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5)
- 2023(13575)
- 2022(10868)
- 2021(10039)
- 2020(8459)
- 2019(19128)
- 2018(18717)
- 2017(36165)
- 2016(18722)
- 2015(20399)
- 2014(19610)
- 2013(19044)
- 2012(16933)
- 2011(14475)
- 2010(14084)
- 2009(12869)
- 2008(12468)
- 2007(10566)
- 2006(8874)
- 2005(7827)
- 学科
- 业(86961)
- 济(81960)
- 经济(81870)
- 企(80216)
- 企业(80216)
- 管理(73605)
- 方法(39675)
- 数学(31464)
- 数学方法(31110)
- 业经(29935)
- 财(28018)
- 农(26697)
- 务(22062)
- 财务(22029)
- 财务管理(22008)
- 企业财务(20894)
- 农业(19555)
- 技术(18220)
- 中国(18027)
- 划(15766)
- 和(15101)
- 制(14963)
- 策(14482)
- 理论(14317)
- 贸(13158)
- 贸易(13152)
- 环境(12870)
- 易(12820)
- 企业经济(12465)
- 经营(12418)
- 机构
- 学院(257431)
- 大学(250951)
- 管理(114743)
- 济(112349)
- 经济(110614)
- 理学(100417)
- 理学院(99633)
- 管理学(98350)
- 管理学院(97869)
- 研究(70687)
- 中国(57696)
- 财(51735)
- 京(49286)
- 财经(42385)
- 科学(39404)
- 经(38866)
- 农(37614)
- 江(36852)
- 中心(35362)
- 业大(35232)
- 经济学(34070)
- 商学(32269)
- 商学院(31971)
- 财经大学(31638)
- 经济管理(31073)
- 所(31065)
- 经济学院(31023)
- 北京(29337)
- 农业(29292)
- 州(28701)
- 基金
- 项目(179724)
- 科学(146977)
- 基金(136046)
- 研究(134484)
- 家(115801)
- 国家(114765)
- 科学基金(104205)
- 社会(90572)
- 社会科(86255)
- 社会科学(86235)
- 基金项目(72815)
- 省(70010)
- 自然(66662)
- 自然科(65319)
- 自然科学(65305)
- 自然科学基金(64203)
- 教育(60804)
- 划(57031)
- 编号(53680)
- 资助(53194)
- 创(41489)
- 部(40313)
- 成果(39873)
- 重点(39042)
- 国家社会(38745)
- 业(38616)
- 发(38094)
- 创新(37906)
- 制(36709)
- 人文(36454)
- 期刊
- 济(118703)
- 经济(118703)
- 研究(68490)
- 管理(46416)
- 财(44139)
- 中国(41540)
- 农(34545)
- 科学(31873)
- 学报(30004)
- 技术(25684)
- 大学(25246)
- 学学(24187)
- 农业(24097)
- 业经(22800)
- 财经(20969)
- 融(20867)
- 金融(20867)
- 经济研究(18364)
- 教育(18314)
- 经(18153)
- 问题(15394)
- 技术经济(15391)
- 业(15262)
- 财会(14644)
- 现代(13088)
- 商业(13051)
- 会计(12124)
- 统计(11882)
- 策(11850)
- 科技(11443)
共检索到36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建军 祖楠楠 王浩瑞
在“数字+绿色”双转型时代,大数据赋能如何影响企业漂绿行为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通过对A股上市企业年报的文本分析,构建企业层面大数据赋能的度量指标,考察大数据赋能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大数据赋能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赋能通过提高企业绿色业绩和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这两条渠道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赋能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北方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漂绿治理的政策设计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实现数字与绿色双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文 常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是“双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从企业的内、外部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国务院批准建设大数据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其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可以有效赋能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功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愿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基于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并不明显;通过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加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破解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对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掣肘与梗阻。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协同推进经济体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使大数据切实成为经济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蓝海”。
关键词:
大数据 绿色创新 绿色信贷 环境规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花平 冯薇薇 曾建光
在推进环境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普遍漂绿的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考察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漂绿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漂绿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缩减雇佣规模来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抑制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并且企业漂绿主要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漂绿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注意该现象,完善相关环境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张倩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处理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漂绿”风险,金融科技利用科技手段来识别“漂绿”行为,或将成为抑制企业“漂绿”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5—2020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的“漂绿”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外能够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对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以此路径抑制了企业“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污染行业、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金融科技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效果更好。因此,在推动绿色金融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与金融科技业务的有效融合,处理好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督促企业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恒光 徐艳丽
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各级法院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试点的稳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庭成为推进区域环境司法完善与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基于环境资源审判庭在各个城市先后设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角度考察环境司法改革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司法改革可以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漂绿”行为,以内控制度为代表的风险治理机制以及以潜在诉讼风险、公民维权风险和行政处罚风险为代表的外部风险环境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司法改革发挥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环境司法改革会促进企业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同时提升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毕思勇 张龙军
随着绿色产品的畅销,市场上的漂绿行为也日益严重。本文揭示了企业漂绿行为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含糊其辞、偷换概念和误导消费五种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利益、行政、经济学和认知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造成漂绿行为的原因,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漂绿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营销 漂绿 表现形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光华 龚思羽 岳蓓蓓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企业通过开展多样化环保行为来回应消费者的环境保护需求。但鲜有研究考察消费者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响应机制。本文引入消费者企业认同感和漂绿感知两个心理变量来分析企业环保行为对消费者响应的内在影响机制。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象征性环保行为,消费者对企业实质性环保行为的响应更积极,环境卷入度在企业环保行为与消费者响应中起调节作用;消费者企业认同感和漂绿感知在企业环保行为与消费者响应之间具有双重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合理有效地开展环保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程娟子 翟华云
本文以新《环境保护法》为契点,选取《南方周末》2014-2015年发布的"年度漂绿榜"中沪深两地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环境规制变化、不同性质企业和不同行业企业对漂绿曝光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上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显著为负;对于漂绿榜的发布,上榜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且非国有企业反应更消极;上榜企业中,与能源化工行业和家电通信行业相比,投资者对医药生物行业更为关注,对其漂绿行为表现出更加消极的反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程娟子 翟华云
本文以新《环境保护法》为契点,选取《南方周末》2014-2015年发布的"年度漂绿榜"中沪深两地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环境规制变化、不同性质企业和不同行业企业对漂绿曝光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上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显著为负;对于漂绿榜的发布,上榜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且非国有企业反应更消极;上榜企业中,与能源化工行业和家电通信行业相比,投资者对医药生物行业更为关注,对其漂绿行为表现出更加消极的反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艾永芳 孔涛
本文首先对区域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进行理论推演,然后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这一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大数据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理论上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促使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协同演化关系,从而使绿色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保证了创新成果能被合理定价,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第二,区域大数据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间接作用;第三,区域大数据发展可以提升政府绿色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效果。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二条路径虽然在统计上显著,但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基于此,我们判断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向上,而不是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上。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大数据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情景效应,即在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明显,但在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凌云 梁宵 杨晓蕾 钟章奇
基于中国152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绿色信贷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存在时滞效应。考虑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时,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环保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尚未凸现,而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能显著增强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华 周露尊 朱佳立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实体产能过剩,我国实体企业逐渐呈现出“金融化”特征。文章基于合法性理论,采用2015—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漂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导致漂绿加剧,对环保投资产生挤出效应;(2)融资约束和同构压力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漂绿的正向影响;(3)企业金融化与漂绿的交互作用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风险;(4)高管薪酬粘性和政府监管能够弱化企业金融化对漂绿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漂绿的影响因素,也为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漂绿 合法性 环保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毛宁 兰峰 王立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生态视角考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企业底层数字技术运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体现了数字化政策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对于企业转型的基础作用;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数字补贴支持,显著提高了企业获得数字补贴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当地的数字发展环境,并且能够吸引数字化企业和人才形成空间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效改善地区的数字生态;大数据试验区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初始数字化基础较差企业的影响较小;在金融发展环境、数字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大数据试验区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政策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大数据试验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后权 陈缵绪 马丽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全面进入传统产业,数据技术和生产要素深度融合重塑农业价值链条,不断拓展产业的边界。论文分析了农业生态产品在研发、生产、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大数据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价值链构建路径。农业生态产品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大数据为引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推动农业生态产品研发平台化、生产可视化、交换扁平化和消费大众化发展。论文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构建了完整的产销生态链正反馈闭环系统,以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关键词:
价值链 农业生态产品 供给路径 价值实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纪亚方 梁日新 池亚楠
企业违规行为是阻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防范治理企业违规行为,对于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大数据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借助“金税三期”税务稽查系统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夯实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基础,提高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整合能力;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升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精准治理作用;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违规行为成本。
关键词:
大数据 税收征管 企业违规行为 金税三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通往绿色之路:企业ESG表现与环保投资——基于中国绿色金融创新政策赋能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助推企业“漂绿”吗——基于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实证研究
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数字化和绿色治理的双赋能视角
大数据技术赋能企业智能化会计的系统开发与应用——评《大数据与智能会计》
OFDI有助于赋能“中国智造”吗?:基于企业微观产品层面的经验数据分析
大数据赋能企业内部财会监督实践研究——以珠江股份为例
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吗?
金融科技“赋能”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信贷配置和监督的视角
大数据技术应用能抑制企业避税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
避税行为会影响企业价值吗?——基于生命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