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
- 2023(128)
- 2022(119)
- 2021(111)
- 2020(106)
- 2019(231)
- 2018(262)
- 2017(401)
- 2016(322)
- 2015(320)
- 2014(309)
- 2013(327)
- 2012(338)
- 2011(296)
- 2010(346)
- 2009(283)
- 2008(296)
- 2007(285)
- 2006(262)
- 2005(286)
- 学科
- 济(336)
- 经济(336)
- 学(313)
- 麦(291)
- 银(264)
- 小麦(258)
- 银行(249)
- 业(245)
- 行(236)
- 农(211)
- 制(209)
- 管理(202)
- 米(200)
- 稻(186)
- 玉(178)
- 玉米(177)
- 融(177)
- 金融(177)
- 玉蜀黍(173)
- 蜀(173)
- 蜀黍(173)
- 黍(173)
- 水产(160)
- 其他(154)
- 动物(151)
- 业务(149)
- 度(147)
- 制度(146)
- 动物学(143)
- 企(140)
- 机构
- 学院(4288)
- 大学(4070)
- 农(3509)
- 研究(3040)
- 农业(2926)
- 科学(2690)
- 所(2273)
- 研究所(2148)
- 业大(1958)
- 业(1875)
- 省(1817)
- 中国(1785)
- 农业大学(1646)
- 科学院(1503)
- 室(1316)
- 实验(1283)
- 实验室(1240)
- 中心(1185)
- 重点(1183)
- 京(1151)
- 农业科学(1125)
- 技术(983)
- 院(911)
- 江(876)
- 南(843)
- 科学研究(833)
- 家(831)
- 州(793)
- 市(787)
- 林业(785)
共检索到7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大木耳优良新品种“北京大木耳”。该品种鲜耳生物学效率达到66.23%~68.90%,高产者达到82.08%。在耳片的形态和解剖上,也有增大、增厚等变化。
关键词:
大木耳 品种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庆国 黄丰 李海林
为选育早稻新品种 ,加速水稻品种更新 ,从怀 5 882 - 5×超丰早 1号的后代中 ,经多代选育育成了优良中熟早稻新品种湘早籼 33号 .该品种熟期适宜 ,全生育期与湘早籼 13号相同 ;米质较好 ,蛋白质含量高 ;田间抗性好 ,适应性广 ,产量在 7.5 t/hm2 左右 ,高产可达 8.2 5 t/hm2 以上 .于 2 0 0 1年 2月 2 2日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命名
关键词:
早稻 品种 湘早籼33号 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诗珊 张思平 王保根 郭立春
南京历代先人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了梅花多姿多彩的观赏品种。20世纪后叶南京梅花栽培规模与技术均有迅猛发展,梅花新品种也在大增,陈俊愉先生曾不辞辛苦来南京调查和记载了50之多的优良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京人在陈先生的工作基础上及指导下,以及在褚孟嫄先生、林文棣先生的指导下,不断从梅园中发掘新品种并采用芽变选种及实生选种手段,选育了已通过国际登录的优良新品种30个以上。该文还叙述了部分国际登录梅新品种的主要观赏特性。
关键词:
摘要:南京 梅花 新品种 国际登录 选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范志远 习学良 方文亮 张雨 赵廷松
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Santai’是我国南方晚实主栽核桃属Juglans良种之一,种实个大,壳薄,仁色浅,食味香纯,品质优良,但种实外观欠美观,结实晚,不耐寒冷霜冻。为改良此品种,开展了核桃属种间新组合(三台核桃×新早13号Juglans regia‘Xinzao No.13’)杂交选育新品种研究。按有性杂交育种程序,经历了亲本选择、杂交、杂种后代培育及杂种优株筛选、杂种优株无性系区域性栽培试验等阶段,选育出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即云新90301,云新90303,云新90306。新品种综合了双亲优势性状,具有早实(栽后2~3 a即开花结果,较亲本三台核桃提前4~6 a...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核桃属 种间杂交 早实新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鲤 耐寒性 杂交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关键词:
玫瑰,杂交育种,鲜花产量,出油率,抗病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 李建安 陈小梅 李成悦 尚娟娥 魁小花 杨宏娟 曾志芳 马翠兰 邱栋梁
为探究晚熟桃新品种‘韦端蜜红’与‘颐红’间的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韦端蜜红’和‘颐红’等6份不同产地的桃材料进行分析.1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18条多态性条带,占比19.78%;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似系数0.92为阈值时,可将‘韦端蜜红’与‘颐红’区分.17对SRAP引物共检测到21条多态性条带,占比24.71%;UPGMA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似系数0.89为阈值时,‘韦端蜜红’与‘颐红’被分为两个不同类.ISSR、SRAP联合分析表明,UPGMA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90为阈值时,可将‘韦端蜜红’与‘颐红’区分.SRAP、ISSR及其联合分析均显示,‘韦端蜜红’与‘颐红’间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同时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说明‘韦端蜜红’是由‘颐红’芽变而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张继华
观测北京、河北、河南3地点的1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试验林,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等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主干通直系数、树体形态系数、抗病虫指数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别。材积生长量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型不同(“广适型”、“高产型”、“低产型”)。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木材密度、主干通直系数、树体系数和抗病虫害指数的重复率分别为0.580、0.536、0.390、0.411和0.500,性状经济权重分别为0.35、0.25、0.10、0.10和0.20,建立多功能型无性系的选择指数,其综合育种增益比对照品种≥15%为中选优良无性系新品种。为...
关键词:
无性系,遗传稳定性,适应性,指数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忠 眭书祥 冯恒文 李爱国 李增书 赵丽芬 朱青竹
采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状上互为补充的多个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将杂种后代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交替选择,中选稳定株系再置于不同逆境条件下进行抗逆性鉴定,最后将优系混合繁殖。利用上述方法于1977年进行杂交组配,1986年选育棉花新品种石711。该品种于1992年被河北省审定,1993年被天津市审定,1994年被国家审定并被命名为GS冀棉17。GS冀棉17在1990~1994年累计种植面积35万hm
关键词:
棉花,品种,选育,冀棉17,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关键词:
夏谷 品种 冀谷17号 选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建民 林荔辉 林培青 李爱青 吴为人 陈启锋 周元昌 潘润森 蔡金月
福红952是以非洲裂叶与粤红1号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及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高效综合育种新技术,于1993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4.3%;1997-1998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粤743增产15.67%.福红952主要经济性状优良,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于2000年通过安徽省红麻新品种审定,2002年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
关键词:
红麻 新品种 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绵阳26是以自创的“连续优势型”及“稳一攻二法”选育方法与技术培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连续优势型”选育方法就是指:在遗传资源复合聚敛远缘基因的基础上,选择最新最优材料作亲本,设定超亲本,对照种和最优品种作为多重单株选择标准,加大对后代的选择压和淘汰力度,自早世代起在小麦早、中、晚整个生育过程中,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各时期都具备有优势的“连续优势型”个体,并稳定其中一个因素,主攻另外两个因素的提高,从而获得优于对照,较易实现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绵阳26成功地实践了上述方法与技术。突破了集“多抗、丰产、优质、广适”于一体的育种难关。一投入生产,深受种子、粮食、加工、营销等行业及广大农民欢迎,至1...
关键词:
小麦品种,绵阳26,小麦育种,方法与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