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5)
2023(6428)
2022(5403)
2021(4741)
2020(3668)
2019(8418)
2018(8059)
2017(14404)
2016(8037)
2015(8917)
2014(8984)
2013(9042)
2012(8844)
2011(8320)
2010(8622)
2009(7737)
2008(7614)
2007(6927)
2006(6475)
2005(6180)
作者
(27088)
(22644)
(22610)
(21349)
(14735)
(11011)
(10027)
(8766)
(8711)
(8212)
(7978)
(7733)
(7571)
(7541)
(7454)
(7134)
(6817)
(6725)
(6702)
(6692)
(6029)
(5905)
(5696)
(5278)
(5223)
(5213)
(5182)
(5056)
(4828)
(4611)
学科
(38594)
经济(38561)
(17758)
地方(16954)
管理(16613)
中国(15124)
(12147)
(11755)
企业(11755)
业经(10027)
地方经济(9739)
(9388)
(8819)
农业(8583)
(7869)
金融(7867)
(7517)
银行(7471)
方法(7413)
(7404)
环境(6683)
发展(6569)
(6547)
(6531)
贸易(6519)
(6254)
(6189)
技术(6045)
数学(5871)
数学方法(5796)
机构
学院(117708)
大学(114877)
研究(52173)
(45331)
经济(44245)
中国(38328)
管理(36180)
科学(34851)
理学(29257)
(29130)
理学院(28767)
(28562)
管理学(28169)
管理学院(27954)
(26580)
研究所(26522)
农业(22490)
中心(22276)
(21223)
业大(20449)
(20290)
(19627)
(19616)
(18307)
师范(17964)
北京(17639)
(17039)
技术(16189)
科学院(15849)
研究院(15510)
基金
项目(74965)
科学(56128)
研究(53225)
基金(49258)
(45537)
国家(45072)
科学基金(35521)
(32450)
社会(31310)
社会科(29543)
社会科学(29537)
(27496)
基金项目(25132)
(24169)
教育(23271)
自然(22460)
自然科(21881)
自然科学(21870)
自然科学基金(21427)
编号(21232)
资助(20422)
发展(18791)
重点(18455)
(18432)
成果(18051)
课题(17289)
计划(15908)
科技(15701)
(15631)
(14793)
期刊
(62562)
经济(62562)
研究(39183)
中国(32648)
(27350)
学报(24689)
科学(20947)
农业(18819)
教育(17779)
大学(17442)
学学(16549)
管理(15760)
(14084)
金融(14084)
(13995)
业经(12153)
技术(10468)
(9880)
经济研究(9876)
问题(7915)
财经(7157)
科技(6873)
业大(6603)
(6271)
(6095)
世界(6087)
(6064)
商业(5968)
林业(5961)
(5942)
共检索到203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雷  房慧  张少春  王雪  菅玉霞  胡发文  高凤祥  郭文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0~30d内于20d时达到峰值后下降,40d后胰蛋白酶活力再次增大,并于60d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于20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脂肪酶活力于5d达到最小值,40d后脂肪酶活力逐渐升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对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特征及发育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显微拍照。大泷六线鱼卵为球形沉性卵,端黄卵,卵径1.62~2.32mm,油球小而多且较分散,卵膜较厚,透明度差。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水温对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适温范围内孵化时间随水温的升高逐渐缩短,孵化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大值79%;畸形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小值6%;在水温16℃、盐度为31、pH=8.0的自然海水中,光照条件600~1000lx,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历时20d,仔鱼破膜而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贾瑞锦  陈超  李炎璐  孙曙光  王鲁  于欢欢  孔祥迪  吴坚  曲江波  赵从明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呈祥  徐钢春  徐跑  郑金良  顾若波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翟介明  李炎璐  马文辉  王鲁  庞尊方  吴雷明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及出膜6个阶段,受精、胚盘形成、2细胞等28个时期。2)在水温23±1℃,盐度30±3,DO≥5mg/L,pH8.0±0.5的海水中,培育至5d,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培育至27d,发育最快的云纹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宏  梁友  蔡春有  庞尊方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菅玉霞  潘雷  胡发文  高凤祥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渐变条件下,盐度10~30范围内存活率都大于90%,在盐度为5及以下时仔鱼的存活率降为0,仔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突变条件下,盐度25和30的试验组仔鱼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盐度10~20的试验组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存活率可达56%~75%。大泷六线鱼仔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文  高凤祥  潘雷  胡发文  菅玉霞  王雪  张少春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为材料,进行了发眼卵的人工孵化及仔鱼的人工培育研究。对斑点鳟仔稚鱼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并测定生长参数。斑点鳟早期生活史的分期如下:初孵仔鱼全长14.25±0.45 mm,体重85±5 mg,肛门未开口,营内源性营养,脊柱末端向上弯曲;10 dph开始上浮,投喂卤虫;12 dph开口摄食,开始营内外源混合性营养;14 dph鳍膜消失,各鳍独立;16dph开始投喂配合饵料;24 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营完全外源性营养;34 dph,体侧形成8~9个幼鲑斑;44 dph各鳍的鳍条发育健全;60 dph幼鱼外形为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良华  苏敏  尤永隆  林丹军  
黑脊倒刺鲃的仔、稚、幼鱼发育的特点基本上和四大家鱼一致,仅卵黄囊消失得较迟。黑脊倒刺鲃从1日龄早期仔鱼发育到32日龄早期幼鱼期间,体长平均日增长0.4 mm,体重平均日增长5.65 mg。体长增长呈直线增长,体重和体长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房伟平  林永贺  陈振龙  邹记兴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幼鱼期(第20天以后)。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12 mm,卵黄囊体积1.63 mm3;仔鱼第3天开始摄食,第5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鱼苗主要外部器官主要集中在晚期仔鱼阶期和稚鱼期内形成。仔鱼在饥饿状态下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出膜后第6天,为84.0%,其饥饿的不可逆点则为出膜后第8天,第8天以后即进入不可逆PNR期,至第11天绝大部分饥饿仔鱼死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翟介明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鸿雁  吕洪斌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