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3)
- 2023(17867)
- 2022(14526)
- 2021(13189)
- 2020(10845)
- 2019(24486)
- 2018(24445)
- 2017(47051)
- 2016(25498)
- 2015(28362)
- 2014(28170)
- 2013(27843)
- 2012(25053)
- 2011(22376)
- 2010(22235)
- 2009(20788)
- 2008(20437)
- 2007(18394)
- 2006(16460)
- 2005(14616)
- 学科
- 济(109466)
- 经济(109334)
- 业(99711)
- 管理(81633)
- 企(81390)
- 企业(81390)
- 农(50998)
- 方法(45820)
- 业经(38457)
- 数学(36286)
- 数学方法(35948)
- 农业(34012)
- 财(30654)
- 中国(29041)
- 务(21680)
- 财务(21610)
- 财务管理(21586)
- 地方(21102)
- 制(21097)
- 企业财务(20442)
- 技术(20348)
- 学(18740)
- 理论(18608)
- 和(18548)
- 贸(18129)
- 贸易(18120)
- 策(17632)
- 易(17613)
- 划(16996)
- 体(16282)
- 机构
- 学院(364663)
- 大学(359643)
- 管理(150699)
- 济(149028)
- 经济(146037)
- 理学(130300)
- 理学院(129032)
- 管理学(127086)
- 管理学院(126429)
- 研究(116292)
- 中国(90555)
- 京(76039)
- 科学(70717)
- 农(70289)
- 财(66470)
- 业大(57178)
- 所(56851)
- 江(54515)
- 中心(54197)
- 农业(53540)
- 财经(53331)
- 研究所(51584)
- 经(48571)
- 北京(47136)
- 范(46024)
- 师范(45671)
- 州(43900)
- 经济学(43655)
- 院(41714)
- 经济管理(40943)
- 基金
- 项目(247887)
- 科学(196627)
- 研究(186001)
- 基金(180608)
- 家(155453)
- 国家(153984)
- 科学基金(134389)
- 社会(119492)
- 社会科(113001)
- 社会科学(112971)
- 省(97720)
- 基金项目(96336)
- 自然(84877)
- 自然科(82937)
- 自然科学(82921)
- 教育(82398)
- 自然科学基金(81446)
- 划(79879)
- 编号(77732)
- 资助(71753)
- 成果(61720)
- 重点(54186)
- 部(54048)
- 发(53886)
- 创(53341)
- 课题(51012)
- 国家社会(49481)
- 创新(49198)
- 业(47059)
- 项目编号(46820)
- 期刊
- 济(171084)
- 经济(171084)
- 研究(104030)
- 农(71356)
- 中国(68164)
- 管理(55806)
- 学报(54537)
- 科学(52069)
- 财(51478)
- 农业(48438)
- 大学(42647)
- 学学(40267)
- 教育(35347)
- 业经(34650)
- 融(33366)
- 金融(33366)
- 技术(31956)
- 财经(25516)
- 经济研究(24965)
- 业(24580)
- 问题(23187)
- 经(21818)
- 技术经济(19480)
- 图书(19369)
- 版(18482)
- 现代(17939)
- 科技(17622)
- 理论(17194)
- 商业(17010)
- 世界(16709)
共检索到534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祎花
<正>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展现出其显著的建构性价值。它不仅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农业农村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加高效、精准。因此,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中的建构性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康 易法敏 古飞婷
本文从以大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引领农业要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视角,以数据要素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分析为理论起点,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物质基础、微观机制、转型路径与组织形式。研究表明:(1)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重点是通过数据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农业数字化生产运营的根本性变革,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经历数字化补课与数字化创新两个阶段,从数据支持型创新转向数据驱动型创新;(2)农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代表性组织模式,其系统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特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助于解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不完全相悖效应,从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于华
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必然的逻辑,也有可行是科技依据。但是数字化转型动能不足、信息化薄弱、现代化程度低、数字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阻碍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科技支撑、培育农业数字化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农业数字新业态生成等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之方。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信息烟囱 数字化农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聂凤英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汶言
<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启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两大关键发展战略,决心通过“数智”力量的引领和赋能,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其中,山东省青岛市率先抓住农业迈向3.0时代的重大机遇,把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积极构建集聚政策赋能、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圈。从“靠体力”到“凭智力”,从“靠经验”到“用数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蹚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快车道,并形成可供其他相似地区借鉴或值得推广的“青岛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目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发展精准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总结推广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模式,加速我国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方法]文章认为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载体,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生产要素和技术支撑。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现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精准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梳理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形成了1S、3S和5S等3个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结果](1)精准农业从技术上保障了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及时、定位、平衡,构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现代农业方式相比,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排放,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农业遥感等3S空间信息技术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农业数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的基本路径,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精准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结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形成了空间基础设施、农业空间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有利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数字农业发展必然性的规律性认识,加强精准农业示范应用,加快构建数字农业经济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奕延 李晔 李存金 李群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可溯源性等特征,它可以完善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认证、优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结构、革新农业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但目前关于区块链应用于循环农业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研究搜索并梳理了相关文献知识,根据循环农业以及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以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为案例,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循环农业框架,详细阐述了分布式账本、共识算法、代币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技术在框架中的应用。该框架将区块链的“数字化”赋能与循环农业的“可持续性”内涵相融合,能够解决留民营有机蔬菜以次充好、农药残留、生产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析区块链在循环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奕延 李晔 李存金 李群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可溯源性等特征,它可以完善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认证、优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结构、革新农业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但目前关于区块链应用于循环农业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研究搜索并梳理了相关文献知识,根据循环农业以及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以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为案例,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循环农业框架,详细阐述了分布式账本、共识算法、代币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技术在框架中的应用。该框架将区块链的“数字化”赋能与循环农业的“可持续性”内涵相融合,能够解决留民营有机蔬菜以次充好、农药残留、生产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析区块链在循环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杰 任珊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的农村商业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农村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顶层设计欠缺、数据治理困难、信息共享不畅、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分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与动因,明确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孟如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庞磊 张庆龙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需要加快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运行机制。文章构建了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数据驱动分析框架,明确企业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需要发挥新型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能力,并关注数据要素所带来的数据安全治理风险。基于该框架,目前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跨部门的业财数据孤岛、数据技术应用缺乏整体部署、传统财务人员面临转型困境、敏感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对此,应该建立跨部门业财数据共享机制、全方位开展数据技术升级、提升数字化人机协同能力、构建健全的数据安全体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下数据驱动作用,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新质生产力 财务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信科
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各国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顺应发展潮流,利用新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农业,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多地深化数字化同农业领域融合,建立起多样化发展模式,但在平台建设、财政和研发投入以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亟需巩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为农业产业赋能添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农业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亓浩 周月书 何立峰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百度新闻检索”的方法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基于1527家农村金融机构样本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绩效与经营绩效均存在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双重绩效。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从而提升支农绩效;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改善经营绩效。此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增加信用涉农贷款和经营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本研究能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亓浩 周月书 何立峰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利用1 700家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投放,且扩大了信贷覆盖面,优化了信用及中长期贷款占比,从而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其作用机制为,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和服务成本,提升了其从事涉农贷款业务的边际利润。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会制约数字化转型效果,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越落后、人力资本水平越低,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作用越小。此外,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的过程中,涉农贷款利率保持平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本研究凸显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赋能作用,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学术支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薇 王欣彤 戴姣
数字技术是农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以现实案例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阳西县“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数字农业实践发现,数字技术“主体—关系—结构”三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赋主体以权利推动行动整合,赋关系以联动促进利益联结,赋结构以功能强化集约布局,从而打造农业新型数字化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要素、环境、主体和产业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