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1)
- 2023(12804)
- 2022(10809)
- 2021(9602)
- 2020(8274)
- 2019(18609)
- 2018(17958)
- 2017(34740)
- 2016(19347)
- 2015(21135)
- 2014(21224)
- 2013(21117)
- 2012(19783)
- 2011(18061)
- 2010(17868)
- 2009(16691)
- 2008(16485)
- 2007(14870)
- 2006(12831)
- 2005(11308)
- 学科
- 济(87548)
- 经济(87471)
- 业(52059)
- 管理(51358)
- 企(40447)
- 企业(40447)
- 方法(38582)
- 数学(34364)
- 数学方法(34053)
- 农(24181)
- 地方(21728)
- 中国(20584)
- 财(19673)
- 学(19118)
- 业经(19045)
- 农业(16328)
- 贸(16056)
- 贸易(16052)
- 易(15541)
- 制(14519)
- 产业(13156)
- 技术(12942)
- 环境(12891)
- 地方经济(12774)
- 和(11895)
- 务(11887)
- 财务(11874)
- 财务管理(11845)
- 融(11638)
- 金融(11636)
- 机构
- 学院(284350)
- 大学(283900)
- 济(118914)
- 经济(116660)
- 管理(106017)
- 研究(101483)
- 理学(92668)
- 理学院(91489)
- 管理学(89872)
- 管理学院(89349)
- 中国(72877)
- 科学(67213)
- 农(60384)
- 京(59490)
- 所(53894)
- 业大(50002)
- 财(49991)
- 研究所(49861)
- 农业(48425)
- 中心(45601)
- 江(42271)
- 财经(40670)
- 经济学(37274)
- 经(36920)
- 范(36848)
- 北京(36596)
- 师范(36312)
- 院(36135)
- 经济学院(34022)
- 州(33480)
- 基金
- 项目(199476)
- 科学(156116)
- 基金(144678)
- 研究(136695)
- 家(130461)
- 国家(129418)
- 科学基金(108643)
- 社会(87857)
- 社会科(83489)
- 社会科学(83459)
- 省(79914)
- 基金项目(77579)
- 自然(72335)
- 自然科(70676)
- 自然科学(70651)
- 自然科学基金(69421)
- 划(67770)
- 教育(61490)
- 资助(58194)
- 编号(52902)
- 重点(46258)
- 发(45329)
- 部(43185)
- 创(41847)
- 成果(41099)
- 计划(40080)
- 创新(39288)
- 科研(38913)
- 课题(37102)
- 国家社会(36874)
- 期刊
- 济(124651)
- 经济(124651)
- 研究(75860)
- 学报(55237)
- 农(53778)
- 中国(50966)
- 科学(48002)
- 大学(39668)
- 学学(38051)
- 财(37760)
- 农业(36430)
- 管理(35907)
- 教育(23222)
- 技术(22642)
- 融(21511)
- 金融(21511)
- 业经(21316)
- 经济研究(20912)
- 业(20236)
- 财经(20051)
- 经(17408)
- 问题(17340)
- 版(15612)
- 技术经济(14973)
- 科技(14829)
- 业大(14472)
- 商业(14006)
- 资源(14006)
- 统计(13696)
- 贸(13517)
共检索到403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汝凤 梁双陆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边疆经济发展模型,分析和检验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产业结构对西南边疆生产要素聚集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GMS经济合作机制对提升边疆地区生产要素聚集力,整体上具有促进作用,但与泰国和越南的经济合作对西南边疆要素聚集的作用强于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经济合作。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西南边疆参与GMS次区域合作进程,提升西南边疆的要素聚集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兴绪 刘曼莉 陈贻娟
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是否接受过培训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农户是否兼业及非农就业对收入的影响无显著性。村庄的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农户收入 两水平模型 影响因素 西南边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文星 杨子生 罗妮
根据云南省1996~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80.28%,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11.88%,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因素是影响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经济投入水平次之。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为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优劣。为了保障边疆山区省份的粮食安全,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大力改造和提高耕地资源质量,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大经济技术投入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目的]探究扶贫开发成效对于国家进一步精确制定脱贫政策具有的借鉴意义。[方法]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扶贫开发成效,并探讨扶贫开发成效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云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扶贫开发成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各州(市)与经济中心距离与扶贫开发效率成正比,距离越远,扶贫开发效率越好,各州(市)经济密度、扶贫资金与扶贫开发效率具有负相关系,经济密度高、扶贫资金投入多的地区,扶贫开发效率越低,这与扶贫开发效率区域差异特征相吻合。[结论]在实践方面,为制定区域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启示,即区域扶贫开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以及实时把握客观规律,遵循规律的引导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聚集 外部性 技术外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彬 陈英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以来,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减少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国、东道国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就促进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因果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就业结构 生产率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研究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制度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产业聚集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U型"关系,其对福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产业聚集程度高于某个"门槛值"时,产业聚集对居民福利才有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产业聚集空间异质性特征,推导出居民福利的地区性差距将不断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居民福利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杜弼云 牛彤
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维度,运用我国1996~2011年的数据,首先建立VAR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后,建立VEC模型,分别探究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模拟就业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冲击的响应。结果显示:(1)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都会促进就业,但过程创新的作用更加显著;(2)技术创新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稳定而明显。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为我国改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屠年松 付文宇
如何提高滇桂省区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沿边开放水平?哪些因素对沿边开放有显著影响?为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6-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双方经济规模、外贸依存度、跨境网络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率对沿边开放有显著正影响;而滇桂省区城市化率对沿边开放有显著负影响;地理距离与外部政策冲击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滇桂省区应加快发展经济、妥善处理好城市化与沿边开放的关系、优化跨境网络建设并加强各方沟通协调来提高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沿边开放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屠年松 付文宇
如何提高滇桂省区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沿边开放水平?哪些因素对沿边开放有显著影响?为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6-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双方经济规模、外贸依存度、跨境网络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率对沿边开放有显著正影响;而滇桂省区城市化率对沿边开放有显著负影响;地理距离与外部政策冲击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滇桂省区应加快发展经济、妥善处理好城市化与沿边开放的关系、优化跨境网络建设并加强各方沟通协调来提高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沿边开放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刚 李翔飞
产业聚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向更加聚集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物流的顺畅流通。基于此,对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产业聚集区域物流发展,分析产业聚集区域化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从物流供应、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对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
关键词:
产业聚集区域 物流发展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