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3)
2023(10541)
2022(8304)
2021(7718)
2020(5999)
2019(13146)
2018(12869)
2017(23474)
2016(12890)
2015(14059)
2014(13347)
2013(12044)
2012(10527)
2011(9472)
2010(9244)
2009(8458)
2008(7699)
2007(7167)
2006(6268)
2005(5086)
作者
(31079)
(25900)
(25883)
(24728)
(16187)
(12138)
(11782)
(9978)
(9694)
(9132)
(8765)
(8765)
(7931)
(7910)
(7820)
(7801)
(7596)
(7538)
(7474)
(7361)
(6294)
(6228)
(6153)
(5942)
(5898)
(5803)
(5708)
(5646)
(5087)
(5059)
学科
(46214)
经济(46180)
管理(32112)
(24812)
(18124)
企业(18124)
地方(15814)
中国(15785)
(15759)
方法(14201)
业经(12786)
数学(12220)
数学方法(12049)
农业(11137)
(9946)
地方经济(8916)
环境(8558)
教育(8385)
(8212)
(8041)
贸易(8036)
(7859)
(7775)
(7294)
理论(7282)
产业(7237)
(7203)
(7063)
银行(7055)
(6870)
机构
学院(156341)
大学(153369)
(58372)
经济(56902)
管理(55442)
研究(51403)
理学(47104)
理学院(46554)
管理学(45524)
管理学院(45242)
中国(39028)
(32017)
科学(31332)
(27042)
中心(25307)
(24930)
师范(24743)
(24693)
(23779)
(21719)
研究所(21607)
财经(20851)
(20632)
业大(20630)
(19860)
北京(19569)
师范大学(19184)
(18868)
技术(18806)
经济学(18209)
基金
项目(109708)
研究(88913)
科学(86547)
基金(75143)
(64199)
国家(63582)
社会(55632)
科学基金(54769)
社会科(52596)
社会科学(52585)
(45575)
教育(41830)
编号(39511)
基金项目(39148)
(37408)
成果(33040)
自然(31282)
自然科(30517)
自然科学(30513)
自然科学基金(29875)
资助(28083)
课题(27788)
(26297)
重点(25461)
(24688)
项目编号(24179)
(23968)
国家社会(22890)
(22864)
创新(22230)
期刊
(68173)
经济(68173)
研究(45873)
中国(37032)
教育(30260)
(21219)
学报(20814)
(20349)
管理(19618)
科学(18872)
大学(16736)
农业(14820)
技术(14773)
学学(14441)
图书(14036)
业经(13782)
(13677)
金融(13677)
经济研究(11286)
书馆(10305)
图书馆(10305)
职业(9627)
财经(9425)
(8337)
(8217)
论坛(8217)
问题(8197)
资源(7362)
(7353)
科技(7282)
共检索到238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舒刚  
高校智库具备学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在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对高校智库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智库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库需要克服数据共享意识缺乏、战略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和对外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不足等突出问题,并从发展理念、战略定位、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才能有效推动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路径转型,实现高校智库的良性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飞  贺腾飞  
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是实现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在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助力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进程,日益融入国家与地方教育决策体系及其实践。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教育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型面临新的定位要求,转型过程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困境。我国新型教育智库建设,需要在制度与政策、外部环境、内部体制机制以及自身知识生产方式、教育智库评价等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冲  
【目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之一。【方法/过程】运用理论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相关模型构建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智库在运行机制、数据管理、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结构系统,即: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政府—智库—社会”三位一体的决策咨询体系,重点抓好新型高校智库内部运行这个关键,拓宽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渠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国光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在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智库是在高校内部设立的独立于传统院系的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组织,具有典型的服务性、地方性及开放性。卓有成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功能,使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智力支撑。目前,高校智库的发展存在诸如发展理念滞后、自身定位不准、组织力量涣散、评价体制单一等现实困境,导致高校智库在城市发展中规划力度不足、服务意识不强、资源浪费严重、实际供需错位。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革新高校智库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激发高校智库发展智慧,切实服务城市政策制定;发挥高校智库发展担当,合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引导高校智库发展评价,着力实现城市供需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胥郁   雷世平   乐乐  
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跨界协作的跨专业组织。当前,内在的知识生产诉求与外在利益主体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也促使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与跨专业组织的生成。然而,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知识生产面临知识创新成色不足、知识交互效果欠佳、知识运转机制不畅及知识评价体系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跨专业组织的科学功能定位、知识平台搭建、内部关系协同、评价体系改革等维度优化完善,协同驱动高职院校的知识创新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侯晓丽  樊振佳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数据要素流通本源的考察和追溯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律,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分工理论探讨数据要素流通的生发逻辑,归纳总结了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据供给、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三个环节实现流通,并逐渐演化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市场按照“数据供给—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再供给”的路径循环往复动态发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分工演化而来的异化影响,数据要素流通在未来面临数据权属矛盾激增、数据流通相关组织发展受制、数据垄断行为滋生以及消磨组织创新精神等现实困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琦   石伟平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跨界融合、协同合作的新型跨边界组织形态,不同主体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场”,包括跨文化的“对话互动场”、跨部门合作的“资源融合场”和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管理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性不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促进场内主体的契合性、交互性、复合性,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在路径选择上,以树立共同目标愿景为观念,以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举措,赋能团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璇  
产教融合是国家政策导向,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金课"建设逐步陷入符号式"金课"陷阱,存在产教融合度低、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突破当前困境,可尝试构建"四位一体"的"金课"评价体系,多方联动,共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激发"金课"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恒   叶燕琪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亟须吸纳大量人才资源向“三农”领域聚集,开展政策研究、决策支持和舆论引导等工作。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人才的“聚集场”和“培育园”,应紧紧围绕国家和乡村的发展战略需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结合高校智库自身职能与特点,从社会服务职能、政府决策支持、人才培育能力和成果转化成效四个角度分析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路径。就目前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分析,发现还存在生态系统构建不完善、自身定位不明晰、服务主动意识不强以及传播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困境,文中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以期优化高校智库建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贤宇   李清泽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是具有多重功能和多元价值的绿色宝库。森林“四库”视域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乡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民福祉需求有效协同、破解乡村“生态共富”发展关键性难题、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整体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目前,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然面临着林水多元价值挖掘阻力制约、森林经济价值有效转化阻碍、森林食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森林碳汇发展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掣肘着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据此,提出了构筑“绿色水库”、发挥林水协同发展“乘数效应”,践行“两山”理念、创新森林生态资源多层次富民机制,树立“大食物观”、促进森林食品高质量多元化供给,聚焦“双碳”目标、推进森林碳汇内生性可持续发展等对策建议,以协同发力破解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助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卞观宇  
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高职生态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缺乏统筹管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开放性、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生态教育课程的统筹方向、开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组织与开发课程网络资源、优化课程评价等发展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轶舫  
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持续动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于城市,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出现偏差、传统规范日渐式微、乡村文化载体作用欠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明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文化嵌入作为重要抓手等实践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关怀,是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韧性治理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重价值,结合韧性治理理论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念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机制韧性”等四个维度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结构的“失衡化”;治理技术的“趋弱化”;治理机制的“约束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理念韧性,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注重结构韧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结构有序转型;强化技术韧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与精准化;完善机制韧性,共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策略安排,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晶晶  
在农村价值观认同领域中,受利益关系分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足、传统与现代交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农民主体身份迷失、认同纽带断裂、农民价值观认同被冲击等现实困境。破解农村价值观认同难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发挥利益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发挥文化的自觉纠偏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