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9)
- 2023(13901)
- 2022(10822)
- 2021(9609)
- 2020(7921)
- 2019(17122)
- 2018(17278)
- 2017(33087)
- 2016(17600)
- 2015(19201)
- 2014(18453)
- 2013(17958)
- 2012(15961)
- 2011(14078)
- 2010(14186)
- 2009(13526)
- 2008(13501)
- 2007(12624)
- 2006(11354)
- 2005(10376)
- 学科
- 业(87485)
- 济(77774)
- 经济(77683)
- 企(70603)
- 企业(70603)
- 管理(62586)
- 农(45701)
- 业经(34057)
- 农业(30604)
- 方法(28025)
- 财(23878)
- 中国(22912)
- 技术(20305)
- 数学(19970)
- 数学方法(19851)
- 务(17364)
- 财务(17346)
- 财务管理(17333)
- 制(17138)
- 企业财务(16388)
- 策(15303)
- 地方(14455)
- 体(13776)
- 划(13649)
- 理论(13526)
- 技术管理(13520)
- 产业(13172)
- 和(13159)
- 贸(12863)
- 贸易(12852)
- 机构
- 学院(246874)
- 大学(237638)
- 济(109974)
- 经济(108162)
- 管理(104034)
- 理学(89320)
- 理学院(88588)
- 管理学(87552)
- 管理学院(87085)
- 研究(75814)
- 中国(63495)
- 农(50848)
- 财(48754)
- 京(48624)
- 科学(42272)
- 江(39419)
- 财经(38294)
- 农业(38202)
- 业大(37323)
- 中心(36891)
- 所(35903)
- 经(34807)
- 经济学(32713)
- 研究所(32016)
- 州(30798)
- 经济管理(30294)
- 经济学院(29638)
- 北京(29478)
- 商学(28537)
- 范(28489)
- 基金
- 项目(161815)
- 科学(131134)
- 研究(126130)
- 基金(118698)
- 家(100711)
- 国家(99644)
- 科学基金(88766)
- 社会(85131)
- 社会科(80542)
- 社会科学(80525)
- 省(65775)
- 基金项目(63303)
- 教育(54164)
- 自然(52668)
- 编号(52492)
- 划(51656)
- 自然科(51577)
- 自然科学(51569)
- 自然科学基金(50708)
- 资助(44213)
- 成果(40916)
- 创(40519)
- 业(37990)
- 发(37221)
- 创新(36825)
- 国家社会(36132)
- 部(35330)
- 重点(35033)
- 制(34209)
- 课题(33533)
- 期刊
- 济(131532)
- 经济(131532)
- 研究(70446)
- 农(54667)
- 中国(51887)
- 管理(41761)
- 财(39705)
- 农业(36681)
- 科学(32180)
- 学报(30382)
- 业经(29287)
- 融(26940)
- 金融(26940)
- 大学(25300)
- 学学(23885)
- 技术(23300)
- 教育(21369)
- 业(19793)
- 经济研究(19150)
- 财经(18910)
- 问题(17826)
- 经(16450)
- 技术经济(15346)
- 农村(14430)
- 村(14430)
- 农业经济(14043)
- 世界(13913)
- 科技(13013)
- 现代(12989)
- 商业(12959)
共检索到37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康 易法敏 古飞婷
本文从以大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引领农业要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视角,以数据要素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分析为理论起点,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物质基础、微观机制、转型路径与组织形式。研究表明:(1)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重点是通过数据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农业数字化生产运营的根本性变革,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经历数字化补课与数字化创新两个阶段,从数据支持型创新转向数据驱动型创新;(2)农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代表性组织模式,其系统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特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助于解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不完全相悖效应,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祎花
<正>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展现出其显著的建构性价值。它不仅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农业农村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加高效、精准。因此,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中的建构性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宏斌 梁慧丽 许晨辉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创新动力。本文以我国2009—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该结论在考虑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创新资源获取”效应和“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两条路径提高企业协同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运营效率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所处地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协同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本文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的微观经济后果,同时为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协同创新 创新平台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立春 李丽 张智国 程宝栋 王凤婷
为推动农林企业更好地享有数字化转型红利,提升农林企业创新效率并实现农林企业共同富裕的带动作用,以2009—2020年235个A股农林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林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与农林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适度水平的数字化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超过一定临界点后,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负向影响创新效率;2)数字化转型通过倒U型曲线效应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了创新效率,促成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3)企业高管的学术经历负向调节农林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上述结论,不仅企业和高管团队要发挥能动作用,而且政府要加快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政策针对性、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现代化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旭 陈锐
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关系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在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赋能效应。其中,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其他子维度,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韧性恢复力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正向驱动效果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驱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本地与邻地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法敏 古飞婷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逻辑理论,从中国农村电商和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现实情境出发,探讨本地平台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制度逻辑转换,最终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对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展开研究,结合制度逻辑理论,建立起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度逻辑转换进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首先,在制度逻辑视角下,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可视为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下数字平台采取混合策略的结果,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方案向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传导多样化制度逻辑,促进参与者的制度逻辑转换;其次,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的集体行动推动农业场域逻辑产生多样化转换,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提出的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商业模式研究类型,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逻辑理论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国情境下农业农村数字化之路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伍晨 张帆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企业试图寻求数字手段来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竞争打造新优势。在此背景下,企业对数字技术的投资不断加大,数字并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字并购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实证讨论了数字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并购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字化转型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知识基础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并购和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行业企业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更容易从数字并购中获益;数字并购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非数字行业企业和衰退期企业中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府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以及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并购 数字化转型 企业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易加斌 李霄 杨小平 焦晋鹏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自上而下分析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解析并构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含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层面的价值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企业层面的发展推动以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拉动四个方面,形成了从宏观制度→中观产业→微观企业和消费者需求有机统一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链构成要素和数字化农业经济循环系统与价值链主体的协同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由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消费数字化构成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农业配套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价值链延伸产业数字化发展三大战略模块构成。农业数字化转型要构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环境,优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价值创新网络,增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体间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要素支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边婉婷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及其中的底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现代信息系统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和现代信息系统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研究对“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振 郭雅怡 卫力 牛莲芳
中小企业顺利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借平台之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则是弥补中小企业资源能力不足的有效路径。本文将平台分为两种不同导向,并通过288家参与平台生态系统的中小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和平台环境因素角度探讨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结果显示:企业因素中的创新努力、数字化资源整合水平和利用能力,平台因素中的平台开放度、主体间协同程度等因素均不能单独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但对转型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交易驱动型平台和创新驱动型平台中各有4条实现高数字化转型绩效以及3条实现低数字化转型绩效的组态路径。由于平台属性、目的不同,两类平台的组态也表现出不同特点,企业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以及面临的平台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聂凤英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成为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新呈现高效率可叠加特征,创新方式更加多元,创新边界日益模糊。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也对市场结构和市场集中度产生了影响。基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变化和市场变化,创新政策要从创新要素、创新储备、创新环境、创新鸿沟四个方向重点调整,激发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创新 创新政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福胜 郑茜月 张东超
以2010—2019年推行数字化转型的高技术跨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引入国际化战略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创新的具体路径,依据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企业动态能力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具有正相关性;数字化转型既可加快企业国际化速度,又可规范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战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的有效途径,即数字化转型不仅通过加速企业海外投资,助推企业获得先发优势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还通过规范企业海外投资进程,实现规律性的投资节奏促进企业创新;此外,企业动态能力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表现为企业动态能力越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目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总结推广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模式,加速我国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方法]文章认为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载体,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生产要素和技术支撑。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现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精准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梳理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形成了1S、3S和5S等3个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结果](1)精准农业从技术上保障了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及时、定位、平衡,构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现代农业方式相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排放,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农业遥感等3S空间信息技术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农业数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的基本路径,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精准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结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形成了空间基础设施、农业空间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有利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数字农业发展必然性的规律性认识,加强精准农业示范应用,加快构建数字农业经济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