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2)
- 2023(9629)
- 2022(7731)
- 2021(7408)
- 2020(5604)
- 2019(12870)
- 2018(12420)
- 2017(20753)
- 2016(12297)
- 2015(13442)
- 2014(13058)
- 2013(11472)
- 2012(10323)
- 2011(9248)
- 2010(9326)
- 2009(7921)
- 2008(7507)
- 2007(6911)
- 2006(5905)
- 2005(5224)
- 学科
- 管理(34110)
- 业(32640)
- 济(31938)
- 经济(31924)
- 企(28137)
- 企业(28137)
- 教育(22642)
- 中国(18084)
- 技术(17219)
- 理论(12408)
- 方法(12111)
- 技术管理(11679)
- 农(10800)
- 教学(10637)
- 业经(10574)
- 数学(9758)
- 数学方法(9598)
- 财(8823)
- 学(7929)
- 农业(7620)
- 发(7042)
- 研究(6573)
- 地方(6570)
- 产业(6332)
- 学法(6194)
- 教学法(6194)
- 制(6056)
- 发展(6053)
- 划(5962)
- 展(5929)
- 机构
- 大学(149130)
- 学院(148710)
- 管理(53066)
- 济(50341)
- 研究(49699)
- 经济(49026)
- 理学(46160)
- 理学院(45594)
- 管理学(44750)
- 管理学院(44418)
- 教育(33215)
- 京(32356)
- 范(31162)
- 师范(31017)
- 中国(29880)
- 科学(28185)
- 师范大学(25147)
- 江(24233)
- 技术(23191)
- 财(23057)
- 所(22441)
- 职业(22371)
- 中心(22151)
- 北京(20907)
- 研究所(20487)
- 州(18917)
- 院(18768)
- 财经(18525)
- 业大(17737)
- 经(16963)
- 基金
- 项目(101809)
- 研究(88328)
- 科学(83442)
- 基金(68402)
- 家(57777)
- 国家(57024)
- 社会(53719)
- 社会科(50643)
- 社会科学(50633)
- 教育(50149)
- 科学基金(49623)
- 省(43946)
- 编号(39461)
- 划(38140)
- 基金项目(35479)
- 成果(33824)
- 课题(31271)
- 创(28158)
- 自然(27618)
- 自然科(27041)
- 自然科学(27038)
- 年(26815)
- 自然科学基金(26549)
- 创新(24990)
- 重点(24792)
- 规划(24784)
- 资助(24417)
- 发(24232)
- 项目编号(24158)
- 部(23688)
共检索到228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的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必将驱动现代职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主要表现为变革教育理念及模式、助力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诊断与评价、优化培养结构与质素等,这正是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职业院校应遵循这些逻辑,围绕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集成共享机制、设计大数据支撑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实施常态化全视域的大数据监测评估、开展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推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交叉融合创新、提升运用大数据驱动院校治理的能力等方面,设计大数据驱动人才培养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职扩招百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创新改革背景下,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意义和作用,厘清人才培养规程中的逻辑,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和路径,对指导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各职业院校应加强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导,坚持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科学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育人规划方案,做好职业教育特色育人的施工图。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王亚南
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着力点。"三教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核心内容,旨在系统解决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以"三教改革"为分析框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问题症结表现为:教师方面,来源固化、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教材方面,学科中心、形态单一、质量不高、研究薄弱;教法方面,理论导向、教师中心、教技分离、监控缺失。为了能够切实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构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体系,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形态教材开发机制,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景翔 南旭光
作为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互联网+"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倒逼机制。文章基于对"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规律,即培养理念应开放融合、培养路径应多维联合、培养目标应能力复合、培养方向应专业整合、培养过程应多元混合等的剖析,指出"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即确立基于共享共建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推进基于素质培育的"双创"教育、重构基于工作场景的课程体系、实行基于个性发展的混合学习、实施基于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培 南旭光
传统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因信息孤岛造成的治理过程数据失真、因信息黑箱拖滞造成的治理主体动力积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治理决策失灵、因静态碎片化削弱了治理预期成效等现实困境。大数据则可以从不同角度变革职业教育治理环境支撑、改造治理网络系统、优化治理发展格局、激发制度政策创新等,从而成为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关键应用和新途径。建议应围绕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动态协同治理设计与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开放性大数据管理系统与模式、汇聚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智慧与共识、建构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框架与机制等设计突破路径,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甘宜涛
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技能优先:行动框架》针对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促进技能型社会构建,提出两个关键推动因素:拥抱技能优先文化、政策与思维,采用通用技能语言。五个关键行动领域:确定当前和未来的技能需求与差距,并将技能映射到工作任务中;在工作描述中阐明技能需求,认可并利用创新的基于技能的评估方法;学习提供者、政府、企业共同开发并提供基于技能的培训计划;促进终身学习和获得基于技能的学习机会;为行业发展和重新布局创建基于技能的途径。基于此,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创设面向数字时代的终生学习教育生态,营造技能优先的实践性开放学习空间,构建技能微认证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共同体。
关键词:
技能导向 职业教育 技能优先 微认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涵
本文主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燕 王傲冰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职业人力资本的职业角色、职业结构及能力素质面临着被调整和重构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智能经济体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新命题。基于此",一体三面"人才培养逻辑框架,根据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场域和新需求,从职业性、社会性和个性化三个维度重塑职业人力资本的知识边界、能力体系及个体素质,以提升其职业胜任力、幸福感及创新创造能力,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一体三面 高职教育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瑞士高职教育主要通过两类路径为学习者搭建灵活开放、正规高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一类是学习者在高等职业学院学习国家认定的课程;另一类是为社会人员创设的"联邦考试"路径,学习者无论是否参加课程学习只要能够通过两次联邦考试,同样可取得国家认可的正规高职教育学位。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呈现以下四个特色:追求与学术类高等教育高度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在职业实践经验基础上双元体制培养、资格证书保障各层级教育间无缝衔接、课程与考试标准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瑞士高职教育的培养路径及实践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吴结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及其评价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用于全面监测、评价、反映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整个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评价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叶容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逻辑适切性,对产业升级、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其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高技能人才供需链条尚未形成动态反馈、课程体系对实践知识缺乏系统关照、师资团队胜任力不足、校企合作尚未深度协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尽快优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产业为向导,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供给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取向;吸纳社会资源,提升师资团队的胜任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内生性的培养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法虎 魏子凡 顾甲
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审视教育要素的迭代、知识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内涵,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时空,并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数字化逻辑体系。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方向迷失、体验屏障、源头困境和竞争劣势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契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需遵循数字化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的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提升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