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9)
2023(10905)
2022(9607)
2021(9145)
2020(7709)
2019(17842)
2018(17982)
2017(35020)
2016(18971)
2015(21338)
2014(21274)
2013(21150)
2012(19335)
2011(17102)
2010(16888)
2009(15108)
2008(14468)
2007(12603)
2006(10905)
2005(9497)
作者
(54561)
(45165)
(45062)
(42959)
(28877)
(21653)
(20388)
(17948)
(17225)
(16070)
(15559)
(15148)
(14409)
(14333)
(14017)
(13854)
(13637)
(13414)
(12963)
(12865)
(11324)
(11224)
(10882)
(10297)
(10157)
(10148)
(10058)
(10029)
(9095)
(8887)
学科
(76959)
经济(76886)
管理(55142)
(53787)
(44168)
企业(44168)
方法(38373)
数学(33726)
数学方法(33377)
(19795)
中国(18796)
(18161)
(17408)
技术(17060)
业经(15907)
地方(15620)
农业(13915)
(13243)
贸易(13235)
(12855)
理论(12698)
环境(12018)
(11897)
(11483)
(11294)
财务(11227)
财务管理(11207)
企业财务(10579)
(10343)
教育(10017)
机构
大学(266004)
学院(263383)
管理(108460)
(104755)
经济(102508)
理学(94799)
理学院(93789)
管理学(92102)
管理学院(91634)
研究(88182)
中国(63535)
(56778)
科学(56375)
(45317)
(44316)
(42464)
业大(41152)
研究所(40758)
中心(39598)
(37206)
财经(36986)
北京(35908)
(34414)
师范(34029)
(33764)
农业(33348)
(32656)
经济学(30840)
(30212)
技术(29352)
基金
项目(187989)
科学(147301)
研究(136755)
基金(136163)
(119292)
国家(118369)
科学基金(101378)
社会(84739)
社会科(80386)
社会科学(80364)
(73184)
基金项目(72803)
自然(66933)
自然科(65362)
自然科学(65347)
自然科学基金(64161)
教育(62321)
(61881)
资助(56600)
编号(55455)
成果(43963)
重点(41987)
(41485)
(39913)
(39531)
课题(37725)
创新(36906)
科研(36311)
教育部(35299)
大学(34715)
期刊
(109082)
经济(109082)
研究(76232)
中国(47530)
学报(42922)
科学(39848)
管理(39021)
(36863)
(33170)
大学(32207)
学学(30197)
教育(29618)
农业(26460)
技术(25687)
(18170)
金融(18170)
经济研究(17547)
业经(17250)
财经(17093)
图书(15157)
技术经济(14945)
科技(14670)
(14496)
问题(14097)
(13427)
理论(13376)
实践(12389)
(12389)
现代(11755)
资源(11606)
共检索到374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叶少文  林明利  苑晶  李钟杰  张堂林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泽宇  白雪兰  徐聚臣  黄路全  王晓宁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为科学制定大水面增殖放流技术方案、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洈水水库为例,在运用EwE软件研究水库生态容纳量基础之上,采用Ecopath模型,构建4套增殖放流方案,通过各方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比较,遴选出最佳方案。结果显示:(1)若以经济效益和氮、磷移除等社会环境效益为首选因子,则方案1最优,即增殖放流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13.5万、49.1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达486.6、1 766.8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8 040.2万、7 003.7万和350.2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达130.41、36.98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030、0.304、0.114、1.557;(2)若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经济效益,则方案3最优,即增殖放流鳜、黄颡鱼、鲤、鲫、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0.08万、1.9万、0.9万、1.1万、4.1万、14.8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分别达1.2、3.8、18.8、5.6、162.8、591.2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3 041.8万、2 562.2万、128.1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分别达46.73、13.21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616、0.302、0.117、1.5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灵活运用Ecopath模型,可根据相应的渔业管理目标科学制定大水面生态渔业方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刘尊雷  袁兴伟  李圣法  程家骅  
以回捕渔获重量和对繁殖群体的补充能力为评价指标,借助标志放流-回捕实验,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浙江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增殖放流效果;同时,结合其增殖目标定位,探索构建生态高效的增殖群体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31,在该捕捞强度下,11055尾增殖放流鱼苗可产生737 kg回捕渔获收益,同时还向增殖水域补充了554尾初次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捕捞强度过大是制约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功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捕捞死亡系数应降至0.46,同批次黄姑鱼增殖放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丽珍   何睿杰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生物种群、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放流装置是保障增殖放流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开展,以增殖放流装置为出发点,综述当前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增殖放流发展概况,根据我国增殖放流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以投放方式为分类原则,将放流装置分为滑道式和潜水式2大类,分析了各类装置的特点和优缺点,讨论增殖放流装置对放流生物的影响。滑道放流装置适用于大规模且栖息水层为中上层的鱼类、龟鳖类、蟹类等水生生物,潜水放流装置适用于中小规模且栖息水层多为中下层和底层的鱼类、贝类、蟹类、海参类和珍贵濒危物种等水生生物。针对现阶段增殖放流装置的研究概况,探讨当前装置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增殖放流装置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渔业资源增殖是修复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有着较快发展。有研究指出全球很多资源增殖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这对资源增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警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以及全球渔业资源增殖的现状,重点围绕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当中所关注的科学问题,总结了资源增殖策略与增殖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对增殖生态系统的认识,阐述了资源增殖中的关键生态过程、生态机制与时空尺度等问题,从基本原理、生态效应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增殖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增殖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动态,因此渔业资源增殖应基于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以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指导资源增殖的规划和合理避险。通过探讨增殖评估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渔业资源增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杨渡远  胡佐楚  黄国光  
探讨恢复业已衰退的大亚湾对虾资源的可行性。1992至1994年在大亚湾放流体长10~57mm的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共为2947万尾,标志放流体长51~109mm以上的三种对虾14688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日本对虾的回捕率为9.3%,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的回捕率为5.0%。大亚湾内放流的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日本对虾的标志放流在国内尚属首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王洋  王伟定  徐汉祥  张洪亮  李鹏飞  梁君  陈峰  卢占晖  刘连为  
为修复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资源,2013—2016年实施了大规模放流,累计增殖放流受精卵7835×104粒,同期还开展了跟踪监测调查。本研究利用放流前后的定点资料和补充采样数据,估算了生长参数和死亡系数等指标,并构建资源评估模型,模拟分析了渔获产量和残存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3—2016年浙北海域放流曼氏无针乌贼极限体长为138 mm,年生长系数K为2.354,t0为–0.05237 a,年总死亡系数Z为2.83,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1.74,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09;现行捕捞强度下,每投放1×104粒受精卵,可形成137.3 kg产量,同时还补充了502 ind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种群修复和增产增收的目的。评估结果显示,将开捕时间推迟2个月,捕捞产量可增加10.0%,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7.5%;捕捞强度也是影响放流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将年捕捞死亡系数降至0.76,捕捞产量最高可达155.6 kg,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9.4%。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放流效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彬  刘修泽  李玉龙  董婧  王爱勇  于旭光  王小林  李成久  栾春钢  王玉龙  
根据 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 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 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 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 相对资源密度为 2.80 只/h; 在 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 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 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內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例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 1 890 t, 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的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树华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汪登强  
为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亲本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对2011和2012年在长江中游增殖放流的4个草鱼亲本群体和当年草鱼早期资源调查的2个野生群体共182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和Cytb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2 046 bp的DNA片段中共发现65个多态位点,22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3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 00,表明六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群体间无差异。群体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FST=0.010 12,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成为为  汪登强  危起伟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李雷  
利用已经发表的11对胭脂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个胭脂鱼养殖场内所有的149尾繁殖亲本和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鱼中共观测到140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771(0.519~0.906)和0.759(0.469~0.894),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726(0.392~0.882)。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得到,11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98 3%,并且在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个样本中,11个样本与养殖场内繁殖亲本确定存在亲子关系,据此确定这11尾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晓婷  杨习文  杨雪军  刘熠  周彦锋  方弟安  徐东坡  
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 (平均值为0.871); 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贾敬德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内陆水域的天然鱼类资源迅速衰退,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网、船工具的改进及数量的急剧增加,天然水域捕捞过度;二是在江河上大兴水利建筑(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上已建成26座水电站);三是天然水域水质污染的加剧,影响了鱼及饵料生物的生存。鉴于此,迫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人工增养殖。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又使人工开挖池塘养鱼受到限制。因此,江河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体的鱼类人工增养殖日益受到人们青睐。但在大水面人工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