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3)
- 2023(16792)
- 2022(14357)
- 2021(13179)
- 2020(11159)
- 2019(25321)
- 2018(24793)
- 2017(46621)
- 2016(25701)
- 2015(28563)
- 2014(27787)
- 2013(27228)
- 2012(25170)
- 2011(22620)
- 2010(22486)
- 2009(20916)
- 2008(20642)
- 2007(18365)
- 2006(15981)
- 2005(14014)
- 学科
- 济(96561)
- 经济(96449)
- 管理(68087)
- 业(64595)
- 企(51973)
- 企业(51973)
- 方法(44011)
- 数学(38310)
- 数学方法(37833)
- 农(28042)
- 财(25826)
- 中国(25638)
- 学(24757)
- 业经(22332)
- 贸(20327)
- 贸易(20317)
- 制(20196)
- 地方(19803)
- 易(19593)
- 农业(18921)
- 银(18003)
- 银行(17925)
- 行(16848)
- 务(15972)
- 财务(15940)
- 财务管理(15899)
- 理论(15632)
- 融(15341)
- 金融(15337)
- 和(15209)
- 机构
- 大学(361791)
- 学院(360311)
- 济(138698)
- 经济(135709)
- 管理(131367)
- 研究(126066)
- 理学(113890)
- 理学院(112405)
- 管理学(109976)
- 管理学院(109322)
- 中国(95235)
- 科学(84104)
- 京(77072)
- 农(73644)
- 所(66216)
- 财(63726)
- 业大(61278)
- 研究所(61051)
- 农业(58956)
- 中心(58321)
- 江(55119)
- 财经(51317)
- 范(48759)
- 师范(48078)
- 北京(47557)
- 经(46610)
- 院(45839)
- 州(43840)
- 经济学(42994)
- 技术(39704)
- 基金
- 项目(250517)
- 科学(194739)
- 基金(180679)
- 研究(174237)
- 家(162568)
- 国家(161234)
- 科学基金(135109)
- 社会(108631)
- 社会科(102771)
- 社会科学(102740)
- 省(98794)
- 基金项目(96085)
- 自然(90957)
- 自然科(88877)
- 自然科学(88841)
- 自然科学基金(87232)
- 划(84892)
- 教育(80328)
- 资助(73145)
- 编号(69566)
- 重点(57874)
- 成果(56002)
- 发(54096)
- 部(53947)
- 创(52424)
- 科研(49620)
- 计划(49316)
- 创新(49045)
- 课题(48581)
- 大学(45678)
- 期刊
- 济(148221)
- 经济(148221)
- 研究(99918)
- 学报(70093)
- 中国(67175)
- 农(65549)
- 科学(60471)
- 大学(50773)
- 财(49498)
- 学学(48008)
- 管理(45092)
- 农业(44034)
- 教育(37131)
- 融(33156)
- 金融(33156)
- 技术(28142)
- 业经(25497)
- 财经(24666)
- 经济研究(24625)
- 业(24072)
- 经(21219)
- 版(20259)
- 问题(19853)
- 业大(18324)
- 图书(18266)
- 科技(17619)
- 资源(16734)
- 贸(16465)
- 商业(16434)
- 技术经济(16282)
共检索到52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洪星 杨德刚 李江月 武荣伟 霍金炜
商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商业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必要,进而指导城市有序发展。论文以乌鲁木齐主城区为例,利用开放平台大数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采用地理学空间统计方法定量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对商业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寻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乌鲁木齐市商业高值区分布在吐乌大高速—和平渠沿线地带,大型商业中心主要有南湖商圈、中山路商圈、友好商圈、会展商圈、米东商圈、铁路局商圈。②商业热点区呈现"T型"双轴分布,北部新城商业地带与南部传统商业地带共同构成乌鲁木齐市最具活力的商业地带;6类商业热点区的分布可归纳为3种类型,商务和金融服务类为单一点状型,住宿和餐饮服务类为带状延伸型,生活与购物服务类为带状双核型。③地价、集聚效应、路网密度等是影响商业宏观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人口密度和中心可达性,自然因素如高程、地形起伏度等对商业布局影响有限;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商业业态的影响程度各异,如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对购物类影响较大,中心可达性和地价对于商务、金融类影响较大;就各业态类型网点间的关系而言,商务和金融类协同作用强,餐饮与购物类协同效应较强,共同影响城市商业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卓然 安月辉 袁满 黄亚平
建成环境与公众情绪的关系是健康城市建设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社交媒体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方法为量度公众情绪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采集微博用户文本数据,借助腾讯云NLP情感分析模块测度情感概率,并将其转译为居民情绪值,用以反映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剖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居民情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情绪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鲜明差异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集聚性。大部分建成环境要素对情绪影响较稳健,其中户外休闲场所密度、娱乐设施密度及交通设施密度对居民积极情绪的正向效应最为强烈,其影响呈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研究可以为优化大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布局补充一种居民情感视角的新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李晓娟 杨晓泉 覃文文
针对当前缺乏有效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的现实问题,集成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 G_i~*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基于从高德地图自主获取的城市交通设施POI数据,从方向分布、空间集聚和热点估计3个维度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以昆明市为例,对2016年和2018年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昆明市交通设施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分布。与2016年相比,2018年椭圆长轴、短轴轴长分别增长11. 53%,1. 71%,表明交通设施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均有扩散,且"西北—东南"方向为最大扩散方向。②空间上,交通设施总体呈"核心-圈层"格局分布及"一核向多核"演化趋势,核密度集聚街道数量由2016年的78. 85%增至2018年的86. 54%,且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聚集特征差异显著。③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市中心,冷点区域集中于城区外围,整体呈"核心-外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昆明市交通设施整体建设趋好,且分布更趋于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佳 吴晓 胡智行 刘西慧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张明军 金爽 王飞腾
在乌鲁木齐河源区采集两年的大气降水和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3个水文点逐日定时径流样品,对主要离子、pH、电导率EC和总溶解固体TD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离子类型为Ca2+-Na+-HCO3--SO42-,接近中性;径流离子类型为Ca2+-HCO3--SO42-,呈弱碱性。径流中EC和TDS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的峰值远高于其它两个水文点。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1号冰川水文点TDS变化受日径流量影响显著,而空冰斗水文点基本不受影响。径流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离子比值和Piper图分析说明控制径流离子的主要过程是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类矿物风化。海盐校正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英成龙 雷军 段祖亮 杨振
本文借助职住分离指数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辖区的职住空间匹配状况,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研究发现:职住空间分离是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的突出特征;全市职住空间不匹配程度较大,居住主导区的街道有35个,占街道总数的44.3%;就业主导区的街道有25个,占街道总数的31.65%;基本匹配区的街道仅有7个。居住区类型、居民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住房形式等社会经济属性对其职住分离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采用GWR模型定量分析了职住空间关系的影响因素,认为学历构成、住房产权性质、职业类型、流动人口以及住房面积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职住空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垚 叶强 莫正玺 杜卓阳 梁怡欣 万裕瑄
文章基于“饿了么”外卖平台开放数据接口,获取2019、2023年长沙市中心城区内外卖餐饮店地理位置信息,在解析外卖餐饮店的时空变化及集聚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探讨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沙市外卖餐饮业分布由“一主两副”形态逐步演化为“多核心网络结构”现状格局,“网络化、均衡化”态势明显。(2)不同类型菜系外卖餐饮业态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地方菜高度集中于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外国菜依赖居民区、商圈形成聚集区;快餐小吃集聚区逐渐增多,与城市外卖餐饮总体变化趋势相符。(3)人口密度、地铁站、购物中心、休闲和娱乐设施等对外卖餐饮业总体空间格局起到主要解释作用,而房价、超市、公司企业、机关团体、高校、风景名胜、住宿服务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各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外卖餐饮业的影响强弱不同,对快餐小吃影响最大,其次是外国菜,地方菜最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天戈 张小雷 杜宏茹 张文彪 时卉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从微观机制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出行行为和碳排放的关系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2011年乌鲁木齐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在分析居民基本出行特征和通勤空间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不同城市空间的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以通勤类出行为主,居民出行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内城中心区和郊区卫星城人均出行次数高于其他区域。城市南、北发展不平衡对郊区居民出行产生影响。②乌鲁木齐市居民通勤的实际平均出行距离为4.9 km,相比于东部大城市具有通勤距离短而通勤时间长的特征。通勤距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由内向外递增趋势。③2011年乌鲁木齐市居民日常出行人均直接碳排放量为682.95 g,居民日常出行碳排放表现为中心区和卫星城的低碳化、近郊区居民中碳化和远郊区居民的高碳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婧怡 罗震东 张吉玉 程龙
"网红空间"作为新兴的视觉消费空间,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抖音平台数据定量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的热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分布呈现出多核集聚的格局,空间热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递减;"网红空间"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功能节点,不同区域内部空间的集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婧 甄峰 张姗琪 孔宇 李智轩
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1 km×1 km格网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2010、2015、2019年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采用MGWR模型探讨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十年,南京市中心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与扩散作用并存,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2)用地成本、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生产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因素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显著且对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为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支撑,以期为南京未来的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关键词:
住宅需求 影响因素 城市人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周婷 戚佳玲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向前 张丽
在城市群的发展中,鉴于中心城市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对其外向服务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以新疆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近年来在城市流强度不断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市流强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据此,提出了优化乌鲁木齐外向服务功能的建议,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黑钢 邹桂红 崔建勇
利用起伏度指数与分布比例指数模型,将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地形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多年相关数据的变化能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居住用地的增长区从起伏度指数为7~8的地形空间上逐渐开始向起伏较高地形发展。其分布在起伏度指数上的区间扩大了9个单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用地始终在不断地扩大,并表现出工业用地向外扩张和商业用地向内收缩两个变化过程。扩张的方向指向低地形地区,收缩则向金融商业中心。农用地面积始终在减少,并趋向消失,且起伏度低的地区减少得快,而高地形区减少得慢。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向高地形空间退缩,市区内的未利用地通常被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芳 冯起 李忠勤 刘蔚 金爽
2006、2007年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沿河源冰川区到中游山区的6个水文站点(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巴拉提沟、跃进桥和后峡)定期持续采集径流样品,对流域山区河流水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径流样品的离子组成均为Ca2+-HCO-3-SO2-4型,呈弱碱性。河源区冰川径流中TDS和EC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峰值最大。与河源区相比,上中游3个水文站径流离子含量、TDS和EC明显增高。通过Piper图显示,上中游径流水化学类型与河源区相似,表明整个流域山区径流水化学形成过程存在相似原理。结合Gibbs图和离子比值进行分析,得出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