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0)
2023(6137)
2022(5071)
2021(4510)
2020(3609)
2019(8076)
2018(7673)
2017(14812)
2016(8126)
2015(8373)
2014(8400)
2013(8420)
2012(7771)
2011(7153)
2010(7259)
2009(6558)
2008(6272)
2007(5348)
2006(4798)
2005(4300)
作者
(24336)
(20392)
(20025)
(19247)
(12664)
(9772)
(9147)
(7928)
(7763)
(7056)
(6986)
(6835)
(6591)
(6472)
(6389)
(6325)
(6071)
(5856)
(5786)
(5712)
(5092)
(5014)
(4935)
(4594)
(4538)
(4403)
(4341)
(4124)
(4053)
(4010)
学科
(41237)
经济(41207)
管理(17532)
地方(16414)
(14342)
中国(13583)
方法(13453)
数学(12305)
数学方法(12200)
(10166)
企业(10166)
地方经济(9482)
(9396)
(8516)
环境(7194)
(6936)
业经(6880)
城市(6857)
产业(6189)
农业(5965)
(5940)
结构(5559)
(5542)
(5123)
金融(5121)
城市经济(5068)
(4902)
资源(4490)
(4461)
(4405)
机构
学院(113917)
大学(113753)
(46723)
研究(45910)
经济(45481)
管理(39988)
理学(34553)
理学院(33878)
管理学(33165)
管理学院(32940)
中国(32652)
科学(30791)
(25022)
(23362)
研究所(21718)
中心(20247)
(19832)
(18583)
师范(18404)
(18394)
(17833)
(17072)
业大(16742)
财经(15901)
北京(15505)
师范大学(15347)
经济学(15220)
农业(14519)
(14483)
科学院(14287)
基金
项目(84428)
科学(68564)
基金(62735)
研究(58124)
(56385)
国家(56031)
科学基金(48175)
社会(38909)
社会科(37122)
社会科学(37112)
基金项目(34524)
(33269)
自然(31811)
自然科(31066)
自然科学(31060)
自然科学基金(30456)
(28961)
教育(24938)
资助(23727)
编号(21638)
(20467)
重点(20305)
(17775)
(16768)
国家社会(16752)
计划(16493)
成果(16251)
发展(16191)
课题(15979)
(15975)
期刊
(51351)
经济(51351)
研究(35791)
中国(20410)
科学(19211)
学报(18802)
(15329)
大学(13531)
管理(13098)
学学(13000)
(12910)
农业(10458)
资源(9475)
教育(8808)
问题(8555)
经济研究(8523)
(8152)
金融(8152)
技术(8112)
城市(7944)
(7756)
业经(7559)
财经(7377)
(6482)
地理(6286)
(5947)
现代(5934)
科技(5640)
统计(5521)
(5335)
共检索到16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轩  朱喜钢  
大湄公河次区域作为亚洲少数待开发地区之一,其城市发展足迹与城市空间结构独具特色。在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以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重点探讨次区域五国城市结构与模式的成因。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化发展缓慢、首位城市极化严重、区域城市发展失衡、过度城市化与虚假城市化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社会关系再生产意图与次区域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等因素相整合与碰撞后,在地理空间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烙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俊智  文淑惠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Multilevel p2模型方法,分析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结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呈"核心-边缘"分布的三级圈层结构,各层级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经济联系程度比较松散。同时,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还受单个城市经济、资源集聚效应的影响,而城市间要素的扩散效应影响尚不显著。随着各成员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MS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正迅速形成与拓展,中心城市的增加与城市之间相互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将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联合课题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简称GMS)机制的目的是推动GMS各国经济合作,开展互联互通,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广西自2005年4月继云南省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省区以来,其与GMS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广度与深度均实现了新突破,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开元  
本文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次区域合作中的问题、挑战、机遇、主要合作领域与政策措施等,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现在面临着大量如贫困、高质量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传染病、全球化与区域化风险等挑战,需要通过推进高层会商、积极鼓励私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利益冲突处理准则等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国也需要通过突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民生、教育与科技合作、打造边境综合发展增长极、利用区域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实现我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国家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彬  陈英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以来,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减少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国、东道国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就促进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立  汪戎  
电力供应短缺和能源建设滞后,是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协调次区域各国电力资源的平衡是次区域电力合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需求,比较供给与需求的差距,探讨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泽  
为实现广西与云南优势的互补与整合,从区位特征、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来看, 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为此,需要桂滇两省区联合完善交通网络,联合推出旅游线路, 联合开发旅游市场,联合促进旅游便利化,以便共同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天昂  唐青生  
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经结束,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面前,中国金融业如何抓住机遇才能应对挑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重大课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的成功召开,给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一次极好机会。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构想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文韬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文丽  韩小羽  
本文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背景,较为详尽地梳理与分析了次区域各国各个时期利率机制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次区域国家利率波动的相关性及其与中国、美国利率的相关程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建伦  赵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各国间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运行机制和经济社会合作,阐述了农业合作的兴起、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以及农业合作的前景,发现各国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农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顺安  刘继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由中国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组成。次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并有一条天然大通道———湄公河将次区域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具有合作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次区域各方面的条件后认为,将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合作开发置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地位是最佳选择;同时对次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黄图毅  阙菲菲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空间分形理论,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维数和回归方程入手,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群整体呈现出倒"T"型结构;且各个城市群都是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