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2)
2023(8145)
2022(6811)
2021(6427)
2020(5418)
2019(12235)
2018(11994)
2017(22156)
2016(12546)
2015(13960)
2014(14208)
2013(13799)
2012(12982)
2011(11899)
2010(11983)
2009(11071)
2008(10775)
2007(9885)
2006(8599)
2005(8076)
作者
(40655)
(34085)
(33526)
(32225)
(21685)
(16491)
(15286)
(13143)
(12984)
(12205)
(11839)
(11517)
(11355)
(11235)
(11065)
(10452)
(10148)
(10106)
(10083)
(9711)
(8711)
(8647)
(8509)
(7914)
(7765)
(7751)
(7445)
(7348)
(7124)
(7100)
学科
(42942)
经济(42843)
管理(32718)
(29257)
(23711)
企业(23711)
方法(17097)
(15632)
数学(14432)
数学方法(14192)
(13606)
中国(13176)
(12974)
(12089)
(10525)
(9265)
银行(9205)
(9176)
金融(9169)
(8898)
业经(8847)
地方(8374)
理论(8327)
体制(7681)
农业(7490)
(7190)
贸易(7186)
(7070)
财务(7039)
财务管理(7015)
机构
大学(179679)
学院(176916)
研究(72448)
(64838)
经济(63224)
管理(57921)
中国(53371)
科学(49182)
理学(49058)
理学院(48248)
管理学(47025)
管理学院(46689)
(42091)
(40448)
(40224)
研究所(37001)
农业(33845)
(33177)
业大(32146)
中心(31696)
(28772)
(26847)
北京(25640)
财经(25163)
(24921)
(24150)
师范(23666)
(22917)
(22425)
技术(22027)
基金
项目(121921)
科学(93199)
基金(87147)
(81588)
研究(81301)
国家(80965)
科学基金(65321)
社会(48743)
(47175)
社会科(45862)
社会科学(45848)
自然(45373)
基金项目(45014)
自然科(44313)
自然科学(44291)
自然科学基金(43499)
(42375)
教育(37390)
资助(36687)
编号(30977)
重点(29482)
(26495)
成果(26465)
计划(26328)
(26010)
(24638)
科研(24381)
课题(23900)
科技(23523)
创新(23279)
期刊
(74489)
经济(74489)
研究(52521)
中国(42954)
学报(41660)
(37578)
科学(34202)
大学(29599)
学学(28174)
(26512)
农业(25009)
管理(22954)
教育(21967)
(17515)
金融(17515)
(13849)
技术(13343)
财经(13220)
经济研究(12382)
业大(11586)
(11446)
业经(11132)
(10804)
问题(9603)
农业大学(9587)
科技(8982)
林业(8626)
资源(8195)
(7703)
世界(7640)
共检索到277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书磊  姜志强  
以大连海区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实验对象,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期间,分别于秋季(9月)、春季(5月)、夏季(7月)3个季节和繁殖期(10月下旬)、繁殖后(12月上旬)、越冬后(3月)3个时期采集标本。分别采集各期雌、雄成体样本各30尾,体长约20cm。同时,于9月和10月采集幼鱼60尾。对各期样本进行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值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对雌性成鱼,春季和越冬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雌性样本(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菅玉霞  潘雷  胡发文  高凤祥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渐变条件下,盐度10~30范围内存活率都大于90%,在盐度为5及以下时仔鱼的存活率降为0,仔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突变条件下,盐度25和30的试验组仔鱼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盐度10~20的试验组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存活率可达56%~75%。大泷六线鱼仔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婷  宋娜  刘淑德  涂忠  胡发文  高天翔  陈健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部分序列和4对微卫星标记,对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及自然海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413尾个体共检测到单倍型117种,其中仅Hap_3、Hap_7、Hap_17为共享单倍型,占总单倍型数目的2.5%;放流、野生群体特有单倍型分别为20种和66种,分别占总单倍型数的17.09%和56.41%,放流群体特有单倍型数明显低于野生群体;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5 1~0.006 7、0.005 8~0.007 5,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856 7~0.949 9和0.883 1~0.954 9,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放流、野生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13~44和13~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85 6和0.874 0,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放流、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本研究表明山东近海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结构未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雷  房慧  张少春  王雪  菅玉霞  胡发文  高凤祥  郭文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0~30d内于20d时达到峰值后下降,40d后胰蛋白酶活力再次增大,并于60d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于20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脂肪酶活力于5d达到最小值,40d后脂肪酶活力逐渐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鸿雁  吕洪斌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凤祥  潘雷  胡发文  张少春  菅玉霞  王雪  郭文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211LB2.9927,(R2=0.8337),其余形态参数相关性较低;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38~43、18~22、5~7、17~18、13~15;侧线5条;第3侧线鳞数80~128;第1鳃弓鳃耙数16~19;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短粗;胃发达,具有27~36个幽门盲囊;胃发达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莉莉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窦硕增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对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特征及发育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显微拍照。大泷六线鱼卵为球形沉性卵,端黄卵,卵径1.62~2.32mm,油球小而多且较分散,卵膜较厚,透明度差。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水温对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适温范围内孵化时间随水温的升高逐渐缩短,孵化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大值79%;畸形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小值6%;在水温16℃、盐度为31、pH=8.0的自然海水中,光照条件600~1000lx,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历时20d,仔鱼破膜而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小植  陈蔚辉  范汉金  罗毅平  查广才  
2010年6月在潮州江段采集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36尾,按体长范围(68~175 mm)分为5个组,测定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显示:赤眼鳟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占鲜重的百分比范围为72.79%~75.54%、12.99%~17.06%、8.18%~12.88%和2.35%~3.38%,能量密度范围为6.29~9.11kJ/g;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含水量呈负线性相关关系(P<0.05);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霞  郭莹  秦艳杰  姜志强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启动大泷六线鱼鳍、吻端和肾脏3种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并稳定传代培养30代、31代和35代。结果发现,用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鳍和吻端组织后细胞分散效果更好。培养于添加5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μg/mL硫酸软骨素、40 ng/mL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pH 7.2)中的3种组织细胞生长分裂旺盛,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在此条件下第20代的鳍、吻端、肾脏组织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8.7,50.4和32.9 h。第25代大泷六线鱼3种组织细胞的特征性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60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元甲  
日本东海岸骏河湾的绿鳍马面鲀产量虽然较高,但在静冈县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该湾的绿鳍马面鲀主要由定置网捕获,并曾一度由于网头太大而出现渔捞事故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具有渔获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及鱼价从每公斤10多日元到100多日元的巨大变化的特点。骏河湾定置网的渔期是1~6月,此期间渔获量可占到年产量的一大半,往年7月以后的作业船数少,渔获量很低,但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晚秋至初冬季节鱼价变得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文涛  张秀梅  
通过对移植2年后的大叶藻(Zosteramarina L.)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情况进行4个季度的观察和测量,发现在春季(3月和4月)和初夏(6月)大叶藻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而其他季节相对较高;根在冬季(12月和1月)和初春(3月)最发达;叶及叶鞘长度,叶宽和每株成体的生物量都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在秋季降到最低值;单株大叶藻叶生产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大叶藻侧生苗在冬季的萌发率最高,而夏季未观测到有侧生苗萌出。结果显示,光照影响大叶藻叶绿素的含量;水温对移植大叶藻的形态、生长和无性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夏季高水温对大叶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冬季低水温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