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5)
2023(3167)
2022(2740)
2021(2412)
2020(2224)
2019(5092)
2018(4926)
2017(10280)
2016(5291)
2015(5959)
2014(5567)
2013(5542)
2012(5219)
2011(4647)
2010(4465)
2009(3992)
2008(3878)
2007(3332)
2006(2719)
2005(2246)
作者
(13043)
(10947)
(10933)
(10523)
(7337)
(5235)
(5027)
(4225)
(4214)
(3908)
(3890)
(3754)
(3448)
(3360)
(3356)
(3340)
(3332)
(3193)
(3150)
(3121)
(2701)
(2668)
(2604)
(2527)
(2501)
(2469)
(2358)
(2214)
(2192)
(2189)
学科
(30799)
经济(30772)
方法(21017)
数学(20036)
数学方法(19972)
(16913)
管理(16744)
(13326)
企业(13326)
(8274)
中国(5971)
(5637)
(5516)
财务(5514)
财务管理(5502)
企业财务(5366)
(5218)
贸易(5218)
(5059)
业经(4912)
地方(4381)
(4183)
金融(4183)
农业(4113)
技术(3896)
产业(3698)
(3586)
(3556)
银行(3556)
(3321)
机构
大学(76949)
学院(74359)
(37627)
经济(37210)
管理(33149)
理学(29840)
理学院(29641)
管理学(29337)
管理学院(29203)
研究(19971)
(17618)
中国(16002)
财经(15105)
(14420)
(14030)
经济学(13536)
经济学院(12657)
财经大学(11576)
中心(10582)
商学(9883)
商学院(9809)
(9585)
经济管理(9241)
科学(9178)
业大(8821)
北京(8558)
(8487)
金融(8357)
(8149)
(8095)
基金
项目(53957)
科学(44509)
基金(42908)
研究(40207)
(35980)
国家(35739)
科学基金(32383)
社会(28916)
社会科(27825)
社会科学(27821)
基金项目(22554)
自然(19654)
自然科(19295)
自然科学(19294)
自然科学基金(18985)
(18931)
教育(18803)
资助(18179)
(15992)
编号(15333)
(13529)
国家社会(13241)
教育部(12602)
人文(12358)
成果(12215)
重点(11679)
(11436)
大学(11221)
(10810)
科研(10737)
期刊
(31608)
经济(31608)
研究(20502)
(13378)
管理(10631)
中国(9039)
学报(8889)
财经(8352)
(8023)
金融(8023)
科学(7992)
大学(7635)
学学(7181)
(7036)
经济研究(6184)
技术(5635)
(5578)
统计(5297)
问题(4800)
(4543)
(4467)
业经(4391)
理论(4385)
技术经济(4312)
决策(4140)
实践(3895)
(3895)
商业(3891)
图书(3809)
农业(3628)
共检索到97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继文  范彦英  
大数据时代到来,对证据和事实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突出地表现为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大数据证据新时代诉求。大数据证据是一种电子证据,具有特殊的事实认定机制,大数据的良好应用可以提升审判体系中事实认定的能力。以大数据和电子证据为主要特征的新证据时代变革,需要重点关注大数据证据的事实认定基本原理。在事实认定能力提升的目标要求下,大数据证据的良好应用有利于提高事实裁判者的司法认知能力,逐步形成从人工到智能的事实认定路径,但需要注意大数据在证据与事实关系之间的限度和保障机制。在新证据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事实认定机制,强调更新事实认定思维、重构事实认定过程、完善证据体系和优化电子证据采信规范应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登香  于少飞  
案情简介李某系某公司分公司的汽车销售员,该公司未为李某缴纳工伤保险。2011年11月24日17:00时许,李某整理完当天的销售材料后,从公司下班步行返回自己租住的出租房。17:20时许,李某在回家途中遭受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经医院诊断为左腓骨下段骨折、骨盆多发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双侧胸腔积液、头皮裂伤、软组织损伤、左内踝骨折。2012年10月29日,李某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起了工伤认定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随着技术对人、事、物的数据化程度提高,整个社会开始渐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引发的审计取证环境变革,要求审计取证模式从技术驱动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向数据驱动的"利用大数据审计"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要求更多地运用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预测思维和规则思维,并规避由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险、技术风险和认知风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熊明辉  杜文静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证据观,即证据博弈观。在诉讼中,证据与事实之间有两种基本思维活动:一是证据推理;二是事实论证。二者关注的是诉讼同一环节的两个不同面向。证据推理是从法律证据推导出可能案件事实的思维过程,而事实论证则是为事实主张寻找法律证据支撑的思维过程。从思维进程上讲,前者关注的是"从前提到结论"的事实推导,后者关注的是"从结论到前提,再回到结论"的证据挖掘。证据博弈说认为,证据的选择和呈现序次的不同均会导向案件事实和裁判结果的差异,而起、应、审三方则可以各自进行策略操控,以实现其最终目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曾建光  王立彦  
我国Internet普及率近年来得到迅速提升,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能够有效形成合力,对管理层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产生治理效应,即构成Internet治理。Internet治理为改进我国弱投资者保护下的公司治理成为可能。但由于我国各地Internet普及率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存在差异,Internet治理在我国具有空间特质。基于此,本文研究Internet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Internet治理越好的地区,代理成本越低;对于负债治理较好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代理成本降幅度则较低。Internet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曾建光  王立彦  
我国Internet普及率近年来得到迅速提升,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能够有效形成合力,对管理层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产生治理效应,即构成Internet治理。Internet治理为改进我国弱投资者保护下的公司治理成为可能。但由于我国各地Internet普及率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存在差异,Internet治理在我国具有空间特质。基于此,本文研究Internet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Internet治理越好的地区,代理成本越低;对于负债治理较好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代理成本降幅度则较低。Internet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斌  
案情简介陈某2005年8月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自述2015年6月14日在某机械有限公司搬运柴油机时被撞伤,受伤后报告了本车间的班长和副班长,在当天上午10时左右到医院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第5掌骨骨折,还提供了另一车间二名工友(张某和王某)写的证明,证明内容是俩工友听陈某说6月14日陈某在工作中受伤。当地人社局受理后,向公司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志明  包文忠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职工工伤后一些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而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却遇到取证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霞  吴福象  王兵  
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差的问题。政府大数据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宝库,是赋能城市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政府传播视角,通过Netlogo仿真实验识别了影响政府大数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纳入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函数,以此拓展了企业横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并探究了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的微观机制;此外,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大数据对城市创新的赋能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激励政府提高传播意愿和优化大数据传播情景能通过改善政府传播效果促进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提量增速,加速企业创新、赋能城市创新;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创新指数的平均提升作用约为29%。为此,有序推广政府大数据惠民试点工程、多措多举推动政府传播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供给,是助力城市创新的可行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健平  马黎珺  范蕊  余明桂  
本文基于政策文件大数据计算了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所需的时长,并以此作为政策执行力的度量指标。基于该独特指标,本文研究央地交流如何克服层级性治理困境,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研究结果表明,央地交流使地方政府落实政策所需的平均天数缩短29天,该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央地交流通过促进央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加地方获得的经济资源以及强化干部的政治晋升激励来缓解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拓展性研究发现,央地交流对政策执行力的提升作用在科技政策和民生保障政策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不仅为解释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鼓励央地交叉任职的干部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洪波  
关于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概念,我在近十年前提出了有别于传统"事实说"的一种修正学说,主张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主张、判定)具有法律相关性、摆在裁判者面前可直接观察认识的外在事实。鉴于证据概念具有重要的分析意义和规范意义,因此,在其仍处众说纷纭的情势下有必要重申"修正的事实说",尽管这一学说受到了一些质疑,但在明晰诉讼证明推理认知结构、"事实"的构成和证据运用的法律规限原理之基础上,仍可以得到有效的维护。不过,为了避免一些无关紧要的争议,之前的表述也可以具体化为:证据是指摆在裁判者面前可以直接观察认识、与待证事实(主张、判定)具有事理相关性并受一定法律规限的外在事实。重申"修正的事实说"的核心意义在于,明晰证据与证明对象以及二者关系之间的区别,从而将诉讼证明的争议问题聚焦于证据的法律相关性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俊伟  代中强  
无论从数量还是强度而言,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发起国。本文利用1995-2013年金砖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了其对华反倾销的特征和动因。结论显示:工业产出增长率、失业率是其对华发起反倾销的主要宏观经济动因;触发性策略影响路径复杂,对于来自中国的既定的反倾销事实,金砖国家会采取更理性的规避策略,而对于尚处调查期的诉讼案例则有强烈的报复意图;金砖国家与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渗透到双边贸易领域,进而引发贸易保护;金砖国家对特定产业的保护意图更加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对中国贸易报复行为的担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