009(10126)
2008(9123)
2007(8198)
2006(7561)
2005(6864)
作者
(32454)
(26952)
(26916)
(25612)
(17365)
(13104)
(12081)
(10519)
(10095)
(9797)
(9600)
(9490)
(8926)
(8774)
(8519)
(8461)
(8141)
(7863)
(7816)
(7815)
(6876)
(6603)
(6603)
(6345)
(6243)
(6201)
(6035)
(5878)
(5603)
(5523)
学科
(46453)
经济(46416)
(26247)
(25301)
金融(25298)
管理(24226)
(22338)
银行(22311)
(21790)
(21552)
企业(21552)
中国(19752)
方法(18452)
地方(16815)
数学(14162)
数学方法(13932)
(12875)
业经(12478)
(11074)
(11051)
中国金融(10967)
农业(9878)
(9789)
理论(9730)
(7922)
贸易(7908)
(7579)
地方经济(7178)
(7171)
财务(7156)
机构
学院(157575)
大学(155705)
(60357)
经济(58874)
研究(57479)
管理(54200)
中国(48835)
理学(46252)
理学院(45453)
管理学(44296)
管理学院(43994)
科学(37138)
(33707)
(29284)
(29237)
中心(27973)
(27309)
研究所(26920)
(25402)
(25371)
师范(25141)
财经(23287)
业大(22322)
北京(21419)
农业(21406)
(21003)
(20867)
(20848)
师范大学(20685)
经济学(19369)
基金
项目(106729)
科学(84035)
基金(77409)
研究(76126)
(68896)
国家(68316)
科学基金(57558)
社会(49254)
社会科(46877)
社会科学(46864)
(42774)
基金项目(41934)
自然(37034)
自然科(36160)
自然科学(36149)
(36044)
自然科学基金(35502)
教育(33588)
资助(31655)
编号(29508)
(25227)
重点(24934)
成果(24048)
(22238)
(22017)
课题(21499)
国家社会(20742)
创新(20571)
科研(20272)
发展(19966)
期刊
(68737)
经济(68737)
研究(46634)
中国(30346)
(29471)
金融(29471)
学报(26341)
科学(25522)
(25239)
(20672)
大学(19771)
管理(19120)
学学(18845)
农业(16650)
教育(15185)
财经(11347)
业经(10974)
技术(10779)
经济研究(10049)
(9795)
问题(9284)
(9227)
资源(9004)
(8587)
(8103)
(7833)
统计(7091)
(7039)
国际(6902)
现代(6821)
共检索到24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春晓  胡婷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生产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化利用。引入生产力模型与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料、劳动力、技术四个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测度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下,测度大湘西45区县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分布不均衡,由东到西呈梯度下降,表现为正三角的潜力等级格局;融合要素分布不均匀,区域的融合优势与劣势表现明显,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研究提出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建议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石彩霞  钟佩君  
以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借助RMS模型探析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概况,综合运用最邻近距离点、核密度分析、重力模型,廓清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状况,揭示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错位,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组合程度有待提升,旅游流质量较高,接待水平差异明显,基础设施亟需完善,可进入性不高;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展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旅游重心位于张吉怀地区,旅游资源、旅游流以及旅游接待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受到自然、人文因素的重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凯   谭佳欣   甘畅  
发展旅游业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作用机制赋能,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协同发展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论文通过分析城乡融合理论及战略实践,剖析共同富裕目标下旅游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内涵要义,探讨二者的协同演化机理,并以欠发达地区湘西地区为案例,借助哈肯模型、泰尔指数及面板灰色关联模型探究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12—2020年湘西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表现为小幅度波动演化特征,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旅游可持续性>旅游发展性>旅游共享性;城乡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2) 2012—2020年间,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为旅游业,主导整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方向,且协同值随时间演化存在较大波动,协同关系未发生等级跃迁。(3)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值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差异源自地区内差异。其中,怀化市协同值差异减小,湘西州和张家界市协同值差异扩大。(4)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关系受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以上3个因素对地区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昌晶亮  邹映  
绿色旅游推崇的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大湘西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支持、名人轰动效应等发展绿色旅游的天然优势。但目前大湘西地区绿色旅游发展还存在深度挖掘不够、体验性不足、人才流失以及营销宣传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资源挖掘与保护、旅游商品特色开发、专业人才有序管理、配套设施完善以及营销宣传创新等方面入手,力求使大湘西地区走上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唐建平  
交通网络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与空间合作的重要瓶颈和先决条件。首先,厘清了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以大湘西地区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地区旅游空间合作推进中的交通制约以及机制限制。基于交通网络改进的角度,提出构建区域发展"一核一廊一带"的战略格局,在此指导下提升区域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其保障机制和体制创新。文章能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洪  陈亚召  袁开国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是湘西最大的出路。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文章客观分析了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区位、交通、资源条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一体化战略: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品牌塑造、旅游交通、区域合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连阳  
【目的】湘西是我国南方林区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环境优越,林分类型多样,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耦合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关系,对大湘西各县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林业经济有序开发,以及提升生态旅游的地方经济贡献至关重要。【方法】运用2000—2020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旅游经济数据,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耦合体系;采用货币价值法核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指数,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分解为森林生态功能类型、不同龄组、森林起源和森林管理单位4类指标;构建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大湘西24个县域二者的耦合关系与时空特征。【结果】研究表明,森林生态功能类型、不同龄组、森林起源和森林管理单位的拟合系数为0.81、0.82、0.85、0.74,慈利县、永顺县、桑植县、永定区、沅陵县的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耦合价值较大。近20年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分别提高0.21和0.29个单位。四时段,不同等级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县域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同属性与旅游经济耦合价值同林分面积及森林管理单位类型有关系。耦合模型具有较好适应性。二者相互影响,耦合协调能力不断增强。从耦合度看,初期耦合度极不显著县域集中在大湘西中部地区。到2020年耦合极为显著县域出现,很显著县域明显增多,无极不显著县域,耦合状态进入拮抗后期;从耦合协调度看,初期低度协调县域集中在大湘西南部和北部,中度协调县域集中在中部地区,张家界所辖县域及邻近县域为高度协调地区,耦合协调格局由低协调的南北部向高度和良好协调的东北部、中部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茂  王兆峰  孙姚  
交通是推动旅游空间合作的先决条件,对旅游合作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多种计量方法探讨高速公路发展对大湘西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交通发展影响区域旅游可达性,对旅游地空间布局产生聚集和扩散作用;高速公路交通布局驱动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质量的提升,影响旅游流的流向和流量;高速公路的发展驱动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效率的提升。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公路交通网布局,注重高速公路交通质量提升,提高区域旅游合作水平等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怡纯  刘春腊  曾凡超  焦丽鹏  吴丽平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区和一处集中连片地带。2)在各区域分布建设不均衡,大里耶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多,开发程度最高,大矮寨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少,开发程度最低;龙山县和凤凰县建设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大,泸溪县建设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3)整体交通通达度较高,高级别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通达度和可步行性较低,各县市中古丈县通达度最低。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均GDP、路网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怡纯  刘春腊  曾凡超  焦丽鹏  吴丽平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区和一处集中连片地带。2)在各区域分布建设不均衡,大里耶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多,开发程度最高,大矮寨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少,开发程度最低;龙山县和凤凰县建设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大,泸溪县建设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3)整体交通通达度较高,高级别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通达度和可步行性较低,各县市中古丈县通达度最低。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均GDP、路网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昌晶亮  余洪  
旅游产业已成为落后地区尤其是落后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已经得到学者的证明,但目前对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模式研究则较为薄弱。大湘西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目前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并不顺利。文章以大湘西地区为例,在分析了地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关系及影响因素,针对四种资源组合类型提炼出三种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模式:旅游城镇耦合发展模式、旅游产品加工城镇耦合发展模式、旅游服务城镇耦合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大湘西地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慧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学锋  谭佳欣  黄俊  
文章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及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湘西地区2002—2017年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演化过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湘西地区主要集聚因子的贡献率及其交互作用关系,揭示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具体表现为由武陵源区、永定区以及凤凰县向沅陵县降低趋势。(2)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重心由西北方向向西南方向转移,区域南北部表现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3)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过程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府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城市化水平等,各因素内含因子对湘西地区的贡献率各有不同。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旅游产业集聚的解释力,交互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和政府政策支持的交互作用对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格局变化影响最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余含  
分析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交通系统差异影响旅游城镇建设、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影响旅游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交通系统整体水平影响旅游城镇化空间布局三方面分析了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影响机制,最后从构建完善铁路交通网,提升湘西地区公路等级、构建交通公路网、完善湘西地区机场布局,提高交通可进入性,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城市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河清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多民族省际边界区域。湘西地区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共同打造区域民族旅游品牌,是培育"大湘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