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8)
- 2023(9680)
- 2022(8215)
- 2021(7252)
- 2020(6200)
- 2019(14220)
- 2018(13855)
- 2017(26465)
- 2016(15006)
- 2015(16591)
- 2014(16727)
- 2013(16731)
- 2012(15657)
- 2011(14257)
- 2010(14066)
- 2009(12852)
- 2008(12857)
- 2007(11661)
- 2006(9840)
- 2005(8574)
- 学科
- 济(61298)
- 经济(61234)
- 管理(43449)
- 业(40536)
- 企(31975)
- 企业(31975)
- 方法(30968)
- 数学(27859)
- 数学方法(27615)
- 农(17250)
- 财(16102)
- 学(15965)
- 中国(14428)
- 环境(13951)
- 贸(13388)
- 贸易(13388)
- 易(13030)
- 业经(12295)
- 农业(11509)
- 地方(11014)
- 制(10341)
- 务(10217)
- 财务(10197)
- 财务管理(10172)
- 和(10012)
- 企业财务(9617)
- 划(9477)
- 技术(8962)
- 银(8755)
- 银行(8691)
- 机构
- 大学(223634)
- 学院(222359)
- 济(88958)
- 经济(87215)
- 管理(82851)
- 研究(77902)
- 理学(72799)
- 理学院(71911)
- 管理学(70473)
- 管理学院(70085)
- 中国(55815)
- 农(54135)
- 科学(53672)
- 京(46655)
- 农业(43907)
- 业大(43699)
- 所(42418)
- 研究所(39430)
- 财(38170)
- 中心(35727)
- 江(32700)
- 财经(31432)
- 农业大学(29237)
- 经(28583)
- 北京(28398)
- 经济学(27646)
- 院(27115)
- 范(26843)
- 师范(26375)
- 省(25553)
- 基金
- 项目(157383)
- 科学(121313)
- 基金(114511)
- 家(104890)
- 国家(104084)
- 研究(103354)
- 科学基金(86290)
- 社会(65143)
- 省(62938)
- 社会科(61823)
- 社会科学(61799)
- 基金项目(61665)
- 自然(59811)
- 自然科(58440)
- 自然科学(58415)
- 自然科学基金(57406)
- 划(53921)
- 教育(46804)
- 资助(46149)
- 编号(39407)
- 重点(36428)
- 部(34047)
- 发(33954)
- 计划(33673)
- 创(32723)
- 科研(31815)
- 创新(30757)
- 成果(30264)
- 科技(30245)
- 业(29292)
- 期刊
- 济(88830)
- 经济(88830)
- 研究(55214)
- 学报(49625)
- 农(48361)
- 科学(40106)
- 中国(38068)
- 大学(34702)
- 学学(33496)
- 农业(32749)
- 财(29547)
- 管理(26139)
- 业(18275)
- 技术(16531)
- 融(16367)
- 金融(16367)
- 教育(15567)
- 业经(15186)
- 财经(15117)
- 经济研究(14975)
- 业大(14044)
- 版(13521)
- 经(12914)
- 问题(12566)
- 农业大学(12171)
- 科技(11545)
- 技术经济(11247)
- 商业(10843)
- 资源(10361)
- 统计(10351)
共检索到30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楠楠 周超 王浩成 刘树伟 张令 邹建文
收集整理国内外130篇原始论文的试验数据资料,应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定量评估大气CO2含量升高对水稻和小麦产量形成及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本底大气CO2含量相比,大气CO2含量升高导致水稻和小麦产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9.31%(95%置信区间CI:16.87%~21.76%)和17.27%(CI:14.94%~19.60%),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实现,其中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11.9%和13.4%,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12.8%和10.5%,而对稻麦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和小麦总生物量分别增加22.11%和15.86%,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英楠
2019年5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监测到一个惊人的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了415 ppm,创造了过去300万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责任在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大自然的惊人索取,使得二氧化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碳排放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蕾芝 张爱光
为了探索大气中二氧化碳 (CO2 )质量分数不断增加的原因 ,以及大气中CO2 质量分数增加对气温的影响程度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世界人口增长与大气中CO2 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和CO2 质量分数增加与杭州冬季、夏季及全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世界人口激增是导致大气中CO2 质量分数增加的根本原因 ,其相关系数r =0 9963,两者相关极为显著。CO2 质量分数增加对杭州的冬季增温效应显著 ,气温越低 ,增温效应越明显 ,1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与CO2 质量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61 1 ,0 4 71 6和 0 5760 ,都超过信度α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时琴 吕文强 李安定 李坡
中国贵州织金洞以美奇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为了游客的健康,保护洞穴的空气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二氧化碳是影响洞穴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控制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对保护游客的健康十分必要。以织金洞3 a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索这些数据在洞穴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着游客数量、季节、海拔高度、距洞口深度、洞穴地表因素等的变化发生变化。游客数量的增加是织金洞内二氧化碳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率常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基于此,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人口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并用方差分解法揭示其相互影响程度及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层面变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考察人口总量、平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户变动三者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贡献差异发现,平均家庭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家庭户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且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相对于人口总量,以家庭户为视角来研究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中,应当更多倡导推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户模式,家庭减排对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将具有更大的潜力。
关键词:
人口 家庭规模 家庭户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基于中国1960—2010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定量分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金融深化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碳排放主要由收入、能源消耗和贸易开放度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小洪 彭小龙 全庞羽 俞舒迈 张琼月 夏洵 王雅娜 严帅
家庭生活用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中国四川、陕西、重庆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LMDI)分析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及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积极的贡献,而家庭能源结构、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对二氧化碳减排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能源结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较大的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不同的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低水平(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高水平则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在分析有关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栋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测算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减排有正向促进作用,消费结构升级会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引入能源效率的交乘项后,发现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协同推进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系统推进能源消费提质增效和消费结构转型,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均可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加锋 岳丽艳 郑林昌 刘倩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单指标协同减排弹性和协同减排协同度等多维度协同减排分析方法,对2013—2019年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与SO_2、NO_x、烟粉尘的排放特征和协同减排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CO_2排放量整体上处于增长的平台期,三类大气污染物(SO_2、NO_x、烟粉尘)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排,然而与全国对比,京津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2)京津冀地区CO_2与SO_2、NO_x和烟粉尘三类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协同减排年份、不稳定的协同减排交叉弹性、中低程度的耦合协同度,反映了该区域协同减排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稳定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状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低碳化。(2)将产业结构优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减污降碳的主要途径,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和产能分配。(3)发展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优化调整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减污降碳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加锋 岳丽艳 郑林昌 刘倩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单指标协同减排弹性和协同减排协同度等多维度协同减排分析方法,对2013—2019年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与SO_2、NO_x、烟粉尘的排放特征和协同减排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CO_2排放量整体上处于增长的平台期,三类大气污染物(SO_2、NO_x、烟粉尘)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排,然而与全国对比,京津冀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2)京津冀地区CO_2与SO_2、NO_x和烟粉尘三类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协同减排年份、不稳定的协同减排交叉弹性、中低程度的耦合协同度,反映了该区域协同减排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稳定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状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低碳化。(2)将产业结构优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减污降碳的主要途径,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和产能分配。(3)发展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优化调整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减污降碳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2004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生产者责任 消费者责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策之 赵瑞春
二氧化碳颗粒气肥使用效果的分析评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经系王策之辽宁省风沙土壤改良利用研究所赵瑞春近几年,大棚蔬菜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给许多农民带来了实惠。坚定了农民科技致富的信心。实践证明:它确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一条可行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