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0)
2023(3858)
2022(3395)
2021(3259)
2020(2463)
2019(5415)
2018(5146)
2017(9848)
2016(5332)
2015(5512)
2014(5419)
2013(5156)
2012(4914)
2011(4502)
2010(4510)
2009(4220)
2008(3987)
2007(3473)
2006(3231)
2005(2889)
作者
(15249)
(12955)
(12948)
(12249)
(7879)
(6323)
(5691)
(5046)
(4664)
(4560)
(4531)
(4253)
(4170)
(4046)
(3948)
(3882)
(3851)
(3766)
(3664)
(3571)
(3149)
(3021)
(3021)
(3010)
(2878)
(2840)
(2838)
(2781)
(2676)
(2570)
学科
(25891)
经济(25881)
管理(10494)
地方(9506)
(9444)
方法(9311)
(8051)
数学(7197)
数学方法(7116)
农业(6099)
(5845)
企业(5845)
业经(5383)
中国(5306)
(4992)
地方经济(4643)
环境(4205)
理论(3896)
(3789)
贸易(3788)
(3610)
(3476)
(3303)
金融(3302)
(3288)
农业经济(3028)
(2865)
(2801)
资源(2666)
(2621)
机构
学院(75655)
大学(71429)
(28378)
研究(28300)
经济(27764)
管理(25666)
理学(21809)
理学院(21427)
管理学(20955)
管理学院(20811)
中国(20516)
科学(19238)
(15464)
(14468)
(13853)
师范(13737)
研究所(13437)
中心(12659)
(12408)
(11840)
师范大学(11131)
(10571)
(10553)
(10455)
(10404)
业大(10373)
旅游(10297)
北京(10032)
财经(9906)
(9826)
基金
项目(53396)
科学(42328)
基金(38318)
研究(38311)
(34317)
国家(34027)
科学基金(28798)
社会(24714)
社会科(23373)
社会科学(23365)
(22049)
基金项目(21575)
自然(18964)
自然科(18442)
自然科学(18439)
自然科学基金(18052)
(17995)
教育(16759)
资助(15707)
编号(14980)
(13533)
重点(12403)
课题(11016)
发展(10858)
(10807)
成果(10757)
(10730)
(10172)
国家社会(10160)
科研(9993)
期刊
(35330)
经济(35330)
研究(20877)
科学(12215)
(11753)
中国(11705)
学报(11537)
农业(8501)
大学(8442)
学学(8153)
管理(7943)
(7494)
业经(6860)
资源(6699)
教育(6596)
(6341)
旅游(6341)
(6341)
(6304)
经济研究(5797)
(5756)
金融(5756)
学刊(5117)
旅游学(5112)
游学(5112)
技术(4748)
问题(4518)
(4282)
财经(4226)
(4005)
共检索到10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张镱锂  包维楷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大渡河上游地区金川、壤塘、马尔康三县18665km2土地的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0年,研究地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多样性增加,斑块形状不规则性增强。整个景观表现出以草地为基质,以林地变动为主要特征。5年间,有林地面积减少53687hm2,大部分转变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有林地的空间动态,如斑块密度下降,形状趋于规则等,显示该地区森林减少主要是有计划采伐的结果。耕地面积的下降则表明当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孙会首  阎建忠  
基于1967、1986、2000和2006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从50 m分辨率开始,按照50 m的间隔依次递增至2000 m,共生成40种粒度的格网,然后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对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覆被随尺度变化的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00 m粒度能在准确保留土地覆被面积信息的同时,稳定地反映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因此是分析该地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典型特征的理想空间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摆万奇,阎建忠,张镱锂  
本文以1967年、1987年、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渡河上游地区18665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967~2000年,研究地区以林地为主导的覆被格局转变为以草地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发挥着关键作用。33年间,有林地面积减少了319774hm2,所占比例从30.92%下降为13.78%。通过对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分析,尤其是有林地斑块在破碎化过程中规则性的增强,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论证了政策因素在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文中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在15个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对不同地类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大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晶  包维楷  庞学勇  范建容  杨阿强  
为了预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对下游干旱河谷演变的影响,开展了对泸定县城以上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河谷生态需水量为能够维系干旱河谷生态功能的基本环境目标、恢复干旱河谷生态景观的生态系统所需求的水量;②研究区干旱河谷总面积1185.00km2,其中干暖河谷250.11km2,干温河谷934.89km2;③考虑输沙需水时,维持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6.3×108m3,其中干暖河谷最小为58.8×108m3,干温河谷最小为97.4×108m3,不考虑输沙需水时,最小生态需水量仅为58.3×108m3;④河道外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7%;⑤考虑输沙需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玉福  邓良基  刘宇  蒋双龙  李翔  陈波  王钰婷  
【目的】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渡河上游丹巴段1989—2012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9,2000和2012年3期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首先运用RS软件计算提取研究区3个时期基于TM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图和基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海拔、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图;然后在Arc GIS软件平台下,对植被覆盖度图及3种地形因子图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将对应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分别与海拔等级图、坡度等级图、坡向等级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获得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赞红  阎建忠  花晓波  
论文以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在2006和2011年进行的农户和地块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种植制度"双改单"现象,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1在2006—2011年间,研究区玉米的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土豆的播种面积快速上升,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缓慢增加;复种指数明显降低,两熟制作物种植面积下降,一熟制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双改单"现象明显。2非农收入变化、畜牧业收入变化、地块均面积和区位变量是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的主要原因。研究种植制度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政府制定有的放矢的粮食生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陈晓清  吕娟  柳金峰  
沙耳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处于"5.12"地震的严重波及区。为了研究地震对严重波及区泥石流沟的影响,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对沙耳沟泥石流震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沙耳沟泥石流的性质可判定为"中频率-中~大规模-较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具有暴雨激发、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危害作用主要为冲毁和淤埋。泥石流物源主要以沟床质起动、沟源侵蚀和沟岸崩滑补给为主,沟内固体物源方量约130.0×104m3,其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源动储量约30.0×104m3,已经具备暴发中-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计算,在50 a一遇的暴雨作用下,一次泥石流总量超过9×104m3;在100 a一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海  刘建康  石胜伟  
八步里沟位于大渡河上游,沟口堆积扇为金川县城,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防治效果明显,通过近30a的演化,防治工程与泥石流灾害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泥沙资源并进行了初步开发。分析了八步里沟的资源特征、综合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开发与保护的优化配置以及进一步开发的空间等问题,发现拦砂坝库区的建材开发有效延长了工程运行年限,沟内种植经济林抑制了泥石流灾害,拦砂坝抬高沟床侵蚀基准面为小水电开发和灌溉提供了水头,经济发展与灾害防治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发挥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进一步利用现有治理工程建立泥石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晓梅  王列  
河道景观是新型的集旅游度假、金融服务、休闲娱乐和商业贸易等为一体的聚集中心,是城市典型的综合性基础设施。河道改造应该遵循生态、绿色和经济的设计理念。当前的河道改造缺少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地域文化可识别性和生物多样性,而倾向于工程性和概念化。因此,地域性河道景观应该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性、设计系统化、文化传承性,强化区域的文化性、景观性和延续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俞利军  
三、暴力的张扬普遍的宿命从总体印象来看,余华和福克纳都描绘了一幅人类社会的阴暗图画,没落、虚无以及暴力和残忍构成了他们想象中的现实。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里,生动传神地勾画了一幅南方庄园主家庭没落颓败的图景。一家之主康普生先生在世时是个愤世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俞利军  
福克纳和金华都是极端关注内心冲突的现代派作家,他们大胆的文学实验不但使自己找到了一条温和的出路,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两位作家创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家乡题材的发掘、苦难和暴力主题的突出、现代技巧的运用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余华作品的多面性虽然与福克纳作品的琳琅满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余华的激情和幽默却比福克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大东  吴明森  龙治海  杜军  
调查了大渡河四川省境内峨边县至阿坝县虎嘉鱼(HuchobleekeriKimura)的分布、种群现状,考察了虎嘉鱼产卵场和生态环境变化,初步分析非法捕鱼和饵料生物锐减是虎嘉鱼分布范围缩小,种群枯竭的主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茹辉军  李云峰  沈子伟  张燕  刘晓娟  吴湘香  李荣  倪朝辉  
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栖息地及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其适宜栖息地保护河段进行了评估与划分。研究表明:(1)1950~2012年,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分布范围持续减少,损失率高达91.4%,强烈的人类活动(如水电开发)成其主要影响因素;(2)川陕哲罗鲑对栖息地生境质量需求较高,适应水温范围较窄(4℃~14℃)。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川陕哲罗鲑对于生境的需求存在差异;(3)大渡河上游干流及众多支流对保护川陕哲罗鲑极为重要。在上游适宜划分为川陕哲罗鲑栖息地保护的河段总长度共计2 222.9km。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1)川陕哲罗鲑栖息地有效保护,不仅应保护其现有分布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冬  范建容  欧国强  
利用大渡河流域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最新修订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同时获取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45期MODIS LAI数据,根据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经验关系得到作物系数2007年年内的变化情况,利用GIS中的Zonalmean函数对大渡河流域平均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进行估算。在根据年干燥度进行干湿区划的基础上,对作物生态需水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生态需水总量为618.8 mm,月平均值为51.6 mm。其中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过程为夏季最高,占全年总需水量的35.7%,春季、秋季、冬季生态需水量逐渐减少分别占全年总量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马振峰  杨淑群  杨小波  李小兰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