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44)
2023(19231)
2022(16317)
2021(14943)
2020(12566)
2019(28694)
2018(28438)
2017(54605)
2016(29623)
2015(33381)
2014(33190)
2013(32996)
2012(30203)
2011(27191)
2010(27412)
2009(25654)
2008(25617)
2007(22876)
2006(20661)
2005(18893)
作者
(85391)
(70676)
(70438)
(66835)
(45354)
(33698)
(31929)
(27592)
(26903)
(25506)
(24160)
(24102)
(22630)
(22628)
(21922)
(21616)
(21020)
(20692)
(20330)
(20262)
(17679)
(17427)
(17144)
(16253)
(15824)
(15802)
(15774)
(15691)
(14141)
(13967)
学科
(130708)
经济(130538)
(105833)
管理(100846)
(93618)
企业(93618)
方法(54965)
数学(44480)
数学方法(44058)
(38781)
(37608)
业经(37409)
中国(35715)
地方(28631)
(28581)
(26426)
财务(26331)
财务管理(26288)
农业(25902)
企业财务(24896)
技术(23024)
(22625)
贸易(22608)
(22409)
(22122)
理论(22015)
(21878)
(20980)
银行(20936)
(20343)
机构
学院(426825)
大学(424718)
(175751)
经济(172078)
管理(171436)
理学(146643)
理学院(145099)
管理学(142965)
管理学院(142170)
研究(140532)
中国(109661)
(91413)
(85712)
科学(83076)
(69824)
(67473)
财经(67029)
(65446)
中心(63940)
研究所(62438)
(60790)
业大(60012)
北京(58164)
(54264)
师范(53795)
(52583)
经济学(52456)
农业(52292)
(51035)
财经大学(49449)
基金
项目(278807)
科学(220852)
研究(208505)
基金(202509)
(173997)
国家(172432)
科学基金(150195)
社会(132745)
社会科(125926)
社会科学(125897)
(109327)
基金项目(106843)
自然(95726)
教育(95100)
自然科(93491)
自然科学(93472)
自然科学基金(91817)
(90538)
编号(85420)
资助(83184)
成果(69599)
重点(61696)
(61592)
(61571)
(59678)
课题(58696)
创新(55184)
国家社会(54476)
(54453)
教育部(53453)
期刊
(203461)
经济(203461)
研究(130989)
中国(87571)
(68549)
管理(68484)
(62745)
学报(60771)
科学(57922)
大学(47399)
教育(47159)
学学(44465)
农业(42936)
(42353)
金融(42353)
技术(40209)
业经(35045)
财经(33739)
经济研究(31352)
(28878)
问题(26424)
(24005)
技术经济(22383)
图书(20890)
现代(20495)
理论(20398)
商业(20154)
(19918)
科技(19624)
世界(18574)
共检索到652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季平  陶君成  尤美虹  
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推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有效协同,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为探究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可基于大数据可挖掘性、价值性、真实性、多样性等主要特性,构建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大数据的价值性、真实性、多样性对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可挖掘性对其正向影响不显著;大数据的真实性、可挖掘性、多样性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价值性对其正向影响不显著;大数据的可挖掘性、真实性对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多样性、价值性对其正向影响不显著,不过价值性可以通过影响制造企业发展水平产生间接影响作用。这与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自身转型升级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大关系。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制造企业智能化与高端物流的发展,大数据将在驱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方面发挥显著重要作用,最终促使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发展关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志迎  冷宗阳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孙德花  
根据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建立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协调度模型,采用2000-2008年制造业企业科技活动的面板数据,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1-200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程度并不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刘玉红  孙金花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程度能够直接反应出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而政府在促进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通过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政府信息平台建设、转变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从政策导向、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宏观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长森  
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以浙江省胡州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关联度较强,但制造业不是推动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说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指出浙江省应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鼓励制造业物流外包,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应努力开发增值型和创新型服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的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占豪  安凤娇  张文良  
从电子商务产业来讲,与之关系密切的就是区域物流发展,只有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两大产业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物流与电商企业协同发展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发现当下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此提升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协同的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毕克新  孙德花  
对制造业企业内部协同创新即企业产品创新部门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部门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了产品创新部门与工艺创新部门在有限的创新投入情况下,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投入比例应满足的条件。同时,对制造业企业外部协同创新即同行业中的两个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了古诺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创新、进行工艺创新以及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三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成本函数、工艺创新成本函数应满足的条件,以及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协同策略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正确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就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的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阐述企业物流与营销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浅谈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模型构建,并提出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的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正确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就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的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阐述企业物流与营销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浅谈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模型构建,并提出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的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正确地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就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使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对"互联网+"的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系统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阐述企业物流与营销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浅谈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模型构建,并提出企业物流与营销体系协同发展的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宁  王玉婧  韩同银  
制造业的"服务化"需要打破产业界限,与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相关产业具有地理邻近性,成本的持续降低、生产要素保持较好的流动性构成了产业协同的基本条件。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机理分析框架,并基于产业、空间、企业活动的多维视角,从宏观层面的空间布局、中观层面的产业关联和微观层面的知识关联,系统梳理了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军  张卓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和协同论,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划分为绩效子系统、资源共享子系统和资源互补子系统。分析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协同度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数据,对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还不高;资源共享-绩效系统协同度不断提升;资源互补-绩效系统协同度较低且不稳定。因此,提升互补资源水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发展的关键任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必锋  赖志花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应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和产业创新方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协同程度在总体上高于河北省,各地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价值链延伸协同发展模式、价值链嵌入协同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协同发展模式,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带动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建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张婷婷  
区域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对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0-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相关数据,构建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度评价模型,得出:区域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处于由中度向高度协同过渡阶段;区域间协同对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显著;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驱动制造业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各区域要素禀赋差异性导致制造业发展的要素驱动模式呈现多元化。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高素质劳动力、以及资本等高端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制造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切实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高要素在制造业发展中的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