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9)
- 2023(12978)
- 2022(10883)
- 2021(9863)
- 2020(8093)
- 2019(18253)
- 2018(17659)
- 2017(33816)
- 2016(17917)
- 2015(20154)
- 2014(19226)
- 2013(19289)
- 2012(18136)
- 2011(16555)
- 2010(16841)
- 2009(15310)
- 2008(15156)
- 2007(13580)
- 2006(12160)
- 2005(11053)
- 学科
- 济(83630)
- 经济(83563)
- 管理(58071)
- 业(57775)
- 企(45803)
- 企业(45803)
- 方法(33767)
- 数学(29427)
- 数学方法(29226)
- 中国(25661)
- 地方(22512)
- 农(21486)
- 业经(20306)
- 财(18873)
- 技术(18655)
- 制(15951)
- 贸(15385)
- 贸易(15370)
- 农业(15104)
- 易(14849)
- 银(14381)
- 银行(14360)
- 融(14104)
- 金融(14104)
- 行(13850)
- 学(12984)
- 发(12818)
- 环境(12711)
- 技术管理(12599)
- 和(12445)
- 机构
- 大学(253583)
- 学院(253477)
- 济(110010)
- 经济(107744)
- 管理(102314)
- 理学(87701)
- 理学院(86749)
- 研究(86525)
- 管理学(85586)
- 管理学院(85078)
- 中国(67820)
- 京(54151)
- 财(50545)
- 科学(49961)
- 所(42598)
- 中心(40593)
- 财经(39472)
- 江(39232)
- 研究所(38241)
- 农(38045)
- 经(35925)
- 北京(34588)
- 范(33878)
- 师范(33565)
- 经济学(33545)
- 业大(33525)
- 州(32189)
- 院(31684)
- 经济学院(30306)
- 财经大学(29134)
- 基金
- 项目(169002)
- 科学(135239)
- 研究(127828)
- 基金(122680)
- 家(105855)
- 国家(104913)
- 科学基金(91342)
- 社会(84026)
- 社会科(79961)
- 社会科学(79939)
- 省(66413)
- 基金项目(64366)
- 教育(57591)
- 自然(55901)
- 划(54836)
- 自然科(54611)
- 自然科学(54602)
- 自然科学基金(53642)
- 编号(52056)
- 资助(49183)
- 成果(42296)
- 发(41579)
- 创(38169)
- 重点(37764)
- 部(37350)
- 创新(35672)
- 国家社会(35601)
- 课题(35503)
- 发展(33946)
- 展(33367)
- 期刊
- 济(124373)
- 经济(124373)
- 研究(77123)
- 中国(57580)
- 管理(40186)
- 财(37848)
- 学报(34778)
- 农(33948)
- 科学(33770)
- 教育(29112)
- 融(27702)
- 金融(27702)
- 大学(27086)
- 学学(24738)
- 农业(23313)
- 技术(22920)
- 业经(21668)
- 经济研究(20726)
- 财经(19704)
- 图书(19017)
- 经(17029)
- 问题(16016)
- 书馆(13832)
- 图书馆(13832)
- 技术经济(13668)
- 贸(13512)
- 业(13511)
- 商业(13196)
- 科技(12851)
- 坛(12518)
共检索到396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晓棠 Michael Song 张海丽 王宇凡
人工智能能力影响企业能否利用大数据资源来提升新服务开发绩效,但影响机理及结果有待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基于信息处理理论,构建以人工智能能力为调节变量的大数据资源与新服务开发绩效模型;收集477个美国与632个中国新服务开发项目数据,经回归分析发现:人工智能能力很低时,大数据资源负向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较低时,大数据资源不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大数据资源正向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人工智能能力会强化大数据资源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该强化效应在美国较高且逐年递增,在中国则较低且未逐年递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厚宾 王蔷瑞
以资源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采用2011~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国并购双方的资源互补性对并购方创新绩效的影响,考察了文化距离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互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距离负向调节资源互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吸收能力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跨国并购的资源获取逻辑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新兴市场企业跨国并购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预测
[作者]
孟媛 陈敬良 张峥 罗尧成
基于199个进入中国市场不足5年的跨国公司样本,本文探究了学习导向、动态能力、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动态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与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基于以上结果,新晋跨国公司在实践中要注重以学习导向来驱动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加强组织柔性建设,提高企业动态能力,这才是跨国公司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厚宾
新兴市场企业跨国并购以图实现迅速提升创新能力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并购整合。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为样本,实证分析跨国并购整合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考察资源互补性与文化距离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结构性整合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目标企业自主性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当资源互补性较高时,结构性整合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目标企业自主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大;在文化距离较大的情况下,结构性整合对创新绩效的消极影响更强,目标企业自主性对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更大。本文揭示跨国并购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婷 王红霞 尉肖帅
探讨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消费升级事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扩大内需战略的扎实推进。文章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主要以抑制作用为主;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升级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中部,而在西部地区并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研究结论为当下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消费升级 调节效应 人工智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龙
分析了传统高校信息服务模式不足和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的学生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业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中,为高校管理提供精准服务。提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向希尧 裴云龙
技术接近性对于企业间的跨国专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2000年至2008年国外专利合作数据,分析技术接近性对其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构造112家中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QAP网络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影响专利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维接近性共同作用时,技术接近性对网络节点的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较为重要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技术接近性还能正向调节社会接近性对连接重要性的正效应,但对于社会接近性与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进 孟园园
人工智能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创造和补偿效应,并且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影响劳动力结构,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2017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企业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促进作用的大小与企业自身规模无明显相关性;人工智能应用会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高技能员工比重增加,低技能员工比重减少,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产生了正向中介效应。本研究为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桑德拉·米丽根 张忠华 高文娟
数字技术及其伴随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正在改变学习评价方式。数字化评价更具实施效率,更容易推广,能更有针对性地反映个体层面的表现,更贴近学习环境,更具互动性,并且支持更具想象力的、丰富多彩的、互动性强的、及时的反馈。不过,本文认为"更多、更快、更美"只是21世纪初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学校亟需在学习内容和评价内容方面做出相应转变,而学生则需要完成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超越认知领域,超出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更强调对能力的塑造和对技能的掌握,包括软技能或通识能力等。本文试图探讨这一学习评价的前沿领域,研究能否以及如何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及其他数字学习工具所生成的大量数字化、以过程为导向的数据,对学习者掌握复杂能力和通识能力的程度进行可靠且有效的判断。本文认为,确定开发学习评价工具的测量分析标准是确保学习评价工具之信效度的关键。
关键词:
过程数据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测量标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昕才 陈三可 马丽
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日益动荡的经营环境,创新效率逐渐成为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方法,以福建101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检验组织学习能力、新产品开发速度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产品开发速度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新产品开发速度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越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强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昕才 陈三可 马丽
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日益动荡的经营环境,创新效率逐渐成为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方法,以福建101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检验组织学习能力、新产品开发速度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产品开发速度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新产品开发速度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越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强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尚钰 陈一华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权变理论,以IT-业务融合、双元环境为调节变量,探究大数据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大数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IT-业务融合调节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IT-业务融合水平越高,大数据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显著;双元环境能够调节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其中,环境动态性在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正U型调节作用,而环境竞争性在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从内外部情境视角解释大数据能力的创新转化,对中国企业大数据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洪光 范海荣
本文以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水平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两国的创新水平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高,PCT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专利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存在短板。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国际化水平高、分布合理,基础层发展扎实,技术层发展平稳,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基础研发能力可以支撑应用层的长期发展。进一步比较两国的创新潜力发现:中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短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可以在专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人工智能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能力 创新潜力 中国 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结构与网络学习效果研究之网络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基于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
人工智能机器拟人化对顾客接受意愿的影响——思维感知的中介作用与性别角色的调节作用
突发事件严重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冗余资源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服务——SWAAP系统架构和应用介绍
外部知识源对产品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
跨界行为、团队信任与创新绩效:资源损耗的调节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STEM大学生核心能力发展与教育对策:基于全国17个省区市32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服务外包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战略柔性影响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绩效了吗?——东道国环境的调节作用和子公司股权结构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