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6)
- 2023(12691)
- 2022(10445)
- 2021(9451)
- 2020(7561)
- 2019(17302)
- 2018(17082)
- 2017(32882)
- 2016(17902)
- 2015(19907)
- 2014(19789)
- 2013(19445)
- 2012(17680)
- 2011(15826)
- 2010(15449)
- 2009(13862)
- 2008(13146)
- 2007(11302)
- 2006(9707)
- 2005(8289)
- 学科
- 济(76915)
- 经济(76848)
- 管理(50907)
- 业(46479)
- 企(38501)
- 企业(38501)
- 方法(34313)
- 数学(29887)
- 数学方法(29566)
- 业经(20449)
- 中国(18935)
- 农(18409)
- 地方(17940)
- 财(16218)
- 学(15826)
- 产业(13118)
- 农业(12814)
- 和(12138)
- 贸(11964)
- 贸易(11960)
- 理论(11955)
- 环境(11927)
- 信息(11769)
- 易(11557)
- 技术(11502)
- 制(10427)
- 总论(10412)
- 务(10341)
- 地方经济(10307)
- 财务(10282)
- 机构
- 大学(252683)
- 学院(249561)
- 管理(103750)
- 济(96018)
- 经济(93898)
- 理学(91144)
- 理学院(90138)
- 管理学(88588)
- 管理学院(88138)
- 研究(81071)
- 中国(58147)
- 京(53617)
- 科学(52172)
- 财(41365)
- 所(39261)
- 业大(37448)
- 中心(36917)
- 农(36756)
- 研究所(36360)
- 范(34573)
- 财经(34441)
- 师范(34294)
- 江(34134)
- 北京(33539)
- 经(31436)
- 院(30205)
- 农业(28771)
- 州(28664)
- 经济学(28337)
- 师范大学(28020)
- 基金
- 项目(182956)
- 科学(144405)
- 研究(135247)
- 基金(132642)
- 家(115102)
- 国家(114162)
- 科学基金(98790)
- 社会(85054)
- 社会科(80716)
- 社会科学(80696)
- 省(71256)
- 基金项目(71049)
- 自然(63730)
- 自然科(62211)
- 自然科学(62200)
- 自然科学基金(61016)
- 教育(60848)
- 划(59931)
- 编号(56269)
- 资助(53196)
- 成果(44567)
- 重点(40471)
- 部(39350)
- 发(39300)
- 创(38216)
- 课题(37239)
- 创新(35573)
- 国家社会(35107)
- 项目编号(35090)
- 科研(34941)
- 期刊
- 济(98458)
- 经济(98458)
- 研究(70937)
- 中国(41772)
- 学报(39400)
- 科学(36098)
- 管理(35439)
- 农(32239)
- 大学(29534)
- 教育(28998)
- 财(28723)
- 学学(27282)
- 农业(23326)
- 技术(21278)
- 图书(18302)
- 融(17058)
- 金融(17058)
- 业经(16788)
- 经济研究(15642)
- 财经(15483)
- 理论(13250)
- 经(13024)
- 科技(12970)
- 情报(12806)
- 问题(12718)
- 实践(12489)
- 践(12489)
- 技术经济(11997)
- 书馆(11966)
- 图书馆(11966)
共检索到345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从新数字化环境下数字人文发展及其内涵的变迁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中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变革。大数据的思维模式给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大视野、定量化、跨学科、集成化及多维度分析等新特点,给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带来了大视野、长时间、大空间等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视角,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新的范式,而数字化资料集成与融合及计算机分析成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
大数据 人文学科研究 数字人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雨亭 柯平
[目的/意义]考察人文领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现实情况,把握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学科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反映了当前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与侧重,选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5个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代表,以这些学科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106篇数字人文主题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关键词分类统计等量化思想,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人文领域核心期刊中数字人文尚未成为关注焦点,但诸多知名人文学者已经介入数字人文研究;已有研究以质性为主,缺少实践探索;数字人文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莫莱蒂及其远读思想对文学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历史领域集中以清代为主要数字人文研究朝代,数字人文翻译研究以及数字人文对外语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学者关注的重点,艺术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显著聚焦在电影领域;人文学者认为数字人文难以突破既有研究框架,无法平衡与中国传统阐释学之间的矛盾,对数据库质量、中文字符特殊性、研究范式等方面问题持有困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
环境人文学 二元对立 主体性 生态伦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
环境人文学 二元对立 主体性 生态伦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巨大的社会转变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思考,就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文化。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文化自信”将会转变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视角。我认为,人文学科应该重视文化自信。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几个月前的筹备仪式上,林建华校长提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观点,即我们的学术发展方向过去较多是重视差异,现在应该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丽华 王义菊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把握其学科交叉特征有助于理解数字人文学科内涵,而从科学合作视角下对其进行学科交叉测度,为数字人文学科交叉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解释数字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从具有代表性的数字人文会议切入,选取ADHO数字人文年会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合作者机构信息的交叉科学测度方法,对数字人文的学科交叉程度进行测度分析。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人文具备文理融合特征,是一个跨学科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各学科之间交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逐渐从早期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转向非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学科交叉 跨学科测度 ADHO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关键词:
张岂之 人文学科 治学 育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王晓宇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由单纯的学术热点演化成一门渐进完善的独立学科的同时,关于其学科归属问题并未在学术共同体之间达成共识。[方法/过程]文章从本质目的、内容议题、成果分布、主流趋势四个维度阐述数字人文归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厘清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四者的核心指向在于知识创新。[结果/结论]文章的最后分别论述了数字人文对于图情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把握机遇,转型升级”和“正面挑战,迎难而上”两个方面针对数字人文与图情档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清杰
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需高度关注研究选题问题。研究选题是学习思考的产物,是学术研究的开端,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文学科研究生来讲,应该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从做小题目开始,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在做好小题目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由做小题目到写大文章的飞跃。
关键词:
研究选题 小题大做 人文学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祖健 文春
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文化特性的认同入手,在揭示目前文科研究生碎片化阅读、浅表性思维以及外在性研究诉求这些教育困境的同时,以整体贯通的阅读方式、历史意识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在场体验的为己之学三个相应的方面,提出人文学科研究生文化自救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学 人文学科 体知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利君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成效显著,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创新却遭遇了种种悖论,主要表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与匮乏的矛盾、学术研究的神圣性与功利性的抵牾、创新培养模式的利弊兼有等等。如何走出悖论,从困境中突围,是摆在教育改革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对突围的可能性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科硕士研究生 教育创新 悖论 突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闻羽 汪霞
近20年来,人文学科的日渐衰微时常成为学界乃至社会聚焦的议题,但是历史底蕴深厚的人文学科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考察美国高校人文学科的专业设置、专业布点、学生就读情况等资料数据,了解美国人文学科的总体现状。基于21世纪以来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的三个版本(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学科专业目录,观察其演进趋势并总结其主要特征。在对哈佛大学尝试重振人文学科专业的案例进行梳理后,提出保持内核框架稳定、坚守专业价值,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创新学科交叉,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助力学生发展,科学定位主体责任、推进综合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美国高校 人文学科 专业结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行霈
关于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袁行霈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个是怎样才能符合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我想就后一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后者和前者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所要建立和发展的人文学科应当是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颖 吴飞鸣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生命力源自于不断创新。针对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人文学科为背景,分析了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定位、特点,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内涵,提出可以从健全学术规范、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注重学科交叉、论文选题和研究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切入推进学位论文创新。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博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