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8)
2023(11187)
2022(9065)
2021(8012)
2020(6709)
2019(14637)
2018(14309)
2017(27643)
2016(14788)
2015(16118)
2014(15825)
2013(16078)
2012(14510)
2011(13049)
2010(13260)
2009(12733)
2008(12708)
2007(11561)
2006(10495)
2005(9479)
作者
(43065)
(36713)
(36177)
(33996)
(22603)
(17589)
(16138)
(14180)
(13673)
(12672)
(12439)
(12207)
(11641)
(11398)
(11272)
(11000)
(10631)
(10569)
(10415)
(10339)
(9215)
(8910)
(8885)
(8388)
(8095)
(8054)
(8017)
(7993)
(7326)
(7120)
学科
(81408)
(74121)
经济(74035)
(64543)
企业(64543)
管理(54044)
(45466)
农业(30434)
业经(28460)
方法(28382)
(22124)
数学(21090)
数学方法(20980)
地方(17467)
(16595)
财务(16593)
财务管理(16584)
中国(16355)
技术(16084)
企业财务(15698)
(14755)
(13956)
(13128)
(12712)
(12220)
(10738)
贸易(10731)
理论(10649)
环境(10579)
企业经济(10535)
机构
学院(222358)
大学(210973)
(99190)
经济(97523)
管理(92148)
理学(79678)
理学院(78882)
管理学(77995)
管理学院(77598)
研究(71312)
中国(58539)
(53058)
科学(43210)
(42780)
(42618)
农业(40362)
业大(37214)
(35878)
(35357)
中心(34068)
财经(33879)
研究所(32489)
(30646)
经济学(28929)
经济管理(28465)
(27538)
经济学院(26256)
(26113)
师范(25918)
北京(25633)
基金
项目(149109)
科学(121143)
研究(110858)
基金(110464)
(95644)
国家(94669)
科学基金(83469)
社会(74876)
社会科(70767)
社会科学(70748)
(61688)
基金项目(59834)
自然(52583)
自然科(51393)
自然科学(51384)
自然科学基金(50531)
(48863)
教育(46852)
编号(44835)
资助(41918)
(36335)
(35194)
(34345)
重点(33315)
成果(32849)
(32692)
创新(31337)
国家社会(31279)
(30677)
(29988)
期刊
(119831)
经济(119831)
研究(60645)
(56266)
中国(41990)
农业(38145)
管理(34678)
(33999)
科学(32507)
学报(30273)
业经(27408)
大学(24045)
学学(23549)
(21435)
金融(21435)
(20311)
技术(20185)
经济研究(16499)
财经(16323)
问题(16121)
技术经济(14168)
(14161)
农村(13986)
(13986)
农业经济(13958)
资源(13134)
教育(13006)
世界(12682)
经济问题(11586)
(11577)
共检索到330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建伦  赵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各国间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运行机制和经济社会合作,阐述了农业合作的兴起、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以及农业合作的前景,发现各国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农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先德  王盛威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本文在介绍GMS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国与GMS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状况,指出无论从出口还是进口方面来看,泰国和越南都是中国在GMS贸易上的最重要伙伴,而云南和广西在中国与GMS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归纳总结了中国与GMS农业合作的主要领域并对其将来的农业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伟轩  朱喜钢  
大湄公河次区域作为亚洲少数待开发地区之一,其城市发展足迹与城市空间结构独具特色。在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以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重点探讨次区域五国城市结构与模式的成因。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化发展缓慢、首位城市极化严重、区域城市发展失衡、过度城市化与虚假城市化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社会关系再生产意图与次区域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等因素相整合与碰撞后,在地理空间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烙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鹏主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都是深受其影响,而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国家的农业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甚,在这样的背景下,次区域内各国切实加强区域内农业合作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就要通过不断创新次区域的农业合作机制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康  龙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大春  
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10年来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总体分析,再对2009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来看,近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情况比较好;从空间角度来看,2009年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并且多个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出现DEA非有效。其次,并对全国整体DEA有效,而各地区却存在DEA非有效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出几方面建议: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优化中央财政支农的投入领域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恒  郭昕  曹大澂  孙凡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惠  卞艺杰  
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04—2012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SBM模型度量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全面测算考察期内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通过核密度估计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并就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方法考察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存在追赶效应;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提升趋势明显,农业生产效率表现出双峰趋同;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减排具有显著门槛效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乃是农业减排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光强   宋新宇  
[目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生成机理研究,系统设计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于把握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时空特征,加快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法]文章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2年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动态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模型等方法进一步探究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1)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处于测算值的低水平阶段,呈时间序列的递增态势;(2)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区域不平衡性特征,其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和超变密度;(3)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距具有扩大趋势,东中部地区均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西部地区存在区域极化现象;(4)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保持着前行状态,并具有俱乐部趋同现象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据此,必须实施要素科技赋能、创新系统协同、量累质跃驱动与竞争合作追赶等战略工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联合课题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简称GMS)机制的目的是推动GMS各国经济合作,开展互联互通,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广西自2005年4月继云南省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省区以来,其与GMS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广度与深度均实现了新突破,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开元  
本文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次区域合作中的问题、挑战、机遇、主要合作领域与政策措施等,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现在面临着大量如贫困、高质量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传染病、全球化与区域化风险等挑战,需要通过推进高层会商、积极鼓励私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利益冲突处理准则等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国也需要通过突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民生、教育与科技合作、打造边境综合发展增长极、利用区域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实现我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国家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