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8)
- 2023(7148)
- 2022(6452)
- 2021(6060)
- 2020(5312)
- 2019(12841)
- 2018(12291)
- 2017(22485)
- 2016(12836)
- 2015(14929)
- 2014(15157)
- 2013(15309)
- 2012(14742)
- 2011(13630)
- 2010(13613)
- 2009(13045)
- 2008(13199)
- 2007(11717)
- 2006(10120)
- 2005(9267)
- 学科
- 济(55770)
- 经济(55717)
- 业(32769)
- 管理(32178)
- 方法(27945)
- 数学(25120)
- 数学方法(24888)
- 企(24515)
- 企业(24515)
- 农(16224)
- 学(15145)
- 中国(14555)
- 财(13560)
- 贸(11367)
- 贸易(11365)
- 易(11045)
- 农业(10705)
- 地方(10437)
- 业经(10312)
- 制(9723)
- 和(8334)
- 融(7942)
- 金融(7940)
- 银(7872)
- 银行(7829)
- 务(7816)
- 财务(7802)
- 财务管理(7772)
- 环境(7524)
- 行(7448)
- 机构
- 大学(195495)
- 学院(192533)
- 济(79206)
- 经济(77512)
- 研究(74946)
- 管理(67938)
- 理学(58059)
- 理学院(57303)
- 管理学(56094)
- 管理学院(55766)
- 中国(55413)
- 科学(49903)
- 农(47196)
- 京(43234)
- 所(41546)
- 研究所(38190)
- 农业(37957)
- 业大(36149)
- 财(34686)
- 中心(33376)
- 江(30007)
- 北京(27510)
- 财经(27255)
- 院(26120)
- 范(24953)
- 经(24758)
- 经济学(24692)
- 师范(24567)
- 农业大学(24153)
- 科学院(24080)
- 基金
- 项目(128835)
- 科学(98366)
- 基金(92289)
- 研究(86203)
- 家(84788)
- 国家(84131)
- 科学基金(68250)
- 社会(52162)
- 省(50266)
- 社会科(49241)
- 社会科学(49222)
- 基金项目(48419)
- 自然(47070)
- 自然科(45907)
- 自然科学(45885)
- 自然科学基金(45073)
- 划(44230)
- 教育(39639)
- 资助(39138)
- 编号(33884)
- 重点(30657)
- 发(28422)
- 部(28420)
- 成果(27826)
- 计划(27459)
- 创(26115)
- 科研(25929)
- 科技(24893)
- 创新(24673)
- 课题(24357)
共检索到293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彩菊 程智慧 孟焕文 董殷鑫 温艳斌
【目的】研究大棚番茄与大蒜(青蒜)连续套种3年对作物的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2010-08-2011-07,在塑料大棚内以番茄单作为对照,设番茄套作大蒜和番茄套作青蒜2个处理,在秋茬番茄行间套种大蒜或青蒜,大蒜(青蒜)生长持续到春季,此时定植春茬番茄,分析比较不同模式连续种植第3年时的作物生物效应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番茄单作相比,套蒜处理对秋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其主要品质指标,但套蒜处理对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套作大蒜和青蒜对番茄根结线虫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防病效果在秋茬番茄上分别为54.9%和60.0%,在春茬番茄上分别为3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彩菊 程智慧 孟焕文 李晓敏 赵慧玲 刘同金
【目的】明确大棚番茄连续定位套蒜第3年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试验设单作番茄、套作大蒜、套作青蒜3个处理,定期采集土样并分析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套蒜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3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套作青蒜>套作大蒜>单作番茄;与单作番茄相比,连续3年套蒜能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4种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套作大蒜>套作青蒜>单作番茄,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套作青蒜>套作大蒜>单作番茄。套作大蒜和青蒜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土壤酶之间的相关性较单作番茄土壤更显著。【结论】大棚番茄套蒜...
关键词:
大棚番茄 大蒜 套作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伟明 程智慧 袁鹏丽 杨珍 童升 程镇
【目的】明确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对大棚番茄根系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的影响。【方法】试验以‘迪芬尼’番茄和‘G064’大蒜为材料,共设单作番茄、套作大蒜、套作青蒜3个处理,在大棚番茄连续套蒜的第5年,分别于春茬番茄定植后的20120320和秋茬番茄定植后的20120826第1次采集土样,以后每20 d取样1次,春茬和秋茬各取样5次,测定番茄根系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单作番茄相比,连续套作大蒜或青蒜均可提高大棚番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样也提高了大棚番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总体表现为2种套蒜处理大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同金 程智慧 孟焕文 赵慧玲 Imran Ahmad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和套播期的大蒜与基质栽培番茄套作对大蒜及番茄生长的影响,为番茄/大蒜基质栽培高效模式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迪芬尼’番茄于2011-07-31定植(秋茬),在其生长期间选用极早熟、早熟、中晚熟大蒜品种G110、G026和G064进行套播,设3个套播期,即S1(09-01)、S2(09-21)、S3(10-11),秋茬番茄收获后于2012-03-30定植春茬番茄,测定大蒜和春茬番茄的生长指标及大蒜的二次生长率、独头率。【结果】大蒜品种间株高、假茎高、假茎粗、最大绿叶长、叶宽、绿叶数均为G064>G026>G110。大蒜不同套播期对绿体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大,后期小;G0...
关键词:
番茄 大蒜 套作 基质 套播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艳波 冯浩 吴普特
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以50%、60%、75%田间持水量作为苗期、花期、结果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按照不同的土壤水分上限设置不同的灌水量处理。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番茄灌水量、耗水量与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灌水控制下限一定时,耗水强度和耗水模数随灌水控制上限的减小呈降低趋势;番茄苗期、花期和结果期的灌水控制上、下限(占田持)分别控制在50%~65%、60%~75%和75%~85%为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李志 李芹 阳路芳 吴翔 常伟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①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②道孚县土壤样品的细菌物种数比炉霍县略高,发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的细菌物种数略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③暖发菌门、厚壁菌门、候选门GAL15、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在番茄发病后明显降低,而绿弯菌门、候选门RCP2-54、候选门SAR324、异常球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在番茄发病后明显增加。④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7类功能参与了川西高原大棚番茄的健康管理,其中道孚县土壤细菌的铁呼吸功能减弱、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增强,而炉霍县的发酵功能得到较大提升。⑤番茄根际土壤中,道孚县有127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炉霍县有64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⑥道孚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pH的降低,而炉霍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结论】川西高原大棚土壤微生物功能健全,且在番茄发病过程中能够主动招募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应对病害,如道孚县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sp.)和炉霍县的异常球菌门细菌(Deinococcota)。
关键词:
高原 番茄 根际 微生物 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竹青 黄灵胜 叶宏平
番茄对氮、磷、钾和钙、镁营养元素的吸收贯穿于整个生育时期。其体内的累积量,全生长期以钾为最多,其趋势是K>N>Ca>P、Mg;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容量,在全生育期有两个高峰,即盛花期和盛果—果膨大期;但各元素的吸收强度以盛果—果膨大期较小,此期为营养最大效率期;营养元素在番茄体内的分布比例,在果实膨大期前是叶>茎>根,进入膨大期后,吸收的N、P、K转移果实中,其分布是果>叶>茎>根,而Ca、Mg的分布是叶>果>茎>根。
关键词:
番茄 养分吸收量 吸收强度 营养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连艳会 潘飞飞 李新峥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肥力状况调研及主要养分储存形态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的合理施肥管理措施,以期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自身养分供应能力的前提下,高效合理施肥,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损失、降低环境风险。【方法】研究调查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朱庄屯村大棚黄瓜产区的5个典型种植黄瓜大棚,以露地农田(0年)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大棚中0~40 cm土层(每20 cm一层)的土壤养分,并对主要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和电导率均高于20~40 cm土层。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的全钾、pH显著低于农田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农田土壤。②0~20 cm土层中铵态氮、硝态氮累积量普遍低于20~4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累积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大棚中土壤固定态铵的累积量高于农田。③在0~40 cm土层范围内,除种植年限为16年的大棚外,其他种植年限大棚中铵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均高于农田;不同种植年限大棚硝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则均低于农田。有机形态氮占全氮比例最高,大棚土壤均高于农田土壤。【结论】全氮、全磷、全钾、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的养分含量整体上高于农田。土壤全氮与微生物量氮、固定态铵、铵态氮及硝态氮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以有机形态为主的其它未测组分氮占全氮比例最高。
关键词:
黄瓜 种植年限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玉光 李吉进 王美菊
本试验研究了4年、9年和17年3个不同种植年限的塑料大棚秋黄瓜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和3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和3种酶的活性以建棚9年的最高,其次是4年的,最低的是17年的,说明建棚9年时,土壤肥力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映3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和养分供给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大棚菜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恩平 衣宁宁 李亮亮 李天来 刘勇
通过研究番茄自毒物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番茄自毒物质对土壤的作用。对含有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三酚和肉桂酸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自毒物质降低了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同时也使有效铁,锰的含量增加,对有效铜,锌的影响不明显。番茄自毒物质加入土壤后,会对土壤中养分产生影响,造成土壤结构恶化,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关键词:
番茄 自毒物质 土壤养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梅 呼世斌 康康 黄海波 杨浩 李辰 李天枢
【目的】以沼液为母液制备沼液高效肥,研究不同配方和施肥方式的沼液高效肥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棚一号"番茄为供试材料,用沼液母液、尿素、(NH4)2HPO4、NH4H2PO4等作为主要成分配置沼液高效肥,于2012-03-07在陕西杨凌大棚温室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TR1.用清水进行根灌(对照);TR2.用沼液母液进行根灌;TR3.高效肥用沼液母液稀释300倍进行根灌;TR4.高效肥用沼液母液稀释800倍进行叶面喷施;TR5.高效肥用沼液母液稀释300倍根灌+高效肥用沼液母液稀释800倍叶面喷施,根灌和叶面喷施沼液的养分含量比为9∶1)下番茄生长、产量及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茜 张小梅 梁斌 毕明浩 李俊良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大棚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寿光市长期定位设施番茄试验大棚为基础,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鸡粪+秸秆施肥(M+S)、鸡粪+尿素施肥(M+U)及鸡粪+尿素+秸秆施肥(M+U+S),对设施番茄生长期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番茄生长的初果期;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盛果期;拉秧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增施高碳氮比作物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浓度,明显缓解土壤p H值的下降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壤酶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佳悦 马小龙 吴故燃 李广毅 李建明
[目的]探究行距和灌水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塑料大棚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为基质栽培行距和灌水量设置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试验于塑料大棚内进行,以基质栽培的番茄品种‘金鹏14-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行距,宽窄行栽培,窄行距为40 cm,株距35 cm,大行距设置L_1 (70 cm,5.19株/m~2)、L_2(120 cm,3.57株/m~2)和L_3(170 cm,2.72株/m~2)3个水平;副区依据植株日蒸腾量(ET)设置2个灌水量水平:常规灌溉(N)为营养生长期灌水1.25 ET、生殖生长期灌水1.50 ET,轻度亏缺灌溉(K)为营养生长期灌水1.00ET、生殖生长期灌水1.20 ET;两两组合成L_1N、L_1K、L_2N、L_2K、L_3N和L_3K共6个处理。通过测算番茄植株形态指标、干鲜质量、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等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番茄光能和水分利用对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的响应。[结果]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产量、冠层辐射截获量(IPAR)均随着种植行距增大呈降低趋势,L_1N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高5.65%~55.65%;茎粗、叶面积、单株干鲜质量、单株产量、单株日蒸腾量随着种植行距增大呈升高趋势,L_3N单株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3.10%~46.91%。L_2N冠层辐射利用率(RUE)最高,果实膨大期达135.31(g·s)/mmol,较其他处理提高5.41%~67.59%,果实成熟期达151.97(g·s)/mmol,较其他处理提高1.25%~48.86%;L_2K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最高,为39.18 g/kg,较其他处理增加9.58%~33.90%。番茄植株单位面积下叶面积、干鲜质量、产量、IPAR及RUE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蒸腾量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IWUE则与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适度增大种植行距对番茄单株增益明显,可以增强群体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株产量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略微降低;但过大的种植行距会造成无效损耗,导致单位面积产量、RUE及IWUE均降低。常规灌溉番茄植株生长形态和物质积累优于轻度亏缺灌溉,但轻度亏缺灌溉可以显著提高IWUE;种植行距与灌水量间存在交互作用,总体而言,L_2N处理光能利用表现最好,L_2K处理水分利用表现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文瑞 李德翠 徐刚 孙艳军 韩冰 史珑燕
【目的】为探明臭氧灭菌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试材,采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研究增施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增施臭氧能显著降低番茄和辣椒的田间病害发生率,同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增施臭氧能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的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能显著增加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番茄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辣椒果实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综合考虑,使用这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在番茄和辣椒大棚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全忠 张建平 陈竹君 周博 高雪玲 周建斌
【目的】提高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水平,保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设施栽培水肥高效调控技术。【方法】分别于陕西杨凌和西安长安布设肥料配比和肥水调控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生长期间和收获后,土壤剖面中几种主要养分(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施肥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但收获后各试验不同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为1164.9~1986.3 kg/hm2,0~20 cm土壤剖面中有效磷含量为196.0~349.5 mg/kg,速效钾含量为229.3~523.2 mg/k...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