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5)
- 2023(9985)
- 2022(8640)
- 2021(7845)
- 2020(6562)
- 2019(14965)
- 2018(14710)
- 2017(28568)
- 2016(15276)
- 2015(17140)
- 2014(16656)
- 2013(16369)
- 2012(14812)
- 2011(13356)
- 2010(13471)
- 2009(12793)
- 2008(12475)
- 2007(11242)
- 2006(9388)
- 2005(8282)
- 学科
- 济(62968)
- 经济(62912)
- 管理(43513)
- 业(41890)
- 企(33366)
- 企业(33366)
- 方法(30169)
- 数学(26893)
- 数学方法(26651)
- 农(18872)
- 中国(15653)
- 财(15610)
- 贸(13541)
- 贸易(13538)
- 业经(13254)
- 地方(13180)
- 易(12942)
- 学(12688)
- 农业(11844)
- 制(10541)
- 环境(9934)
- 务(9641)
- 财务(9604)
- 财务管理(9579)
- 和(9398)
- 企业财务(8902)
- 银(8867)
- 银行(8844)
- 理论(8825)
- 融(8699)
- 机构
- 学院(217725)
- 大学(214257)
- 济(88382)
- 经济(86624)
- 管理(82387)
- 理学(71588)
- 研究(70945)
- 理学院(70733)
- 管理学(69403)
- 管理学院(69014)
- 中国(52519)
- 京(47008)
- 科学(45459)
- 农(39202)
- 财(38938)
- 所(36299)
- 业大(34659)
- 研究所(33226)
- 中心(33195)
- 江(31712)
- 财经(31603)
- 农业(31386)
- 北京(29457)
- 经(28606)
- 范(28484)
- 师范(28207)
- 经济学(27319)
- 院(25338)
- 州(25162)
- 经济学院(24963)
- 基金
- 项目(148062)
- 科学(116082)
- 基金(106864)
- 研究(106139)
- 家(93319)
- 国家(92582)
- 科学基金(79424)
- 社会(67361)
- 社会科(63956)
- 社会科学(63935)
- 省(58940)
- 基金项目(57125)
- 自然(51962)
- 自然科(50775)
- 自然科学(50759)
- 自然科学基金(49845)
- 划(49727)
- 教育(48999)
- 编号(43763)
- 资助(43333)
- 成果(33872)
- 重点(33546)
- 发(32419)
- 部(31936)
- 创(30958)
- 课题(29856)
- 科研(29092)
- 创新(29003)
- 计划(27675)
- 国家社会(27451)
共检索到306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华 蔡建明 汪德根
大流通背景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食品空间供应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中外埠蔬菜的供应不仅成为主力,且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多元化蔬菜消费和生活的保障。以北京为案例,对外埠蔬菜时空格局及其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时间上,外埠蔬菜上市量剧增,其所占市场份额成对数增加;②空间上,外埠蔬菜供应类型具有空间分异,供应地空间格局的圈层结构明显,呈东北—西南走向,且主要供应地随季节发生南北转移。北京外埠蔬菜时空格局所产生的效应是:城市食品保障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食物供应半径越来越大,自给能力下降,同时时空转换过程中的季节性断茬,均为城市的食品保障和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关键词:
外埠蔬菜供应 流通时空格局 北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辛士波 王笛
价格波动是蔬菜市场的常态,但过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消费和生产。冬春季节的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频繁,研究二者的价格联动效应,分析其波动规律,对于保障蔬菜市场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用E-G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北京市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态势基本一致,但反季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明显;从长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指数与反季蔬菜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与正向联动效应,且耐储蔬菜价格波动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雪 刘琦 傅泽田
随着消费者营养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特别是运输技术和蔬菜采后处理技术的提高 ,世界蔬菜贸易持续增长 ,并且发生着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本文详细探讨了国际蔬菜市场的基本格局和动态特征 ,旨在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蔬菜 国际贸易 格局 动态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翟雪玲
作为鲜活农产品,蔬菜流通体制对于流通效率、流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历次蔬菜流通体制变迁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总体上看,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蔬菜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蔬菜流通体制 蔬菜流通主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舒 穆月英
文章基于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理论为框架,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时空效应下的我国蔬菜区域流通的时空相关性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蔬菜区域流通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性,存在较强的时间动态惯性和空间关联特征,表现在地区自身发展存在连续性;相邻地区存在互补效应;蔬菜输出地区蔬菜生产劳动力、土地、输入地区城镇总人口数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对蔬菜区域流通有正向影响,蔬菜输出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对蔬菜流通有负向影响。其中,代表需求潜力的城镇人口数对蔬菜流通的影响最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阎建明 周顺薇
尽管近年来蔬菜价格持续高涨,但我国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问题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流通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蔬菜产业营销渠道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整合现有的蔬菜渠道资源,提高渠道主体的竞争力,最终建立一个信息畅通、效率高、低成本的渠道模式,使蔬菜价格合理化,均衡利益分配。
关键词:
蔬菜价格 营销渠道 整合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常君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对十几年来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力是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近几年竞争效应在逐渐减弱。进口国的需求效应对出口的增长也有较大作用,应根据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安排出口产品结构。结构效应由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很小。
关键词:
CMS模型 增长 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钟 胡卉君 沈潇茹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维度,对1992—2011年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出口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需求规模是影响出口增长效应的主要因素,而进口国蔬菜标准的提高和金融危机则是导致竞争力和市场规模效应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进口国标准提高的"倒逼机制",揭示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朱信凯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进行阶段分析,以寻找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进口国的需求扩大是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竞争力效应对1992-1997年期间的蔬菜出口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它时期蔬菜出口增长效果不明显。对竞争力效应的近一步分解发现,新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效应下降,而加工蔬菜等产品竞争力效应增长。根据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出口 CMS模型 增长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垄基 穆月英 付文革
本文依据对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大城市蔬菜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蔬菜生产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多为设施种植,蔬菜销售没有形成规范的流通渠道。经济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农户对影响蔬菜质量和产量的种植技术需求较高,许多农户使用了考虑环境和食品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政府对生产中支出较大的物资补贴范围较广。
关键词:
大城市 蔬菜生产特点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晖 张嘉望 李博阳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晖 张嘉望 李博阳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件、市场需求规模、自然资源及交通运输成本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段练成
生态福利绩效是提升人类福祉的生态效率,分析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格局与驱动效应有助于揭示中国人类福祉提升的生态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原因。论文基于主客观综合福祉视角,对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深入揭示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变化的驱动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效应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 2006—2018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变化主要依赖经济增长效应驱动,但由于环境福祉效应与社会福祉效应的掣肘,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整体上从3.052降至2.641。在经济增长效应的决定因素中,技术进步发挥着最主要的促进作用。(2)中国南方省份与北方省份生态福利绩效的平均值差距由2006年的0.762扩大至2018年的1.005,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值远高于北方地区,是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南北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变化整体显现为经济增长驱动模式,仅北京、天津、上海为“经济增长+环境福祉改善”驱动模式。南北区域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决定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推进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崇光 肖小勇 张有望
本文依据山东寿光至北京蔬菜流通的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不同蔬菜流通模式下的蔬菜价格形成。本丈将寿光本地产蔬菜销往外地的流通模式归纳为3类,即大型批发市场流通模式、地头市场流通模式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功能方面,"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所代表的契约交易优于大型批发市场流通模式和地头市场流通模型所代表的市场内交易;从价格形成路径来看,市场竞争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关键;蔬菜供给成本是蔬菜价格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判断蔬菜价格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蔬菜 流通模式 价格形成 山东寿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