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3)
2023(10689)
2022(9687)
2021(9048)
2020(7693)
2019(17785)
2018(17625)
2017(34109)
2016(18889)
2015(21261)
2014(21099)
2013(21035)
2012(19322)
2011(17369)
2010(17065)
2009(15389)
2008(14820)
2007(12711)
2006(10926)
2005(9402)
作者
(56439)
(46807)
(46593)
(44143)
(29745)
(22633)
(21124)
(18745)
(17848)
(16498)
(16137)
(15672)
(14850)
(14724)
(14438)
(14437)
(14369)
(13984)
(13338)
(13204)
(11873)
(11396)
(11309)
(10552)
(10497)
(10486)
(10467)
(10269)
(9433)
(9406)
学科
(71148)
经济(71069)
管理(52432)
(49254)
(41232)
企业(41232)
方法(35502)
数学(30535)
数学方法(30204)
(19487)
(18554)
中国(16817)
(16453)
业经(16185)
地方(13934)
农业(13106)
理论(12726)
(12557)
贸易(12551)
(12195)
(12174)
环境(11610)
技术(11384)
(11379)
(10831)
财务(10772)
财务管理(10754)
(10303)
企业财务(10145)
教育(10129)
机构
大学(267176)
学院(264615)
管理(105897)
(97354)
经济(95132)
理学(92972)
理学院(91866)
管理学(90168)
管理学院(89697)
研究(89313)
中国(63851)
科学(60438)
(57120)
(49790)
(46317)
业大(45767)
研究所(42926)
(42240)
中心(39670)
农业(39603)
(36961)
北京(35679)
(35250)
财经(34923)
师范(34823)
(32503)
(31867)
(30288)
技术(28735)
师范大学(28394)
基金
项目(191634)
科学(148959)
基金(138138)
研究(134969)
(123125)
国家(122144)
科学基金(103263)
社会(81973)
社会科(77547)
社会科学(77525)
(75420)
基金项目(74746)
自然(70679)
自然科(68984)
自然科学(68963)
自然科学基金(67703)
(64549)
教育(61486)
资助(56757)
编号(54741)
成果(43763)
重点(43283)
(41277)
(40292)
(39762)
课题(37525)
科研(37416)
计划(37088)
创新(37077)
大学(34987)
期刊
(102067)
经济(102067)
研究(72537)
学报(49879)
中国(46947)
(44464)
科学(43943)
管理(37035)
大学(36149)
学学(34175)
农业(31182)
(30156)
教育(28601)
技术(21405)
(18236)
金融(18236)
业经(17216)
财经(16093)
(16084)
经济研究(15568)
图书(15060)
科技(14529)
(13576)
理论(13503)
业大(13415)
问题(13410)
资源(13295)
(13143)
实践(12664)
(12664)
共检索到368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云  高占锋  付才  黄志国  常志强  刘悦  
为了打击农产品造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建立特色农产品的溯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建立溯源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大枣主产区赞皇县、行唐县、阜平县的赞皇大枣和婆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皮、肉、核3个组织中的δ15N值,以期明确大枣各组织中N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种、地域、采摘时期等因素对大枣δ15N值的作用,筛选出大枣与产地溯源相关的取样部位。结果发现:在品种、地域、采摘时期、年份等各因素综合影响下,δ15N值在赞皇大枣和婆枣品种间存在差异,赞皇大枣高于婆枣;N同位素在赞皇大枣和婆枣不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赞皇大枣:枣核>枣肉(P>0.05)>枣皮(P>0.05),婆枣:枣肉>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  李勇  张福松  
【目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是用于产品产地溯源的一种有效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建设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探讨了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牛的品种、饲料对牛组织中δ13C值的影响,旨在为牛肉产地的同位素溯源技术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T253型同位素比例质谱仪(IRMS),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牛肉粗脂肪的δ13C值,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牛尾毛、脱脂牛肉、牛肉粗脂肪的δ13C值依次递减的顺序为牛尾毛>脱脂牛肉>牛肉粗脂肪,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饲料对牛组织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牛品种对它们的影响;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取决于主膳食的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妙  陈新军  陈亚  贡艺  李云凯  贺鑫  赵津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有力手段之一,动物不同组织的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和分馏系数可用于分析其不同生活史时期的摄食状况,进而解释其洄游行为。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黄颡鱼饵料模拟食性转换过程,研究黄颡鱼不同组织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和分馏系数,探讨组织生长及新陈代谢作用对各组织稳定同位素周转的相对贡献比例。结果表明,黄颡鱼各组织碳、氮稳定同位素半衰期分别为28.0 d和35.7 d(粘液),25.8 d和63.6 d(肝脏),106.5 d和64.2 d(鱼鳍),196.9 d和196.8 d(鳃),肌肉的碳稳定同位素半衰期为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  
【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的δ13C值,分析不同段位牛尾毛的δ13C值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趋势,以及牛尾毛中的δ13C值与饲料、牛个体的关系。【结果】随着牛生育过程中饲料成分的改变,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而且饲料对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对其的影响;分段取得的牛尾毛δ13C值与其饲料δ13C值、C4植物饲料比例呈极显著相关(P<0.0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李云凯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头足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世界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对其捕食活动和摄食情况的研究不多。稳定同位素作为新型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头足类作为捕食者,其体内有大量的碳(C)、氮(N)、氧(O)等稳定同位素,且其硬组织是稳定同位素积累的优良载体,因此通过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硬组织各部位稳定同位素含量及其分布,可为了解头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提供手段和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耳石、角质额和内壳等硬组织稳定同位素在头足类摄食生态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袁瑞强  韩冬梅  张应华  张兵  
农作物耗水规律的研究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水文监测与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以山西省运城市董村农场为例,研究了夏玉米在不同生长期的根系吸水深度变化,以及农田灌溉条件下SPAC系统的水分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分别为0~20 cm(96%~99%)、20~50 cm(58%~85%)、0~20 cm(69%~76%),在整个生长期内存在着先由浅变深,后由深变浅的规律;夏玉米漫灌后,蒸腾量占蒸散发量的71.3%,深层入渗损失量占到灌溉水量的43.3%,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0.4%,应采取措施减小深层入渗量以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春  邓华堂  王果  刘寒文  沈子伟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李云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自三峡库区干流木洞、涪陵、云阳和秭归江段的38种鱼类进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计算鱼类营养级并构建了鱼类连续营养谱。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δ~(15)N值平均值为11.02‰,变化范围为5.31‰~17.79‰。以初级消费者螺类作为基准生物估算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平均营养级为2.67,范围为1.47~4.12。营养级大于4级的鱼类仅有1种,营养级位于2~3级之间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0%,其次是营养级大于3级的鱼类,占种类总数的31.6%,不同食性鱼类组合的营养级存在差异。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级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而越靠近大坝的江段食物链长度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越大。和水库蓄水运行初期相比,鱼类营养级显著升高且高营养级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营养特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拥有较高营养级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在库区干流逐渐扩张并成为优势种,其可能对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结构产生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晓龙   胡乐   熊飞   喻记新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 5±0.000 7) d-1、(0.007 9±0.001 2) 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 3±0.000 1) d-1、(0.000 9±0.000 4) 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 8±0.004 0) d-1大于成虾(0.018 4±0.002 0) 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梁佳伟  花传祥  陈新军  杨娜  赵振方  胡贯宇  李金桧  
为了解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栖息地分布特征,根据2018年7—11月秋刀鱼渔船“鲁蓬远渔027”在西北太平洋公海(40°28′N~48°56′N、150°08′E~164°20′E)采集的127尾秋刀鱼样本,测定了其肌肉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分析了肌肉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探讨了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别讨论了δ~(13)C、δ~(15)N与纬度、体长、离岸距离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t检验结果表明,秋刀鱼雌雄个体间的δ~(13)C、δ~(15)N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间的δ~(13)C和δ~(15)N的分布较为相似,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析认为,1龄的秋刀鱼栖息在亲潮海域,随后向南洄游到黑潮-亲潮混合水域。GAM模型结果显示,δ~(13)C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δ~(13)C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叶绿素a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δ~(15)N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δ~(15)N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继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进一步验证了1龄的秋刀鱼经历了南下洄游移动,其栖息地随之发生了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淑君   翟东东   罗进勇   熊飞   刘红艳   陈元元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叶学瑶  任泷  匡箴  王媛  徐东坡  
为探究阳澄湖水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7年夏季(7月)、秋季(10月)、2018年春季(4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鱼类群落的碳(δ~(13)C)、氮(δ~(15)N)值特征及其营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阳澄湖水域共采集到鱼类42种,隶属于5目10科33属。鱼类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值分别为(–24.85±1.77)‰、(15.34±2.19)‰和3.06±0.64。其中,δ~(15)N值与营养级均存在极显著的鱼类食性和季节性差异(P0.05)。阳澄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从2017年夏季至秋季再到2018年春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2018年春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阳澄湖鱼类连续营养谱,丰富了对阳澄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湖泊生态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  潘韬  戴尔阜  
植物稳定同位素是近年来在地理学、生态学研究中逐步广泛应用的研究手段,具有综合长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联系不同系统成分的特点,国际上已经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植物C、H、O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回顾,显示植物稳定同位素与环境因子,如气温、湿度、降水、环境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密切相关。目前植物稳定同位素技术主要应用于历史时期环境气候的重建,恢复大气CO2同位素组成以及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本文根据植物稳定同位素的特点和研究基础,认为植物稳定同位素方法不仅可以用来重建历史时期气候,而且在区域环境差异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上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春英  李玉中  梅旭荣  钟秀丽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s pectrometry,GC-C-IRMS)测定小麦籽粒氨基酸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以小麦临汾50744为材料,水解得到其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将氨基酸标准样品以及小麦籽粒氨基酸衍生化为N-新戊酰基,O-异丙醇(N-pivaloyl-isopropyl,NPP)氨基酸酯,利用GC-C-IRMS测定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氨基酸标准样品的碳氮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NPP氨基酸酯的平均重现性δ13C为0.47‰,δ15N为0.28‰,并没有产生大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远  刘必林  桓梦瑶  刘娜  欧利国  
头足类角质颚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分别对4种近海头足类(曼氏无针乌贼、杜氏枪乌贼、短蛸和剑尖枪乌贼)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角质颚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13)C/~(12)C,δ~(13)C;~(15)N/~(14)N,δ~(15)N)、摄食生态和栖息环境在物种间的差异,分析可能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δ~(13)C、δ~(15)N值与头足类胴长间的相关性,旨在解读不同头足类所生活栖息的渔场,了解它们所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渔业开发与管理提供材料,同时也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物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4种头足类的平均胴长关系为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122.72 mm>67.93 mm>67.93 mm>35.3 mm),平均体质量关系为杜氏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剑尖枪乌贼(70.39 g>50.67 g>47.35 g>19.93 g),其中:曼氏无针乌贼的δ~(15)N值最大(10.81‰±0.38‰),δ~(13)C值最小(-14.98‰±0.55‰),C/N比值最小(3.08±0.03);剑尖枪乌贼的δ~(15)N值最小(8.21‰±0.30‰),δ~(13)C值最大(-13.00‰±0.54‰),C/N比值最大(3.57±0.06)。曼氏无针乌贼可能具有较高营养水平,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相较于短蛸、曼氏无针乌贼生活在较浅水域的栖息环境。杜氏枪乌贼与短蛸的δ~(13)C、δ~(15)N值无显著差异(ANOVA,P>0.05),它们的生态位圆存在重叠,处于相近的营养级,其他物种间角质颚的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ANOVA,P0.05),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显著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